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head.htm
句库侠 > 社会 > 正文

​长沙会战三战三捷,可为什么第四次长沙会战,却三天失守?

2023-03-18 02:26 来源:秀网 点击:

长沙会战三战三捷,可为什么第四次长沙会战,却三天失守?

 不沉的经远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候,局势就不是很乐观了,而且第四次日军出动的兵力远比前三次多,三天失守不奇怪。

武汉会战以后,抗战的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此时东部地区大多沦陷,国民政府已经迁都重庆,湖南成为拱卫西南大后方重要屏障。所以国民政府设立了第9战区,以名将薛岳率重兵驻守湖南,防止日军进攻西南大后方。

而日军此时虽然因为占领区太大,已经无力继续侵占中国领土,不过湖南有这么多国民党军队,自然也不能置之不理,因此也是多次出动军队对第9战区进行攻击。就这样从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中日双方围绕长沙先后进行了四次战斗。下面我们就分别看一下这四次战斗的经过。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了消灭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的抗战决心,于是集中了十万余人,由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发起攻击。

而薛岳出任第9战区司令以后,针对日军重火力具有优势的特点在湖南采取了“毁路造田,运粮上山”的方针,也就是把大路都改造成水田,只留下田埂可以通行,同时把粮食都运到山区进行隐匿。

大家都知道,田埂很窄小,别说汽车,就是骡马也没法走,这样一来日军的重炮根本无法机动,就是步兵炮也只能拆解以后靠人力背着走,火力大为削弱。而且日军也无法从民间获得粮食,战斗持续时间大大降低。

所以这一次会战开始以后,日军虽然出动的兵力不少,可是面对薛岳四十万大军的层层阻击,因为兵力分散,在各条战线上都难以取得突破,最后只能草草收场,第一次长沙会战以中国胜利告终。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4月,阿南惟畿中将出任第11军司令官以后,就开始筹划再次对长沙发动进攻,以削弱第9战区的实力。为此日军自1941年8月中旬开始就秘密集结部队,而且根据上一次长沙会战失败的经验教训,这一次日军决定集中主力,“并列于狭窄的正面上,以期进行纵深突破”。

相比之下,薛岳在第一次长沙会战获胜以后,有些过于自信,还是采取了同样的方针应对日军攻势。结果不言而喻,1941年9月7日战斗爆发以后,面对十几万日军的猛攻,第9战区几个主力部队包括第74军都遭到重创,无力继续阻击日军。不仅日军早渊支队、第4师团攻入长沙,而另一个方向上,第3、第6师团一部也突入了株洲,一时间局势有些岌岌可危。

好在为了配合第9战区抗击日军攻击,国民政府在9月20日就命第3、第5、第6战区主动出击,以牵制日军。而第6战区所属部队更是猛攻守备空虚的宜昌,守卫宜昌的日军难以招架,只能向阿南惟畿求援。

由于已经实现削弱第9战区战力的预定目标,加上战斗至此弹药、粮食消耗得也差不多了,所以阿南惟畿下令放弃长沙撤退,薛岳才避免了彻底失败。

这一次战斗虽然因为最后收复了长沙,加上宣传需要,最后国民政府对外宣称取得了胜利,可是战后总结时,还是认为这次会战事实上失败了,薛岳主动承担了战败的责任。

第三次长沙会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决定夺取香港。为了避免国民政府出兵干扰,于是第11军决定再次攻击第9战区,进一步削弱第9战区的兵力。所以1941年12月中旬,阿南惟畿集结部队再次发起了攻击。

这次战斗初期,日军进展还算顺利,连续击破第9战区多个部队,基本实现了战前目标。可是到了12月29日,由于前期进展过于顺利,阿南惟畿临时改变计划,决定“以主力向长沙方向追击”。

阿南惟畿突然修改作战计划,不仅让日军上下一片茫然,而且由于原定计划只是削弱第九战区,因此日军携带弹药、补给数量都很有限。所以当日军攻到长沙城下,守军在岳麓山上炮兵支援下击退了日军多次攻击以后,日军悲催地发现弹药不够了,只能紧急撤退。第9战区各部趁势反击,一举收复失地。不过因为双方战斗力上的差距较大,并未能歼灭太多日军。

