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社会 > 正文

​提振信心,需要更多余承东?

2022-12-31 02:04 来源:秀网 点击:

提振信心,需要更多余承东?

"Mate 50 如果没卖好,日子将会非常艰难。"

" 痛苦的时候,一个人在夜里走到天快亮。"

" 我出生在农村,生活条件很差。"

……

12 月 12 日,在《遇见大咖》栏目里,余承东作为首期嘉宾登场,没有放荡不羁地语出惊人,也没有舌灿莲花地推介新品," 大嘴一哥 " 低调、感性地回忆了他带领团队,带领华为手机崛起的经历,并分享了自己这些年的心路历程,谈到动情处一度哽咽。

默默听完,观众难免动容:原来外表凌厉的硬汉也有柔软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大家又觉得有点颠覆日常:那个背着唢呐坐飞机,吹牛皮上瘾的 " 余大嘴 " 不再本色演出了?

可话说回来,在内卷、焦虑、病灶围城的当下,除了产品,大家同样需要一位会制造笑点、会搞气氛,能提振市场情绪和企业家信心的 " 商业咖 "。

10 年 " 大嘴 " 史,从手机到汽车

余承东的 " 大嘴 " 史肇始于 10 年前,伴随华为手机从贴牌、品牌,到大牌,一路升级打怪,到处泄洪。

"1G 看摩托罗拉,2G 看诺基亚,3G 看三星、苹果,4G 就要看华为。"

" 华为 P9 销量肯定超过 1000 万台 "

" 利用 4~5 年时间,在全球市场超过苹果、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

在他的 " 画饼 " 式营销下,前半程,面对技术、品牌的恐怖差距,华为手机不懈不怠,终封狼居胥;后半程,因外力冲击饮恨乌江,逆境求反弹。

2012 年 -2020 年,经过漫长追赶,华为手机一度在 2020 年 4 月超越苹果和三星,登顶全球第一,并在国内 600 美元以上价位段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坐拥 44.1% 的份额,和苹果两分天下。

当然,这些都是 " 大嘴 " 的璀璨旧事,没必要层层剥洋葱,但我们一直记得,是华为让中国手机品牌真正扬眉吐气了一把。

如今,缺芯少魂,重走 " 长征路 ",余承东肩上的责任更重,Mate 50 被他视为 " 生死之战 "。

好在,2022 年发布的 Mate 50,以北斗卫星通讯技术、超光变 XMAGE 影像系统、鸿蒙 3.0 系统等黑科技和多项性能增强消弭 5G 缺失的遗憾,首批备货 400 万台即一抢而空。

图源:华为官网

当知道 Mate 50 卖得好时,余承东的兴奋溢出屏幕:" 我们又活过来了,我们又重新回来了。"

自华为被美国断供芯片后,市场对于华为高端手机的逐渐退出就持悲观态度,而宣传的天花乱坠的国货机,看似来势汹汹,然则没有一个能打。

Mate 50 在余承东的吆喝下大卖,其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的形象,给萎缩已久的手机行业注入一丝光亮,激励同仁并驱们继往开来,也让消费者感受到在高端手机市场,我们还可以有所期待。

2020 年起,华为将业务重心转向汽车,又给其 " 大嘴 " 分派了新任务、新使命。

" 开足马力卖,明年争取年销超过 30 万辆,30 万辆超过所有对手。"

" 第一年干翻特斯拉,第二年把 BBA 的空间一把干掉 "

" 未来智能座舱分为两种,一种是鸿蒙,另一种是 others"。

……

这么狂的口气,不用想一定是出自余承东的嘴。像极当年为手机拉票的场景,余承东的 " 大嘴 " 二次披挂上阵,狂攒流量的同时,谨慎地拿捏着分寸,避免吹的太过、太大可能引致 " 通货膨胀 "、适得其反。

谈及问界 M7,他信誓旦旦:" 我用问界 M5 淘汰了家中的宝马,又用 M7 淘汰了保时捷 …… 有朋友说这个车有很大的缺点,就是价格太便宜了。"

谈及车机系统,他把调子再拉高八度:" 鸿蒙座舱是全球体验最好的座舱,没有之一,而有一些车厂用了我们的模块,用了我们的鸿蒙系统,但交互的人机界面、UI 用了他们自己做的方案,我体验了后很垃圾。"

听到这,估计射程范围内的车企都有一种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的愤恨感!

