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社会 > 正文

​谷歌 18 年老将痛斥劈柴哥:没有远见缺乏领导力,“这公司一切都变了”

2023-11-26 00:40 来源:秀网 点击:

谷歌 18 年老将痛斥劈柴哥:没有远见缺乏领导力,“这公司一切都变了”

CEO 劈柴哥缺乏远见卓识和领导力,并对早期 " 不作恶 " 的公司文化价值予以忽视。

这些所作所为,让谷歌彻底变了。

这两句直戳劈叉哥心窝子的话,来自一位谷歌 18 年工龄的老员工。

因为无法忍受谷歌的现状,一周前,他刚刚离职。

而后,这位老哥痛心疾首地在网上自述,这些年,他如何亲眼目睹谷歌是走向 " 堕落 "

这份自白书里不仅痛斥了管理层领导力缺失的现象,还细数了谷歌身上的种种 " 罪状 "

从透明开放走向 " 黑盒 ",从 " 不作恶 " 逐渐变为短期利益驱动,从团结一心变成士气涣散……

文章一经发布,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让人不禁想起从谷歌大脑跳槽 OpenAI 的Jason Wei,在 X 上断断续续发表的一些所思所感。

在 OpenAI,Jason Wei 摒弃了在谷歌学习到的一些 " 技能 ",比如最大限度地包装自己的研究等等,转而去思考更多的事情。

我在 Google Brain 工作时,因为写了几篇思维链和指令调整的论文,在圈子里小有名气。

我本可以继续利用这些研究方向苟着……但 OpenAI 迫使我去寻找新的优化目标。

看来,并不是只有一位员工觉得谷歌有些沉疴在身上了。

所以,在老哥这篇陈情表里,都说了些什么?

谷歌身上什么变了?

老哥在 2005 年 10 月加入谷歌,这个时间点,谷歌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久。

博客中,老哥倍感感荣幸地写道: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经历谷歌 IPO 后的早期。

并且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哥觉得自己接触的同事们,从初级工程师一直到最高管理层,都是真正的好人。

" 好人 " 这个概念怎么定义呢?

在老哥的评判标准里,谷歌好人就是 " 非常专注于做正确的事 ",且整个公司都在 " 不要作恶 " 的指导原则下运行

多说两句,那时候这个指导原则经常被其他人拿出来调笑,老哥听了还挺难受的,因为他真切地看到谷歌没有考虑自己的短期利益,而是合法地积极追求做些对世界有益的事。

但是,渐渐地,老哥发现谷歌变味了。

博客中第一次表露出这个意思,是和 Vic Gundotra 的名字同时出现的。

介绍一下,Vic Gundotra在 2010 年任谷歌工程副总裁,2011 年 4 月任谷歌社交业务高级副总裁,然后在 2014 年 4 月以 Google+ 负责人的身份辞职。

Gundotra 很有工作热情,但是在公司事务发展不如预期时,Gundotra 给内部的答复并不是那么让人信服。

所以可以推测大概是 2010 年前后,老哥开始感知到了谷歌的变化,具体有以下 4 个方面。

首先,是公司内部透明度蒸发

Gundotra 在谷歌内部打造了 " 孤岛 ",简单解释就是部分办公大楼或场所,只对固定的团队开放。

这和谷歌早期的 " 完全内部透明 " 截然不同。

除此之外,后来的高管们,也不再像早期那样,对员工提出的问题仔细回答,反而支支吾吾,似乎有所隐瞒。

谷歌 CEO 劈柴哥

其次,领导层好像不再重视早期谷歌的文化规范," 整个公司的工作风格变成了以短期利益驱动。"

老哥举的例子是公司收购了 Android 团队,他认为这队人马并没有真正适应和融入谷歌的文化。Android 团队既做不到 WLB,也不像谷歌的原有团队那样透明。

更重要的是,Android 团队更专注于和竞争对手你争我赶,而没有把重心放在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上。