第四次长沙保卫战

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其实是豫湘桂战役中长衡会战的一部分。和前几次只是为了削弱第9战区不同,日军发起豫湘桂战役的目的是为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因此必须攻占长沙。为此,日军这一次进攻长沙时,调动的兵力远远多于前三次,后勤准备也极为充分,甚至还调动了大批部队沿途修路,以保证前后交通畅通。

相比之下,国民政府没有意识到日军将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攻击,薛岳依然还是用老战术应对,加上国民党军队派系太多,以至于各部配合差、彼此缺乏信任,甚至不服从命令,这样面对日军的攻击自然是一溃千里,岳麓山上的大炮来不及撤退,就全被日军缴获,长沙城也是在短时间内易手。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除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真正的胜利之外,第二次长沙会战其实是以失败告终,第三次长沙会战则是靠着阿南惟畿头脑发热侥幸取胜,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出动的兵力远多于前三次,薛岳没有做好应对准备,及时改变战术,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度度狼gg

方先觉第十军差点被调来“二守长沙”,如果薛岳这道命令得到执行的话,第四次长沙保卫战一定会让日本人尸横遍野和血流成河,长沙城也不至于让鬼子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内攻陷,当然,那也就没有了后面惨烈的衡阳保卫战。

先弄清楚,第四次长沙保卫战是“豫湘桂战役”“长衡会战”的一部分,之所以没有称为“第四次长沙会战”,是因为长沙快速沦陷,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守城作战,反倒是南边的衡阳成为了主战场,守军和援军跟日本人杀得天昏地暗。

自1942年1月初“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大捷以后,日军两年多未敢南犯,薛岳有点飘是难免的,军事生涯和声誉达到顶峰状态嘛。而且在抗战相持阶段,日军大本营并没有长期占领长沙的计划,既然三次没拿下,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个念想,中日两军继续在岳阳以南形成对峙。

然而1944年5月打响的豫湘桂战役,形势却有根本的不同,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挽救快饿死了的南方军,同时摧毁西南地区的中美航空基地群,日本人那是下了血本的,是一次回光返照式的大规模进攻。

换句话说,河南的平汉铁路沿线城市,以及湘桂段的长沙、衡阳、桂林是日本人所谓“一号作战”必须攻占的城市,因为它们是粤汉铁路、湘桂铁路的要点,不攻陷这些城市并占领之,怎么让火车从东北经过华北开到越北?

为此,侵华日军唯一的野战兵团“第11军”,期间猛烈扩充到十个师团和若干独立混成旅团,以及大量的特种兵部队。去除必要的守备兵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可以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达到七个师团以上。

根据相关资料,日军集结在第九战区当面的部队,多达265000余人,稍微有些抗战知识,也能知道未来战局的凶险:以中日两军的战斗力差距,薛岳没有70万到80万的大军,这仗是打不赢的。

我们不妨回顾下前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出动的兵力基本在10万人左右(三个师团为基干)。而第九战区的正规部队平均每次保持在30到40万人的规模,以四倍于敌的兵力,还需要指挥官运筹得当,以及前线将士用命,才有击败敌人的机会,这是抗日战争残酷的事实。

然而到长衡会战期间,薛岳手中40万这个数字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因为组建远征军抽调部队略有削弱。至战役爆发前,第九战区可以立即投入作战的一线兵力仅为20个师60个团,合算为七到八个军的样子,几乎跟日军的师团数对等。

除了个别像第十军这样的部队,否则一个军哪里抗得住鬼子的一个师团?战争是军队综合实力的对抗,只有在两军兵力对比相对合理的情况下,通过指挥官的发挥和官兵的努力,才能够击败凶悍的鬼子,因此很显然,第四次长沙保卫战,薛岳几乎是没有胜算的。

