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社会 > 正文

​小米汽车将研发增程式电动车,产品已有规划

2023-10-06 00:57 来源:秀网 点击:

小米汽车将研发增程式电动车,产品已有规划

继纯电车型之后,小米汽车正在筹备研发增程式电动车。

36 氪 PowerOn 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小米汽车已确定开发增程式电动车," 已经规划了相关的增程产品,也在寻找增程车的产品突破点 "。

招聘平台上,小米汽车也放出了相关的研发岗位,包括: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燃油系统工程师、排气系统工程师等增程式电动车相关岗位。

来源:小米社会招聘官网

消息人士透露,小米汽车目前有多代平台在研发推进,一代平台将于明年上市,二代平台计划于 2025 年推出,而从时间进度看,增程车的推出节点可能在二代平台之后。

就以上信息,36 氪向小米集团进行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2021 年 4 月,雷军宣布 " 压上人生所有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并计划首期投入 100 亿元,长期投入 100 亿美元。紧迫的时间窗口和大体量的资金投入都决定,雷军没有冒险的空间。

因此,小米在后续的汽车产品规划中,加入增程方案,并不让人意外。36 氪获悉,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是理想汽车的个人投资人,与理想汽车 CEO 李想交流颇多,而在小米内部的中高层集训中,王川也曾参与分享。

更重要的是,增程所在的插电混动类产品,在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纯电车型今年 1-7 月的累计销量达到 326 万辆,同比增长 29.5%,插电混动类产品累计销售 126 万辆,同比增长 87.4%。

36 氪此前报道,小米汽车计划在 2024 年推出量产车后,三年累计销量达到 90 万辆。只有纯电车型,显然难以支撑小米汽车的成长和销量野心,纯电 + 增程的 " 两条腿 " 走路才能更加稳妥。除了小米汽车,此前主打纯电产品的新汽车品牌极氪汽车,也有推出增程电动产品的计划。

这样的趋势不难理解,目前除了特斯拉,少有汽车品牌能依赖纯电车型维持稳定的产品销量。实际上,即便是长期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特斯拉,也已经将宝座让位于纯电和混动并行的比亚迪。2022 年,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全年销量分别为 130 万辆和 186 万辆。

成本高、充电难、充电慢,依然是制约纯电动车产品快速增长的难点。而在增程汽车或者插电混动汽车上,这些问题则可以得到平衡。

增程电动汽车也名串联式插电混动汽车,发动机不参与动力供应,只用于发电,而在常见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发动机不仅发电,也参与部分工况下的动力输出,被称为并联式插电混动。但不管并联还是串联,都属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也就是说,都能加油。

因此,插电混动式电动车的销量增加,主要优势就是能够保有电驱动体验和能耗优势,同时缓解纯电动车的补能焦虑。目前,市面上纯电车型最高续航里程未冲破 900 公里的桎梏,而增程式电动车通过燃油发电将这一数字提升到 1400 公里以上。

今年以来,新老汽车公司,都在争相布局插电混动类产品。吉利银河、长安深蓝、零跑等品牌在推出相关产品后,大多数实现销量逆袭。公开数据显示,长安深蓝、零跑汽车的 9 月交付量分别为 17370、15800 辆,同比增长分别为 198.2%、43.1%。而今年推出的吉利银河 L7,也连续三个月维持超过万辆销量。

长城汽车也借助插电混动技术 Hi-4,有了通过哈弗向比亚迪发起价格冲击的底气。哈弗今年先后推出二代大狗 PHEV、枭龙 MAX,以最高售价便宜 4 万元左右,挑战比亚迪宋 PLUS DM-i。

800V 高压快充,或能解决纯电动的一部分续航焦虑,目前理想汽车的首款纯电车 Mega 主打 5C 快充等,号称可以做到 "12 分钟充电 500 公里 ",接近燃油加注效率。但这款车的预期定价也到 50 万元级别,也就是说,搭载 800V 电压平台和超快充技术的电动车,售价依然偏高。

而插电混动类产品,则普遍可以切入 10-20 万元区间,乃至更低,例如,热销的比亚迪宋、秦,主力车型都在 15 万元以下,秦的入门价甚至低于 10 万元。

不过,插电混动之火爆,也在引发竞争加剧。大电池是当下插电混动产品抢占的卖点。譬如,吉利领克 08 采用容量为 39.8kWh 的平板电池,其纯电续航提升至 245km,综合续航里程达到 1400km;而零跑 C01 的电池包容量为 43.7kWh,更大的电池容量实现纯电续航里程达到 316km。

而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卖点可以挖掘?有头部增程汽车公司的管理人员向 36 氪直言," 感觉已经没有太多差异化可做,此后应该就是拼续航和效率。" 也就是说,两年之后,小米、极氪们的增程产品该如何突围,是考验产品团队的关键命题。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