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生活 > 正文

​断舍离,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3-11-27 10:17 来源:秀网 点击:

断舍离,到底是什么意思?


各位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每当换季,盯着衣柜里满当当的衣服便开始犯愁,眼看着上班要迟到了,却没有适合穿的衣服;

只要商品一打折,立马就心动,不管需不需要先买了再说,心里啐啐念万一以后用到呢;

打开抽屉,堆放了大量的塑料袋,湿巾,一次性筷子,留着觉得占地,扔了觉得可惜;

一推门,看到屋里物品横七竖八,下定决心收拾得干净利落,结果刚收拾完两天,又恢复了杂乱无章的样子;

有没有中招?有的话,就需要做断舍离的工作了。什么是断舍离呢?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房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对于物品而言,符合以下原则,才能发挥他的最大用处: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生活中,我们虽然用不上的东西,但也一直没丢掉;

明知道毫无用处的东西,一直放在那不想扔;

似乎大家都有一个执念,虽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却一直留在家里。

所以,断舍离要求我们要舍,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房间里。

阿香小姐以自我为轴心和以当下为轴心来观察,发现房间装满了她本不需要的东西,比如他看电视很茫然,随着摁着遥控器,却没有真正想看的节目。干脆把电视送给朋友得了。之后她发现电视原来占据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原本放电视的地方成为了她最轻松的位置。

再比如,我们穿不着的衣服可以捐掉,读完的书也可以捐掉

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不愿意扔掉东西的人,分为这么三类,客观看待自己是哪一种类型,也有可能你属于其中两类的混合型:

逃避现实型:

太忙碌,没有时间呆在家里。对家庭不满,不愿意待在家里。

执着过去型:;

不会再去用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多半隐含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不愿面对现实。

担忧未来型:

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囤积纸巾等日用品,没了这些会困扰,焦不安。

清楚了自己是哪种类型,找到原因之后,开始实践断舍离,断舍离的方法都有什么呢?

二、断舍离的方法

1."自我轴心"的窍门-注意提问时的主语

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比如我们抽屉里留下的一大把筷子,如果我问你,筷子可以用么?答案当然是可以。再提问,那你现在用么?显然你此刻是用不上的。即便如此,这些看似能用,却发挥不了价值的物品,占满了整个抽屉。

我们要避免让物品当成主角,把主语换成我,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

2.从身体开始实践吧

首先,把我们最用不上的东西开始扔扔扔

然后,按照大中小三分法整理收纳,给物品来一个大分类,在大分类中细致分为中和小,类似前面我们提到过的金字塔结构。书中给出厨房的一个例子,很直观。

3.利用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

"七"指的是柜子等收纳物品装备只能放满七层,空出来的三成空间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这样会让人有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

"五"是物品只能放五层,主要作用于看得见的位置,比如置物架,茶几等等,比如商场高级的商品,摆放位置较零散。

"一"这个就摆放更少了,通常用于装饰墙之类的,例如美术馆的画展,名画都单独挂在一面墙,显示了这幅画的重要性,营造了高端的感觉。

三、断舍离后的效益

本就擅长整理和收拾的洋子小姐,在一箱之书面前,犹豫扔,还是不扔?这样的自问自答进行了半年之后,纸箱快被遗憾到角落了。再次参加断舍离讲座后,洋子小姐把一箱书拿出来发现里面都是没有恋爱结果的书,她猛然发现,这些书是对她过去恋爱经历的写照。潜意识中,她是一个拒绝婚姻的女性,造成如今仍单身。她果断将一箱书扔掉之后,开始慢慢不排斥婚姻了。

"碍事"的东西在家里,造成了潜意识我们思想的堵塞,当你扔掉一件你用不到的物品是,潜意识的堵塞物也被清走一个。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收拾了物品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心情也变得轻松了,这就是断舍离带来的益处。

学习断舍离后,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判断当下的必需品是什么。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环境变得清爽,从外在到内在,焕然一新,提升心灵环境,过的舒心自在。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