另外一点,横山勇这个家伙绝对是个大敌,这厮对前任阿南惟幾曾经惨败长沙,研究得非常透彻,对薛岳的“天炉战法”,也早已了然于胸,制订了极有针对性的作战方案。包括之前的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都证明,横山勇确实非常狡猾。

日军凭借其空前富裕的兵力,将攻击部队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左右两路共三个师团附一个支队,专门负责截击在“天炉战法”中,在湘北节节阻击然后转入两翼山地的中国军队。

而中路日军的四个师团,又分为前后两个梯队实施“滚桶攻击”,使“天炉战法”中准备留在敌后的部队,也突然遭遇日军第二梯队的打击,如此,第九战区的左、右、后三路部队开战后全线溃败,再也不能形成合围“炉膛”长沙的态势了。

其严重后果就是,在横山勇有预谋的猛烈进攻下,第九战区企图在湘北逐次抵抗、然后跳到外线的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纷纷溃不成军,这些部队想自保都难,再也无力跟在日军屁股后面,增援或者合围长沙了,那也就没有了长沙城下的“会战”。

长衡会战1944年5月27日爆发,仅仅半个月时间,湘北四道水系被日军全部突破,鬼子的先头部队直扑长沙,“天炉战法”事实上流产,长沙瞬间成为一座危城。薛岳这才慌了手脚,开始考虑用哪个军守城的问题。

他手头尚未投入战斗建制完整的精锐军,只剩下张德能的第四军和方先觉的第十军,前者是战役预备队置于长沙,后者正在衡阳整补。至于很能打的王耀武第24集团军,理论上已经脱离了九战区作战序列,奉命单独在湘江以西御敌。

要说派系私心还是有的,薛岳在了解到日军真正兵力规模后,知道长沙沦陷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在长沙城下决战的计划已经破产,现在无论哪个军来守城,都只能是拖延日军的南进速度,而不可能再全面逐退日军了。

粤系的第四军是薛岳的亲信部队,他当然不愿意填进长沙守城作战而损失掉,因此决定调用方先觉第十军北上,担负长沙守备任务。应该说,以“泰山军”的防御能力,就算不能像衡阳那般坚持47天,守上个十天半个月肯定没问题。

不过委员长的一封电令,彻底断了薛岳的这个念想,作战计划第九战区是必须随时呈报的,中央军的使用委员长也是必须插手的,要不怎么叫“微操大师”咧?重庆的命令是:第十军将担负衡阳守备,不得用于长沙方向。

薛岳无奈,只好率司令长官部撤往耒阳,而以第四军坚守长沙,军长张德能倒也不算菜鸟,但是跟方先觉相比,显然还差着一个档次。第四军匆匆完成布防时,6月16日下午日军前锋第58师团、第68师团到达长沙城外,随即于黄昏时分发动猛攻。

横山勇还吸取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教训,当时岳麓山上的重炮给攻城日军以重大杀伤,所以鬼子第34师团早就沿着湘江西岸而来,目标直指岳麓山。张德能顾此失彼,手中的三个半师(附暂编第54师)根本不敷分配。

张军长起初是以两个半师守长沙城区,一个师加炮兵第3团守岳麓山,如果抱定必死决心就地硬撑,估计守上五六天应该没有问题。结果张德能临敌变阵,他眼见日军势大,至6月17日的夜里,又想在城区只留下一团,军主力西渡湘江坚守岳麓山,这就乱套了。

由于组织不力和缺乏船只,第四军的两个多师在渡江过程中,遭遇日军飞机和重炮的火力急袭,官兵伤亡惨重,各级部队长根本掌握不住部队了,已经渡江的部队在混乱中并没有上岳麓山,而是纷纷向南撤退了。

至6月18日凌晨,张德能发现部队已失去掌握,只好也跟着溃军南逃了,于是在日军三个师团的围攻下,长沙城区和岳麓山相继失守,战至6月18日的下午,坚守六年多的长沙城终告沦陷,这哪里是三天失守?真正的作战时间连48小时都不到。

张德能后来在重庆给毙了,冤或者不冤都不重要,第四次长沙保卫战打得很窝囊是真的。总体而言,在薛岳无法复制“天炉战法”之后,长沙失守是肯定的,但是第四军不应该败得如此丢人,哪怕顶上一周再突围,也能给衡阳的方先觉再多一点准备时间。

1944年6月22日的深夜,也就是长沙失守四天以后,日军前锋第68师团接近衡阳远郊,惨烈的衡阳保卫战即将开场!