同时,出于短视的驱动力,公司为了确保股价保持增长,开始裁员

But 在谷歌早期,公司往往是优先考虑长期成功的,就算会损失一些短期利益。所以老哥狠狠批评了裁员保股价这个举措,称之为 " 阴险行为 "。

以前人们相信做正确的事情最终会得到回报,即使做的不是分内之事。

但裁员后,大家会大幅减少任何冒险行为。

领导者不咋地,是老哥怒而写下的谷歌第三大罪状。

他把矛头直指现任 CEO 劈柴哥," 谷歌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 Pichai 缺乏远见卓识的领导,以及他对维护早期谷歌文化规范明显缺乏兴趣。"

并且因为谷歌最高头头的不得劲," 无能 " 开始在整个公司的中层管理队伍中蔓延,他们在搞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业务,还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要求。

老哥表达了对Jeanine Banks(Google Developer X 和开发者关系副总裁兼总经理)的不爽,他认为 Jeanine 非人性化地指挥她手下的工程师们,违背工程师的意愿和技能分配工作。

更重要的是,Jeanine 还听不进去外部建议……

最后,由于以上三方面的变化,出现了最令老哥沮丧的一点:

谷歌上下,人心涣散

不仅仅是老哥感受到,整个公司的士气处于历史最低点,这个时候,又有裁员的风险悬在员工头顶上,因此 " 员工再也不相信公司了 "。

他还从湾区的心理咨询师们那儿得知,去咨询的所有谷歌客户,都表达过对谷歌的不满。

还有救吗?

整篇博文,老哥写得洋洋洒洒,把对谷歌现状的不满一股脑倾吐出来,总之就是让人感觉到,18 年相伴相随,老哥却发现谷歌一切都变了。

他回忆,2004 年,谷歌创始人对华尔街留下一句名言:" 谷歌不是一家传统的公司,我们不打算成为其中之一。"

但现在在这位老员工眼中,从前 " 并不传统 " 的谷歌已经不复存在了。

不过即便如此,老哥还是在博文最后表示:

我觉得谷歌还能抢救一下

至于要怎么抢救,老哥表达了几个自己的观点,我们帮大家梳理了一下:

对高层进行改组,将权力从 CFO 办公室转移到有远见的领导者手中;

重新关注长期成功、用户价值和造福人类;

仍然坚信谷歌的使命宣言:组织世界信息,并使其普遍可访问和有用。

老哥的文章并不太长,而且虽然是主观感受,但是写得情真意切,因此火速传播开来。

Reddit 和 Hacker News 上无数围观群众叽叽喳喳,围绕这篇博文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同为谷歌前员工的网友点头如捣蒜,疯狂赞同老哥的一些感受:

但也有人表达了对部分看法的相反意见。

比如老哥提到公司内部透明度渐渐消失,出现一些仅供某些团队使用的办公场所、高管不再解释公司动态原因的情况,就有网友觉得这些也不算什么坏事

对于一家大公司来说,孤岛的存在是必要的,能一定程度避免公司职能的失调。

还有一位网友写下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话,挺令人感慨。具体是这么说的:

谷歌的变化,只是那些曾经令人惊叹的公司回归平庸的缩影。

以颠覆者身份起家的公司,最终也会臣服于追求短期业绩的董事会或股东。

不只是皮查伊会这么做,每一位 CEO 都会选择走这条路。

所以," 谷歌们 " 会继续降低产品报价,同时要求员工有越来越多的产出。

但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会有人发现用户的某一个需求还没有被市场满足。于是,他会和团队创造新的产品。

新团队的愿景是雇佣最好的人,并真心相待——那些与旧公司们擦肩而过的聪明人,会疯狂涌向这样的新公司。

然后,这样的循环不断重复,直到纳斯达克榜的前 20 名,被下一代前 20 名所取代。

" 贪婪,尤其是短期的贪婪,永远是商业赢家。"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