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生活 > 正文

​读孟尝君传原文及翻译(读孟尝君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3-10-08 03:37 来源:秀网 点击:

读孟尝君传原文及翻译(读孟尝君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读孟尝君传原文及翻译本,以飨读者。本书是一部关于孟尝君的传记,主要讲述了孟尝君的生平事迹。

读孟尝君传原文及翻译(读孟尝君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第1张图片-

一:读孟尝君传原文及翻译

读孟尝君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⑥之,而卒赖⑦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②。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③,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④,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⑧不至也。

【注释】

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以门客众多而著称。

②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卒,终于。其,指门下士。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史记·孟尝君列传》记秦昭王曾欲聘孟尝君为相,有人进谗,秦昭王又囚而要杀他。孟尝君向昭王宠姬求救,宠姬提出要白狐裘为报。

而孟尝君只有一白狐裘,已献给秦王。于是门客装狗进入秦宫,盗得狐白裘献给秦王宠姬,宠姬为孟尝君说情,昭王释放孟尝君,继而后悔,派兵追赶。孟尝君逃至函谷关,关法规定鸡鸣才能开关,门客有能为鸡鸣者,引动群鸡皆鸣,孟尝君才脱险逃出函谷关,回归齐国。

③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特,只、仅仅。雄,长、首领。耳,罢了。

④擅齐之强: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擅,拥有。

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古代君臣相见,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对面朝见。制,制服。

⑥归:投奔,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⑦赖:依仗,依靠。

⑧所以:……的原因。

【译文】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赢得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顺他,(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岂能说得到了贤士?

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真正的)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面向南方称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

二:读孟尝君传拼音版

近义词是渺小。

造句

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虚。

在微小的实践也远胜于在繁多的说教。

在无限的时间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而又微小的波浪。

三:读孟尝君传主旨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

译文:孟尝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从威王时就开始任职当权,曾与成侯邹忌以及田忌带兵前去救援韩国,攻伐魏国。后来成侯与田忌在齐王面前争宠而产生嫌隙,结果成侯在齐王面前重伤了田忌。

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田忌以为将。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杀魏将庞涓。

译文:田忌很害怕,田忌就率军偷袭齐国边境的城邑,没能拿下,只能选择逃亡。这时正赶上齐威王去世,宣王即位,宣王知道是成侯陷害田忌,就又召回了田忌让他担任将军。齐宣王二年(前341),田忌与孙膑、田婴一起率军攻魏,在马陵大败魏国,俘虏了魏国太子申,杀了魏军主将庞涓。

宣王七年,田婴使于韩、魏,韩、魏服于齐。婴与韩昭侯、魏惠王会齐宣王东阿南,盟而去。明年,复与梁惠王会甄。是岁,梁惠王卒。宣王九年,田婴相齐。

译文:齐宣王七年(前336),田婴奉命出使韩国和魏国,经过他的一番活动使韩国、魏国归服于齐国。田婴与韩昭侯、魏惠王在东阿之南会见了齐宣王,订立盟约后回国。第二年,齐宣王又与魏惠王在甄城会见。这一年,魏惠王去世。齐宣王九年,田婴在齐国出任相国。

齐宣王与魏襄王会徐州而相王也。楚威王闻之,怒田婴。明年,楚伐败齐师于徐州,而使人逐田婴。田婴使张丑说楚威王,威王乃止。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愍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

译文:同年齐宣王与魏襄王在徐州会见,并相互承认王号。楚威王听说这件事以后,对田婴很生气。第二年,楚国在徐州击败齐国,并派人追击田婴。田婴派张丑前往游说楚威王,楚威王才收兵。田婴在齐国任相国十一年,齐宣王死后,齐愍王即位。齐愍王继位第三年,将薛邑封给田婴。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

译文:田婴共有四十多个儿子。田婴一个地位不高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名叫田文,田文出生于五月五日。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不要把这个孩子养大。”结果田文的母亲偷偷地将田文养大。等到田文长大成人,田文的母亲通过兄弟把儿子田文引见给田婴。