         

 二战英雄连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天炉战法用了3次了,真当人家是傻子,日军这次先不攻长沙,先把你迂回,策应的部队都打垮了。最后再攻长沙。

 千年兰亭

前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法宝是“天炉战法”,而第四次之所以失利,则是因为日军找到了“天炉战法”的破解之术:内破炉壁,外凿炉底。

天炉战法

薛岳在与日军的交战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战术:诱敌深入,后退决战,利用岳阳、长沙一带河湖纵横的网状地形,将日军包围并歼灭。为此,薛岳还撰写了一本书——《天炉战》,在书中他写道:

“天炉战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无以名之,故曰《天炉战》。”

所谓“天炉战法”,就是佯装败退,诱敌追击,然后从左右两侧回头包抄,对敌人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从地图上看,这一阵型如同一个香炉的造型,所以称之为“天炉战法”。

“天炉战法”说起来很简单,但实施起来非常有难度。

首先,诱敌很关键。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一方面要分步抵抗,对日军不断进行消耗,让自己始终保持在敌人的“视线”以内;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被日军缠上,要尽量保存好实力。

其次, “炉底”要厚实。当敌人进入“炉中”时,“炉底”的火力要足够猛烈,能有效抵挡敌人的困兽之斗,防止日军破底而出。为此,薛岳在长沙的岳麓山上布置了强大的炮兵阵地,居高临下,对敌形成强大的杀伤力。

正因为此,日军三次进攻长沙均以失败告终,薛岳也被日本人称为“长沙之虎”,日寇几年之内不敢再向长沙发起进攻。

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日军第四次进攻长沙。6月16日,日军进逼到长沙下, 19日日军攻陷长沙。

为什么同样的“天炉战法”,此时就不灵了呢?

1、日军找到了“天炉战法”的破解之法。

一是,日军三路并进。东线经浏阳直蹿长沙城南;西线经益阳、宁乡进犯岳麓山;中路经捞刀河南下。这样做的好处是,当薛岳的军队从两旁反过来包抄时,左右两路日军可以进行反制。

二是,日军中路进攻部队又一分为二。前部猛攻猛打,直杀到长沙城下,逼迫薛岳派出主力部队前来救援;而后部则从后面围攻薛岳的救援部队。这使得薛岳陷入两难的境地:救长沙则薛岳的主力部队就会陷入日军的前后两部的夹击之中,不救长沙则坐视日军攻取长沙。

三是,日军派出一部从外围包抄,从湘江的下游的曾口偷渡,迂回到岳麓山后面,偷袭薛岳的炮兵。岳麓山被日军占领,相当于“天炉“的”炉底“被日军凿穿,导致薛岳全线陷入被动。

2、日军兵力翻倍

1939年9月至10月,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日军10万兵力。

作为防守方,薛岳调动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战。

1941年9月至10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时,日军12万兵力。薛岳投入总兵力30余万。

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时,日军10万兵力。薛岳指挥13个军、37个师共17万余人。

而第四次长沙会战时,日军不仅调集了20余万兵力,而且抽调了部分关东军精锐部队。

而此时的薛岳,不仅兵力没有增加,反而有部队被抽调参加远征军,出国作战。

3、麻痹轻敌

日军在5月底进行军队调动时,第九战区司令部已判断敌人有第4次进犯长沙的企图,并且通知所属各部队作好战斗准备,但对日本关东军南下的消息一无所知,因而没有增加兵力。同时,前三次会战的胜利,也让守军麻痹轻敌,最终导致失败。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核言碎语by温柔偆侊

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right.htm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