秀站 > 影视 > 正文

​女儿早熟怎么办?单身爸爸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

2023-03-12 22:55 来源:秀网 点击:

女儿早熟怎么办?单身爸爸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

转载来源:有部电影

前段时间,微博上一位博主的发文引发了全网关于 " 松弛感 " 的讨论。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一家三口出行,临登机前才发现小孩的证件过期,导致不能登记。但没想到,旅游计划泡汤的家长丝毫没有生气,妈妈和和气气地带着倒霉孩子回了家,剩下几人没法托运行李,也还是高高兴兴拿着证件孑然一身地登了机。

透过这个故事,无数网友感慨世上竟然有如此松弛的亲子关系,当然也勾起了大家对窒息感、控制欲强的 " 中国式家庭关系 " 的感伤。

确实,咱们很多人都成长于紧绷的家庭环境之下,像故事中那样平等、尊重、随性而充满关怀的家庭关系并不常见。

今天聊的这部影片,也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片中 11 岁的女儿大大方方跟父亲分享自己的初吻体验,父亲既不焦虑也不愠怒,而是像朋友一样和她交流。

想必你已经在近期的口碑榜单上看到过它——

本片导演夏洛塔 · 威尔斯是一位新人,出手就是佳作。

影片在今年的戛纳影展上获得两项大奖提名,映后获得在场影评人的交口称赞。各大网站的评分也能看出它不俗的口碑,烂番茄新鲜度高达 97%,豆瓣 8.0。

影片主演保罗 · 麦卡斯,两年前凭借英剧《正常人》大火。

当时他饰演的是一个内向敏感的爱尔兰 " 小镇做题家 ",爱上了孤单反叛的富家女。两人在探索 " 不正常 " 世界的过程中,逐渐与自我和解。

在《晒后假日》里,他饰演的是一个与《正常人》性格类似的角色:情感细腻、表达笨拙,内心脆弱忧伤,却不愿与别人分享。

不同的是,这次保罗 · 麦卡斯要挑战的是角色是一个父亲。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主线异常简单,11 岁女孩苏菲与已离异的父亲卡勒姆,前去土耳其旅行的一段经历。

旅行一开始并不顺利,充满了各种小意外。

比如大巴车上遇到了新手导游,连地名都说得磕磕绊绊;

深夜到达旅馆,入住后发现预定好的双床房竟然变成了一张大床,卡勒姆交涉无果只能接受现实,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天父女都要挤在一起。

但这些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两人度假的心情,去海边游泳、吃冰淇淋、打台球 …… 两人总是一起行动,有时甚至被误认成兄妹。

当然,在度假间隙,苏菲的母亲也会打电话关心女儿的情况。卡勒姆在电话亭里同前妻聊了很久,看上去与她既陌生又熟悉。

整部影片正是由碎片琐事构成,呈现出一段舒缓温情、柔软的假期记忆。

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父女之间缓缓流淌的爱意。

影片的各种细节都能看出卡勒姆的细心,虽然他话语不多,但行动中不自觉地流露对女儿的关怀。

比如每一次下水前,卡勒姆都贴心地帮女儿擦好防晒;

两人在旅馆中闲来无事,他便教女儿防身术,告诉她如何在别人控制住自己时,从对方手中挣脱。

精神上,卡勒姆给予女儿足够的尊重和空间。

游戏厅内,女儿和男孩随意地玩赛车游戏,卡勒姆买好饮料在一旁默默等着;

听到女儿说起自己的初吻时,卡勒姆也没有责怪她,而是像与成年人一样对谈,希望她能跟自己多交流。

这些爱意并不轰轰烈烈,而是渗透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慢慢汇成细流,把苏菲包裹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人的相处中,并不只有大人对孩子的单向输出,懂事的苏菲也最大程度地给予了父亲理解和关怀。

影片开头,两人在旅馆中只能挤在一张大床上,苏菲没有多问,因为她清楚父亲经济状况拮据,担心戳破后父亲感到窘迫;