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译文:田婴对田文的母亲十分恼火说:“我让你扔掉这个孩子,你竟敢养活他,这是为什么?”田文叩头,接着说:“父亲不养五月出生的儿子,是什么原因呢?”田婴说:“五月出生的儿子,长到门户一样高的时候,将会对他的父母不利。”

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译文:田文说:“人生是受命于天?还是受命于门户呢?”田婴沉默不语。田文说:“如果是受命于天,那父亲的忧虑又有什么用。如果是受命于门户,那么加高门户就是了,谁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说:“你不要说了。”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

译文:过了很久,田文抽空问他的父亲田婴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说:“叫孙子。”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说:“叫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田婴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译文:田文说:“父亲在齐国担任相国执掌政权,到现在已经历经三代君王了,齐国的领土没有扩大,而父亲的家业却积累了成千上万的财富,门下看不到一个贤人。我听说将帅家门一定能出将帅,宰相家门一定能出宰相。

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裋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

译文:现在父亲的后宫姬妾身穿绫罗绸缎,而门下的士人却连粗布衣服也穿不上;父亲的奴婢仆从有吃不完的美味佳肴,而父亲门下的士人却连糟糠之食也吃不饱。现在父亲还热衷于聚敛和收藏,想把财产遗留给自己都不知道的人,反而忘掉了国家的事业正一天天地衰败,儿子对此感到奇怪。”从此田婴开始重点培养田文,让田文主持家务,接待宾客。

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译文:从此田婴家每天都有宾客前来,田文的名声也开始传扬到诸侯之间。各国都派人请求薛公田婴将田文立为太子,田婴答应了此事。田婴去世后,谥号为靖郭君。田文也在薛邑继承了爵位,即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译文: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国宾客以及因犯罪而流亡的人,这些人都依附于孟尝君门下。孟尝君特意置办房产优待这些投靠他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天下的士人都慕名而来。孟尝君的食客有数千人,这些来投靠孟尝君的人无论出身贵贱,一律跟田文的待遇平等。孟尝君接待宾客坐谈的时候,屏风后面经常有侍从文书,负责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询问亲戚的住处。

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

译文:宾客走的时候,孟尝君早已派使者去慰问宾客的亲戚,并赠送礼物给他们。孟尝君曾经招待客人在夜里吃饭,有一个人挡住了灯光。另一个门客生气了,认为饭菜不一样,停止吃饭,告辞离去。孟尝君站起来,端着自己的饭莱跟他比较。

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译文:门客感到羞愧,自刎而死。天下的士人因此有很多都归附于孟尝君门下。孟尝君对前来投奔的门客来者不拒,都很好地招待他们。这些门客每个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

译文: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请求孟尝君到秦国去见见自己。孟尝君准备前往秦国,宾客们都不建议让他前往秦国,都劝孟尝君不要前往秦国,孟尝君没有听从门客们的建议。苏代对孟尝君说:“今天早晨我从外边来,见到木偶人和土偶人相互交谈。

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译文:木偶人说:‘天下雨,你就会被雨水浇毁了。’土偶人说:‘我出生于泥土之中,毁坏了就回归泥土。现在天下雨的话,雨水把你冲走,不知道你会停留在什么地方。’现在秦国就是虎狼一般的国家,可是君侯却要前往,如果不能回来,君侯能不被土偶人所耻笑吗?”听完后孟尝君最终选择没有前往秦国。

齐愍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

译文:齐愍王二十五年,齐愍王派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直接任命孟尝君为秦国相国。有人游说秦昭王道:“孟尝君贤能,且又是齐国宗室,现在做了秦国的相国,他一定是先考虑齐国的利益然后才考虑秦国的利益,这样秦国就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收回了任命。

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译文:秦昭王将孟尝君囚禁起来,谋划着要杀了他。孟尝君派人到秦昭王宠幸的姬妾那里请求解救。姬妾说:“我想要孟尝君的那件白狐皮衣。”当时孟尝君有一件白狐皮衣,价值千金,天下无双,到秦国后孟尝君就把白狐皮衣献给了秦昭王了,再没有第二件皮衣了。孟尝君为此感到忧虑,问遍了所有门客,也没有谁能想出办法。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

