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八卦 > 正文

​顶流自嘲,也救不了内娱

2023-03-21 16:08 来源:秀网 点击:

顶流自嘲,也救不了内娱

先来一段台词的赏析:

" 赢了说啊啊啊 ,输了说啪啪啪

但是一二三四五六七

他也只能两只小蜜蜂

九十 JQK 呀。"

乍一看,这不就是当年金星曝光的 " 数字小姐 " 吗?

演戏靠念数字,后期再请人配音,内娱 " 数字小姐 " 不在少数。

再看拿奖,啥作品没有但偏偏凭借粉丝的追捧把大奖捧回家。

(含沙射影说的谁不必多说了吧。)

流量之间各种炒 CP 上话题。

这些堪称内娱得真实写照的经典桥段出自近期热播剧《春日暖阳》。

与其他剧里作为话题性的提及一下不同,《春日暖阳》直接聚焦内娱,以 " 我骂我自己 " 的狠劲揭开了娱乐圈仅剩的遮羞裤。

(观众:点我了?)

立意是好的,但蝉目前看下来的感受非常矛盾。

一方面虽然以流量 + 实力派组合的形式出演,但实际仍然没能够撑起 " 一场好戏 " 的呈现。

千篇一律的影视风格容易跳戏,混入了任何一部现代剧作品都不觉得突兀。

最难受的还是内娱争议话题堆叠过后不见突破。

一部现实题材大剧,终究还是脱离不了现实。

背刺内娱,这导演这么敢?

《春日暖阳》故事简单,且带着一股励志的 " 洗白 "。

讲述的是红极一时的流量明星,在老戏骨的带领下,克服浮躁和名利诱惑,历经坎坷,最终成为一名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故事。

《人世间》的编剧写剧本,三大实力戏骨助阵。

搭配流量主演黄子韬演自己。

光是角色就称得上对号入座:

被倒逼退居 18 线的影后姜叶,由实力派刘蓓饰演,因为与当红流量发生争议,遭遇被编剧改剧把角色 " 写死 " 的状况。

话剧演员丁可芒,老戏骨吴刚饰演,有实力无粉丝,叫好不叫座的代表,在话剧团的排演时刻面临要被叫停的可能。

流量男主松杨,黄子韬饰演,没实力但有点野心,想做好又受限于娱乐圈环境,被经纪人卡的死死。

孙怡饰演的女主,目前几集看下来没啥存在感。

与其说该剧叫《春日暖阳》倒不如说是内娱纪录片。

什么叫 " 流量一生气,剧组抖三抖 "。

剧中当红小花苏小糖因为在剧场耍大牌与前辈姜叶发生争执。

苏小糖直接一句 " 这个戏有我没她,有她没我 ",直接让前辈姜叶饰提前领盒饭下线。

却也真实反映着内娱的现状:流量比演技更重要。

此外还有折射内娱争番位。

男主松杨要演话剧《父与子》,经纪人不甘自家流量做配,直接更名《子与父》。

甚至擅自改戏,给松杨直接改成一番大男主,戏份必须得占五分之四。

当红明星的入局,让话剧爆火,各种带资进组的都想要来蹭一把流量。

台词也是懂扎心的。

曾经的影后,在不断更新迭代的内娱,终究成为 " 影子后面 " 的人。

关键是这种更迭的方向,是一种蓬勃无序的,实力败下阵来,流量握住了最终的话语权。

" 内娱丸了 " 早就说腻了吧。

可该剧的精彩也仅限于此了,甚至于,这些打脸内娱的片段都暴露着一丝过于明显的堆砌。

一些常年被挂上热搜话题拉出来老生常谈的感觉。

" 自戳痛处 " 要带出反省,但该剧却过于直白僵硬的体现。

仅靠着姜叶一集几十句台词的形式说教,属于隔靴搔痒,无效批评。

说白了,还没有隔壁网友的骂声大。

一部 " 粉丝专享 " 的制作罢了

想要靠《春日暖阳》鞭策一下 208w 大抵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导演也并没有这个心思,多少批评掺杂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的刻意迎合。

类似于 " 他眼里的光灭了 ",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吧。

主演松杨一番真情剖析后,留下了一句:" 它激起了我表演的欲望跟冲动。"