父亲生日当天,苏菲悄悄组织石滩上的所有人,让大家一起为父亲齐唱生日快乐歌。

小小年纪的苏菲看得出父亲独自一人的孤单,于是用尽办法让父亲过一个有人记得、有人庆贺的生日。

这段夏日假期之所以戳中观众的心,不仅是其中的温情和柔软,还因为这段记忆遍布着苦涩和遗憾。

影片开头卡顿的 DV 录像,以及右上角从屏幕中映照出的人影,交代了这段私人影像的本质——这不是现在进行时,而是成年后的苏菲通过观看二十年前的录像,试图还原一个更真实的父亲。

影片中相当多细节,都暗示了父女二人愉快相处的表层之下隐藏着隔阂。

从叙事上看,父女二人的视角是分割的。

对年少的苏菲而言,这是一个闲散、愉快、无所事事的假期,虽然中间夹杂着些许不愉快,但总体上趣味十足。

她自诩成熟,又对成人世界充满好奇,甚至会在厕所里偷听两个女孩讨论跟男友的第一次;

在泳池里,苏菲看到年轻的情侣热烈接吻,便加入到捉弄他们的队伍里;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也会跟有好感的小男孩接吻。

然而,由父亲的视角看这段假期,体会到的是截然不同的窒息与压抑感。

无论是他用湿毛巾掩面、眼神忧郁地看着土耳其地毯,还是他捡别人扔在地上的烟蒂抽,都让人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

更令人担忧的是,父亲曾裸着上身站在露台的栏杆上,朝天空做出拥抱的姿势。

这种种令人不解的行为,都不为年少时的苏菲所知。

除了叙事视角不同,导演也极力动用视听手段营造出这种隔阂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女儿在说自己七岁时的回忆时,父亲在隔壁的浴室痛苦地剪着石膏。

对称的二分法构图、冷暖对比的色调、两种对立的情绪,凸显了父女两人之间的距离。

还有一处细节,女儿帮父亲过生日的戏中,父亲站在楼梯高处看到游客为自己唱生日快乐歌,导演用叠化镜头的方式来展现父亲的矛盾感。

上一秒,父亲站在山顶上强颜欢笑;下一秒,父亲背对镜头在旅馆里痛哭。

很多人对此感到好奇:为什么父亲一直表现得如此悲伤?

但导演无意对父亲的过往、难过的来源多做解释,而是用了更加意识流的视听语言来加深父亲身上的悲痛感。

在虚拟的黑白频闪舞池镜头里,父亲独自起舞,暗示着他内心的疯狂、绝望和黑暗;

独自走入海中的画面,则暗示父亲最终被内心的痛苦所吞噬,生命走向消亡。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细节中渗出的痛苦、忧伤和抑郁都是成年后的苏菲才理解到的,借由回看录像带,成年苏菲才真正深入了父亲的精神世界。

原来,父亲深受抑郁症折磨的痛苦时刻,还在假装快乐,陪伴着自己。

苏菲重新理解的夏日假期,仿佛经过了太阳的曝晒,在地面上留下了深浅不一、苦涩难耐的水渍,不只有记忆中的艳阳高照和自在嬉戏,还混杂着对父亲的悔恨、遗憾和内疚。

这也是这部影片片名的含义。

影片的结尾处,一个 360 度的横摇长镜头,勾连起苏菲和父亲的过去、现在,以及苏菲的想象。

先是父亲手拿 DV 拍摄女儿与自己机场分别的画面,然后镜头逐渐摇到成年后的苏菲观看这段录像的场景,这时镜头没有停止继续横摇,摇到了父亲转身离开的背影。

也许在现实的世界里,父亲并没有像这样愉快地跟苏菲作别。

土耳其的快乐回忆,也许是父亲人生的终曲,也许是苏菲对于父亲最后的记忆,也许是导演自己回望过去的体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看多了反转不断、套路明显的影视剧之后,再看这部《晒后假日》,你会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真诚和纯粹。

一段影像连接起每一个正在观看的人,我们都从那对父女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由得被这份自然流淌、不矫饰的情感触动。也许这就是影像本身所具有的珍贵意义吧。

微信改版后,很多大宝贝都抱怨找不着我们了。

于是,十点君专门出了个教程,教你怎么在第一时间看到十点电影的推文。

PS. 苹果用户显示 " 设为星标 ",安卓用户显示 " 置顶公众号 ",效果是一样的哦。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