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生活 > 正文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2023-03-14 01:55 来源:秀网 点击: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前几天看了一篇写黎塞留的文章,让我对法国的‘叛逆’历史深有感触。

法国本身给人的感觉就是其画风跟别的欧洲国家不大一样,总是和其周边国家有许多差异,江湖人称“法妖”,而要追溯法国为什么画风如此特别,咱们就要从几位法国名人开始捋起。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首先,第一位法国名人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黎塞留。

黎塞留是法国十六世纪时期一位重要宰相,也是一位红衣主教,被称为现代外交学之父,他是现代实用唯利主义外交的开创者,为了法国的国家利益,他甚至不顾及自己是天主教主教的身份转而与新教诸侯结盟,通过‘三十年战争’把同为天主教国家的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安排的明明白白,是当年的头一号搅屎棍子,一举奠定了法国成为欧洲大陆霸主的基础。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在下黎塞留

但是黎塞留的这种唯利外交政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和法国国内的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关联,换句话说,法国能产生黎塞留这种唯利主义外交家是有其必然性的。

黎塞留的前辈们做出的事情也是叛经离道至极,这还是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四世开的一个好头,黎塞留则是沿着前人留下的路子走的更远。

法国可以说是较早产生并接受近代民族主义国家意识的国家了,在和英国‘分家产’的百年大撕逼(百年战争)中,法国取得最后的胜利,彻底和英国分了家,同时也产生了独立民族意识,学会了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各种国际外交政策。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可以明显看出法国处于哈德斯堡家族的包围圈中

十六世纪初期是哈布斯堡家族纵横的时代,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荷兰、比利时等低地国家)、神圣罗马帝国、新世界等等地区都是其家族势力范围,其大家长——查理五世,是整个欧洲最有权力的人。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查理五世的徽章

这个局势对法国来说当然是极坏的,法国已经处于哈布斯堡家族的包围圈当中了,法国的利益被逐渐蚕食。并在意大利北部与查理五世的战争中战败,连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都成了其俘虏,勃艮第和意大利北部的土地也都赔给了查理五世,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之下,法国干出了一件令所有欧洲国家都为之侧目的事情,那就是在1535年和异教徒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式结盟,同时还和英国、德意志新教诸侯等新教国家结盟,根本不管他们是异教徒还是异端,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同为天主教国家的哈布斯堡家族。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弗朗索瓦一世和苏莱曼一世签订同盟

这在欧洲地区可是一个大新闻。

提到欧洲宗教大家一定会想到基督教、十字军、天主教、新教、宗教裁判所等等名词,因为欧洲自古就是一个宗教氛围很重的地区,这里的人民对待宗教的态度是极为严肃的,法国形成之初就和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伊斯兰国家进行着长期战争,组建了最早的十字军,中世纪后半叶为了夺回圣地耶路撒冷,甚至不惜对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进行了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就只为了争得主的荣光(反正当事人是这么认为的),这个影响深远的运动其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就有法国的各大封建势力,致使穆斯林把所有欧洲人都统称为法兰克人(存疑)。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阿拉伯国家已经与法国处于接壤状态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十字军的弥撒

但就是这个以‘天主亲儿子’自称的国家,却总会在国家利益面前放下宗教因素,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选择更有利于国家利益的政策。

当然这种政策也使法国在基督教世界声名狼藉,无数人都在诅咒这个新月和百合花的渎圣同盟,但是法国还是照样我行我素,甚至在奥斯曼帝国侵略奥地利、匈牙利的战争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在一片‘基督叛徒’的骂名中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持了几百年的同盟关系。

这种骂名对法国和法王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法国刨天主教墙角本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所以法国对此不会有任何心理障碍,早在十四世纪初法国就已经把这种刨墙角的技术练的炉火纯青了。

虽然教皇国的土地是法王‘矮子’丕平献给教皇的,查理曼由国王变成皇帝也是教皇亲手加冕的,但是两者更多的还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绝对的上下级关系,从属由各自实力来决定,双方都是借助彼此的影响力而维护彼此的统治,甚至在中世纪后半叶,法国反而成了教皇的主人。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接受教皇利奥三世加冕的法兰克国王,注意他的加冕姿势

十四世纪初的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四世为了增强王权、加强财政,对原先不纳税的教会打起了秋风,为此不惜和教皇打擂台,最后直接派兵强制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地方,并受法王控制,这一时期的七任教皇以及大部分红衣主教都是法国人,教皇也成了法王的御用工具,直到1377年迁回罗马,史称“阿维农之囚”,这个事件对意大利的影响尤为深刻,使得少了教皇看管的城邦们,愉快的加速了文艺复兴的步伐。

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这是“黑色星期五”迷信的由来之一)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四世为了筹集资金,也为了不还高利贷,强压着教皇克莱芒五世自断臂膀宣布圣殿骑士团为异端,大规模逮捕并屠杀了众多圣殿骑士团成员,并最终于1312年永久解散圣殿骑士团。所以说放高利贷有风险,最好别向比自己强的人放高利贷,否则很容易人财两空,这就是教训。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法王从这一时期起就经常召开三级会议(市民、贵族、教士)借助市民和贵族的力量割教会羊毛。宣布如未经国王允许,不得把金银、货币、武器、马匹等输往国外,意思就是禁止法国的贵族、教士向教皇纳贡。

法王还找到了一个敛财诀窍,那就是尽量拖延、空置教会主教的职位,而这段没有主教的日子里,其教区内的所有财产都归国王所有。

这还不算完,虽然教皇格里高利十一世在1377年将教廷迁回了罗马,但他第二年就死了(猜猜谁下的手),他的继任者乌尔班六世因为得罪了教廷里的法国势力而被全体枢机主教废掉,转而选举了一个听话的教皇,并再次把教廷迁回了阿维农,而被废掉的教皇乌尔班六世也在罗马拉起了一群支持者与其打擂台。

于是自‘阿维农之囚’结束后的40年里,西欧出现了两个,甚至三个教皇并立的局面,这形成了教廷相互对立、相互谩骂、相互开除教籍的尴尬场景,直到1414年德国皇帝迫使三个教皇同时退位,这才结束了近40年的教会大分裂,这一时期教皇的影响力一降再降,教廷的民间影响力也遭受了重大打击,毕竟强权才是真理,教皇牛逼?呸!他有几个师?(但教皇还真有直属部队)

法国好像是铁了心要和罗马的教皇作对,从此就再也没有让教皇省心过。

法国大革命时,法国革命者可是对教皇的脑袋有着很大兴趣,其势力范围内的教堂财产也都受到极大破坏,不是被充公就是被拍卖当军费了(老葛朗台就是靠着拍卖来的土地发家致富的),等到拿破仑加冕为法国国王时更是直接从教皇手里一把夺下王冠。

阿维农之囚事件影响(详解阿维农之囚对世人的影响)

相比于那副闻名世界的油画,这一张原稿就比较少见了,虽然没有颜色,但可以看出教皇不是很高兴

现代法国干的更绝,直接大规模引进原殖民地地区(如阿尔及利亚)、战乱地区的人才和难民(大多数为穆斯林),使得信仰伊斯兰教国民占到了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被冠以法兰西斯坦之名。

知道了法国历朝历代的这些骚操作,也就知道了法国画风新奇的原因,所以我说法国能产生黎塞留这样的唯利主义外交家是有其必然性的。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