( 一种新型幽默)

以及编剧的高级反讽:

" 流量明星我听到就恶心,对我来说是一种耻辱。"

包括主线剧情,都俗套的一眼望到头。

主角表明决心:

大家相信,看不起:

遇到挫折,然后在自我的努力下收获真正认可的声音。

典型的励志鸡汤故事格局,毫无新意。

当然,《春日暖阳》也不是全无优点。

就像前文提到的 " 导演的勇气 "。

毕竟在过往的作品中涉及内娱话题的大多浅尝辄止,很少有整个剧涉及这个话题,这种自我批评一旦拿捏不好就得罪圈内人。

剧中就以稍稍挑战资本的勇气喊出了 " 艺术是商品 " 的大实话。

以聚焦的形式呈现行业乱像,自我讽刺,确实相对的 " 敢拍 "。

其次老戏骨演技功不可没。

尤其是刘蓓嘴炮型输出的说教,和愤愤不平的表达,撑起了前几集大部分戏份。

而剧中男主松杨的角色,多少让人联想到现实中黄子韬本人。

多少台词对号入座后,让人觉得句句说的是他自己。

在后续的预告中,我们还能看到松杨在丁老师表演课特训下。

顶着比依萍找她爸要钱那天还大的雨,放肆咆哮 ......

目前该剧看下来的感受是,普通观众看热闹,粉丝才是真受众。

高贵的内娱,毫无反省之力

《春日暖阳》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本身还是主打一个积极向上,春暖花开。

导演的 " 勇敢 " 也是点到为止的。

那些讽刺实际上也并没有达到 " 不破不立 "。

毕竟剧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已知的,被反复讨论的,甚至是被人民日报 " 点名批评 " 的话题。

所以才会呈现一种矛盾:一边吐槽内娱烂,一边又以这种烂的形式上线,本身就很讽刺。

至少我们已知的是,高贵的内娱,短期内难有变化。

毕竟,塌房塌成粉末状的丁泽仁还在跃跃欲试的复出。

去年 7 月,丁泽仁的一位站姐丢下大锤,一并喊话:

" 这就是我 1600 个日夜花着真金白银捧着的‘偶像’。"

当晚求和的丁泽仁,那声 " 你是我唯一的姐 " 传遍大江南北。

如今却还能出现在直播间玩梗自黑的表示:

" 其实,杜华姐,原本才是我唯一的姐。但我没告诉她,我其实在外面还有其她的姐,挺抱歉的。"

带头玩恶梗,自以为是的幽默,大概 " 姐 " 看了只觉得晦气。

但这才是内娱的现状。

挤破头想要进去,想要回归,策划一出出洗白剧本。

罗志祥不惜改名换姓 " 朱碧萝 " 也要复出。

以至于近期冲上热搜一的话题是:被问及跟周扬青复合的传闻," 朱碧石 " 回应道:" 哥哥照顾我都来不及 "。

就说这 " 格局 ",只要能复出,换个名字又何妨。

另有吸毒的柯震东,依旧春风得意去年在台北拿了 " 影帝 " 大奖。

然后与房祖名连麦道歉:

(第一次见到 " 开心得不得了 " 的道歉)

另一方面,则是粉丝无底线的 " 捧 ",才造就了内娱的 " 高贵 "。

才有了离谱的《鼓起的裤裆要磨平又不能太平》。

才有了要求粉丝 p 图,回复的却是比甲方还牛的语气。

越来越多的选秀节目让年轻人一朝成名天下知,轻易获得名利的结果只会让他们越加的百无禁忌。

《奇葩说》里的经济学教授薛兆丰曾说:

" 当一个人的收入速度,以加速度增长的时候,容易变得忘乎所以。"

如今的内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真实反应,戏骨无戏可拍,流量在剧中霍霍。

" 时代变了 "。

60、70 后的实力派手持大满贯退场后,后续竟没一个能打的。

大家沉浸于综艺和热点话题不可自拔,享受流量带来的繁华泡沫。

如今,一部不痛不痒的影视剧,唤不醒装睡的内娱。

甚至,发声即是冒犯。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