译文:有一个地位低贱能模仿狗前往偷东西的门客,他说:“我能偷到那件白狐皮衣。”于是他就在夜里装成一只狗,进入秦国王宫中的仓库里,偷出所献的白狐皮衣来,把它献给秦昭王宠幸的姬妾。秦昭王宠幸姬妾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说情,秦昭王也下令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得以脱身,立即驰马离去,为出函谷关而更换了凭证,改变了姓名。

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译文:半夜时分到了函谷关。秦昭王后悔放走了孟尝君,派人去寻找孟尝君,发现孟尝君已经离开,秦昭王立即派人乘传车追赶孟尝君。此时孟尝君已到函谷关,关卡的法令规定鸡鸣时才能放行旅客,孟尝君担心追兵赶到,这时又有一个出身低贱的门客擅长模仿鸡叫,这个门客让附近的鸡一齐啼叫起来,于是出示凭证出了关。

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译文:出关大约一顿饭的时间,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是已经落后于孟尝君出关的时间,于是孟尝君等人得以逃脱。最开始孟尝君收留这两个人做宾客的时候,宾客都为二人出身低贱而感到羞耻,孟尝君在秦国遭难时,最终依靠的是这两个出身低贱的人脱险。从此以后,宾客们都对二人肃然起敬。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译文:孟尝君途经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之礼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只不过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孟尝君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随他同行的宾客跳下车来,砍杀了数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齐愍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译文:齐泯王因为遣孟尝君出使秦国使其差点遇险而感到内疚。孟尝君回到齐国后,齐王任命孟尝君为齐国宰相,执掌国政。

孟尝君怨秦,将以齐为韩、魏攻楚,因与韩、魏攻秦,而借兵食于西周。苏代为西周谓曰:“君以齐为韩、魏攻楚九年,取宛、叶以北以强韩、魏,今复攻秦以益之。

译文:孟尝君怨恨秦国,准备以齐国曾协助韩国、魏国入侵楚国为理由,来联合韩国、魏国攻打秦国,为此孟尝君向西周国借兵器和军粮。苏代替西周对孟尝君说:“君侯拿着齐国的兵力为资本帮助韩国、魏国攻打楚国达九年之久,攻取了宛、叶以北的大片土地,结果却是使韩、魏两国强大起来,如今君侯现在出兵攻打秦国就会越加增强了韩、魏的国家实力。

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齐危矣。韩、魏必轻齐畏秦,臣为君危之。君不如令敝邑深合于秦,而君无攻,又无借兵食。

译文:这样一来韩国、魏国南边自此没有来自楚国的威胁,北边没有来自秦国的祸患,那么齐国就危险了。韩、魏两国强盛起来必定会轻视齐国而畏惧秦国,我实在替君侯对这种形势感到不安。君侯不如让西周与秦国深切交好,君侯也不要进攻秦国,也不要向西周借兵器和粮食。

君临函谷而无攻,令敝邑以君之情谓秦昭王曰‘薛公必不破秦以强韩、魏。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君令敝邑以此惠秦,秦得无破而以东国自免也,秦必欲之。

译文:君侯可以把军队开临函谷关但不要进攻,让西周君将君侯的委屈和所受的屈辱告诉给秦昭王说‘薛公一定不会进攻秦国来增强韩、魏两国的实力。齐国攻打秦国的目的,不过是想要大王责成楚国把东国割给齐国,并请大王把楚怀王释放回国来达成和解。’君侯让西周用这种做法给秦国好处,秦国能够免遭入侵又拿楚国的地盘保全了自己,秦国一定会这样做的。

楚王得出,必德齐。齐得东国益强,而薛世世无患矣。秦不大弱,而处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薛公曰:“善。”因令韩、魏贺秦,使三国无攻,而不借兵食于西周矣。是时,楚怀王入秦,秦留之,故欲必出之。秦不果出楚怀王。

译文:楚王如果能够获释,也一定会感激齐国。齐国得到东国自然会日益强大,薛邑也可以世代富贵没有后患了。秦国不能被过度削弱,而且处在韩国、魏国的西邻,韩、魏两国必定依重齐国。”孟尝君听了后,立即说:“好。”于是指使韩、魏向秦国道贺,避免了一场兵灾,使齐、韩、魏三国不再发兵进攻,齐国也不向西周借兵器和军粮。这个时候,楚怀王已经到了秦国,秦国扣留了楚怀王,所以孟尝君一定要让秦国释放他。但是秦国并没有这么办。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王曰:“孟尝君将为乱。”

译文:孟尝君任齐国相国时,他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税,三次往返,结果一次也没把租税收回来。孟尝君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魏子回答说:“有位贤德的人居住在那里,我私自借君侯的名义把租税赠给了他,所以没有收回来。”孟尝君听后发了火一气之下辞退了魏子。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造孟尝君的谣言说:“孟尝君要发动叛乱了。”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为避免殃祸孟尝君选择出逃。

及田甲劫愍王,愍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愍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愍王许之。

译文: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湣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性命作保,于是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湣王为之震惊,便追查考问清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叛乱的计划,便召回了孟尝君。孟尝君因此推托有病,要求辞官回薛邑养老。湣王答应了孟尝君的请求。

其后,秦亡将吕礼相齐,欲困苏代。代乃谓孟尝君曰:“周最于齐,至厚也,而齐王逐之,而听亲弗相吕礼者,欲取秦也。齐、秦合,则亲弗与吕礼重矣。有用,齐、秦必轻君。

译文:此后,秦国的逃亡将领吕礼到齐国担任齐国相国,吕礼想要陷苏代于困境。苏代就对孟尝君说:“周最对于齐王,是极为忠诚的,可是齐王把他驱逐,并听信亲弗的意见让吕礼做相国,其原因就是打算联合秦国。齐国、秦国联合,那么亲弗与吕礼就会受到重用了。他们受到重用,齐国、秦国必定轻视君侯,这对君侯极为不利。

君不如急北兵,趋赵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变。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于是孟尝君从其计,而吕礼嫉害于孟尝君。

译文:君侯不如急速向北进军,攻打赵国来促使秦、魏讲和,招回周最来显示君侯的德行,这样还可以挽回齐王的信誉,又能防止天下的时局发生变化。齐国不去依傍秦国,那么各诸侯都会归附齐国,亲弗势必出逃,这样一来,除了君侯之外,齐王还能跟谁一起来治理国家呢?”于是孟尝君听从了苏代的计谋,因而吕礼嫉恨并想要谋害孟尝君。

孟尝君惧,乃遗秦相穰侯魏冉书曰:“吾闻秦欲以吕礼收齐,齐,天下之强国也,子必轻矣。齐秦相取以临三晋,吕礼必并相矣,是子通齐以重吕礼也。

译文:孟尝君很害怕,就给秦国相国穰侯魏冉写了一封信说:“我听说秦国打算利用吕礼来联合齐国,齐国是个强国,齐、秦联合成功吕礼必定得势,到那个时候君必会被秦王轻视了。如果秦、齐结盟来对付韩、赵、魏三国,那么吕礼必为秦、齐两国重视,君这样做是结交齐国反而使吕礼的地位显重啊。

若齐免于天下之兵,其雠子必深矣。子不如劝秦王伐齐。齐破,吾请以所得封子。齐破,秦畏晋之强,秦必重子以取晋。晋国敝于齐而畏秦,晋必重子以取秦。

译文:再说,即使齐国免于诸侯联合入侵的兵祸,齐国还会深深地仇恨君。君不如劝说秦王攻打齐国。齐国被攻破,我会设法请求秦王把所得的齐国土地封给君。齐国被攻破,秦国会害怕魏国日益做大,秦王必定重用君侯去结交魏国。魏国败于齐国又会忌惮秦国,魏国会推重君侯以便结交秦国。

是子破齐以为功,挟晋以为重;是子破齐定封,秦、晋交重子。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于是穰侯言于秦昭王伐齐,而吕礼亡。

译文:这样,君侯既能够凭攻破齐国建立自己的功勋,挟持魏国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攻破齐国得到封邑,使秦、魏两国同时敬重君侯。如果齐国不能被攻破,吕礼再被任用,君侯就会陷于极端的困境中。”于是穰侯向秦昭王进言攻打齐国,吕礼选择逃离了齐国。

后齐愍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愍王亡在莒,遂死焉。

译文:后来,齐湣王出兵灭掉宋国,齐湣王开始自我膨胀起来,还打算除掉孟尝君。孟尝君非常恐惧,出逃到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相国,同西边的秦国、赵国联合,协助燕国攻打并击败了齐国。齐湣王出逃莒县,最后湣王死在莒县。

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译文:齐襄王即位,当时孟尝君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国家。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畏惧孟尝君,便与孟尝君和好,与孟尝君关系缓和。田文去世后,谥号称孟尝君。田文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爵位,齐、魏两国乘机联合出兵灭掉薛邑。孟尝君从此绝嗣。

初,冯驩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孟尝君曰:“先生远辱,何以教文也?”冯驩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于君。”孟尝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

译文:当初,冯谖听说孟尝君乐于招揽宾客,便穿着草鞋远道而来见孟尝君。孟尝君说:“承蒙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要指教我的吗?”冯谖回答说:“听说君侯乐于养士,我只是因为贫穷想归附君侯。”孟尝君没再说什么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十天后孟尝君询问住所的负责人说:“客人近来都做了什么?”

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

译文:负责人回答说:“冯先生太穷了,只有一把剑,还是草绳缠着剑把上。他时而敲着那把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后让冯谖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饭也安排了鱼。过了五天,孟尝君又向那位负责人询问冯谖的情况,负责人回答说:“客人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

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不悦。

译文:于是孟尝君又把冯谖迁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进出都有车子坐。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再次询问那位负责人。负责人回答说:“这位先生又曾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没有办法养活家。’”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居期年,冯驩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

译文:过了整一年,冯谖没再说什么。孟尝君当时正任齐国相国,受封万户于薛邑。孟尝君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贷款放债。由于年景一年到头都不好,没有收成,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给利息,食客的需用将无法供给。对于这种情况,孟尝君焦虑不安,就问左右侍从:“谁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债?”

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

译文:那个住所负责人说:“上等食客住所里的冯老先生从状貌长相看,很是精明,又是个长者,一定稳重,派他去收债该是合适的。”孟尝君便迎进冯谖向他请求说:“宾客们不知道我无能,光临我的门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债。

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驩曰:“诺。”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

译文: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没有收成,百姓多数不能付给利息。宾客吃饭恐怕都成问题了,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债。”冯谖说:“好吧。”便告别了孟尝君,到了薛邑,他把凡是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 *** 起来,索要欠债得到利息十万钱。

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齐为会,日杀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译文:这笔款项他没送回去,却酿了许多酒,买了肥壮的牛,然后召集借钱的人,能付给利息的都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要求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随即让大家一起参加宴会,当日杀牛炖肉,置办酒席。宴会上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谖就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给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

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译文:接着对大家说:“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款,就是给没有资金的人提供资金来从事行业生产;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债,是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如今富裕有钱还债的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烧掉契据把债务全部废除。请各位开怀畅饮吧。有这样的封邑主人,日后怎么能背弃他呢!”在坐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续两次行跪拜大礼。

孟尝君闻冯驩烧券书,怒而使使召驩。驩至,孟尝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贷钱于薛。文奉邑少,而民尚多不以时与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请先生收责之。闻先生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

译文: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谖。冯谖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道:“我有食客三千人,所以在薛邑放债。我的封地本来就少,而百姓还多不按时偿还利息,宾客们连吃饭都怕不够用,所以请先生去收缴欠债。听说先生收来钱就大办酒肉宴席,而且把契据烧掉了,这是为什么?”

冯驩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

译文:冯谖回答说:“是的。如果不大办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 *** 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给他限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监守着催促十年也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催逼得急了,他们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

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译文:如果催的太急,他们最终也无法偿还,对上就会认为君侯贪图小利不爱士民,对下则百姓弃君赖债的名声,这不是用来勉励士人和民众、彰显君侯声望的办法。我烧掉毫无用处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帐簿,是让薛邑平民百姓信任君侯而彰扬君侯善良的好名声啊。君侯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孟尝君听后,拍着手连声道谢。

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曰:“借臣车一乘,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于国而奉邑益广,可乎?”

译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声望高于自己,独揽齐国大权,于是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只有冯谖为他谋划说:“借给我一辆车,让我前往秦国,我一定会让君侯在齐国更加显贵,食邑更加宽广。君侯看可以吗?”

孟尝君乃约车币而遣之。冯驩乃西说秦王曰:“天下之游士冯轼结靷西入秦者,无不欲强秦而弱齐;凭轼结靷东入齐者,无不欲强齐而弱秦。此雄雌之国也,势不两立为雄,雄者得天下矣。”

译文:于是孟尝君便准备了马车和礼物送冯谖上了路。冯谖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天下的游说之士驾车向西来到秦国的,无一不是想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衰弱;乘车向东进入齐国的,无一不是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衰弱。这是两个不分上下的国家,两国是不可能并立称雄的,称雄的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秦王跽而问之曰:“何以使秦无为雌而可?”冯驩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秦王曰:“闻之。”冯驩曰:“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

译文:秦王听得入了神,挺直身子跪着问冯谖说:“先生看要使秦国避免成为软弱无力的国家,该怎么办才好呢?”冯谖回答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免孟尝君一事吗?”秦王说:“听过这件事。”冯谖说:“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

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岂直为雄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如有齐觉悟,复用孟尝君,则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

译文: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大王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何止是称雄啊!大王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要错过这次良机啊。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君,那么胜败属于谁就不能预料了。”

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天下之游士凭轼结靷东入齐者,无不欲强齐而弱秦者;凭轼结靷西入秦者,无不欲强秦而弱齐者。夫秦齐雄雌之国,秦强则齐弱矣,此势不两雄。

译文: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谖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天下游说之士驾车向东来到齐的,无一不是想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衰弱的;乘车向西进入秦国的,无一不是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衰弱的。秦国与齐国不分上下,秦国强大那么齐国必定软弱,这两个国家势必不能同时称雄。

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秦为雄而齐为雌,雌则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而益与之邑以谢之?孟尝君必喜而受之。

译文:如今臣私下打听到说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秦国称雄,齐国就只能屈居其下,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这么做了,孟尝君必定高兴而情愿接受。

秦虽强国,岂可以请人相而迎之哉!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乃使人至境候秦使。秦使车适入齐境,使还驰告之,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秦之使者闻孟尝君复相齐,还车而去矣。

译文:秦国虽是强国,岂能够任意到别的国家迎接人家的相国呢!要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秦国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于是派人至边境等候秦国使者。秦国使者的车子刚入齐国边境,齐国在边境的使臣立即转车奔驰而回报告了这个情况,齐王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秦国的使者听说孟尝君恢复了齐国宰相官位,就转车回国了。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

译文: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谖去迎接他。还没到都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喜好结交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所了解的。宾客们一看到我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

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

译文:如今仰仗先生得以恢复我的相国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谖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谖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君侯的话说错了。

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吐司,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

译文: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谖说:“活物都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君侯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

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译文: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君侯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君侯的通路。希望君侯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先生的指教。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译文: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薛地,那里民间的风气多有残暴的子弟,与邹地、鲁地迥异。我向那里人询问这是什么缘故,人们说:“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之人,仅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万多家。”世间传说孟尝君以乐于养客而沾沾自喜,的确名不虚传。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