可在镜子的背面,吹牛的余承东也的确带给行业一些启示:"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被吊打了几十年的中国汽车产业,不应该只是挣扎、痛苦和煎熬,扮演被 BBA 踩在脚下的孬种,被自家人瞧不起 Loser,更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即便前路荆棘丛生,但仍然要激情澎湃,朝着 " 翻身做主人 " 的方向迸发。

事实证明,在每一轮经济周期中,于山巅和谷底的沉浮间,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乐观豁达、心态和行动都积极向上的企业家;消极的、气馁的,很可能早早就被市场先生扫地出门了。

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这个不成文的规律。2022 年 10 月,国内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已达 63%,同比增加 2.1 个百分点,首次真正意义上占据细分车市半壁江山;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 3.9%,同比下降 2.5 个百分点。

不过,开辟汽车第二战场后,余承东也曾在与赛力斯合作的首款车 " 吃瘪 ",和北汽新能源合作的极狐阿尔法 T" 扑街 ",但到问界这儿,吸取前车之鉴,靠着 " 大嘴 " 的坚韧不拔,竟短时间内大放异彩,成为华为科技力加持的见证。

公开资料显示,问界于今年 3 月开启交付,9 个月累计销量超 6.6 万。10 月份更是以 12018 辆的月销量超过蔚来和理想,跻身造车新势力,仅次于哪吒汽车。

图源:问界官微

大致就是这个结果,看似不靠谱的 " 大嘴王 ",他放过的 " 炮 " 差不多都有回响,立下的 Flag 基本都飘扬着。

为什么要 " 吹牛 "?

最直白的解释,吹牛不用打草稿,吹牛没成本,吹牛还能节省大量公关费。这个道理,诸如罗永浩、马斯克、余承东等 " 大嘴王 " 都懂,但他们更懂得:越是面临有挑战的环境,越是要元气满满,不仅仅是鼓舞自己,也是向行业和全社会传递正能量。

如果把这个再概括一下,就是心中有春天,前途就充满阳光。

而在吹牛背后,余承东的小算盘很诚实:" 看起来我说话很不谦虚,其实是为了给团队提要求,有个目标来牵引大家。"

华为需要低调的布道者,也需要高调的行事者

在军纪严明、规行矩步的华为,为什么能容下余承东这张 " 大嘴 "?

2012 年初,因为对手机板块大动干戈,余承东遭遇 " 倒余 " 风波。关键时刻,任正非出来给他撑腰,多次在华为的公开场合表态:" 谁要反对余承东就是反对我 "。

而在其他方面,任正非亦对爱将维护有佳," 余承东,有能力但太疯狂,管理他我们要有点灰度。"

说到底,华为需要低调的布道者,也需要高调的行事者,尤其是 To C 业务,曝光度绝对不能含糊。余承东之于华为,看似假吹牛、外浮夸,实则真卖货、内务实,不仅是公司最强 " 发声筒 ",也是其险境求生的 " 核武器 "。

财报显示,2021 年,华为营收 6368 亿元,同比下滑 28.6%;净利润 1137 亿元,同比增长 75.9%,主要系剥离荣耀和超聚变(生产 X86 服务器的)带来的资产处置收益。

其中,被称为 " 现金牛 " 的消费者业务,2021 年营收 2434 亿元,相比 2020 年下滑幅度达到 49.6%。

2022 年上半年,华为营收 3016 亿元,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但净利润率只有 5%,说明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消费者业务的下滑速度仍然比较快,从 1357 亿元降到 1013 亿元,降幅达 25.3%。

进入下半年,任正非的 " 寒气论 " 甚嚣尘上:"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全球性通胀蔓延,原材料价格不断上行,叠加内需不足,外需不振,寒气早已渗入千行万业的毛细血管。而华为在先进技术、制程被锁死的背景下,入体的寒气更加逼人。

2022 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 AP(应用处理器)市场,华为海思在的出货份额降至几乎为零。

时不待我,华为必须要先一步发动新盈利引擎。" 酒香也怕巷子深 ",后台的堡垒交给程序员、设计师,前方的炮台则由余承东的战略性 " 大嘴 " 来攻克。

乔布斯曾说:一家好的公司要学会 " 灌输 " ——它必须竭尽所能传递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从包装到营销。

余承东承接衣钵,统管华为终端 BG、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后,他高频次、合时宜地为旗下产品发声,全身心践行着 " 不会吹牛的销售一定不是好销售 " 这句箴言。

就以问界 M7 为例,要不是他言必称 " 超百万豪车 ",喷不看好的人品位 Low,最大缺点是太便宜了,该车能不能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发布会开完 72 小时订单破 6 万,恐怕就得打个问号。

来源:微博

再如 Mate 50,余承东 " 向上捅破天的新技术 " 一出,顿时不明觉厉,人气燥动 + 品牌关注度提升 + 差异化卖点凸显,显然离 " 王座 " 又近了些。

换句话说," 大嘴 " 的每句厥词都是有缘由的,有导向的,对华为的意义是积极正向的,对销量的贡献是实打实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余承东的 " 大嘴 " 本身就是能力的象征,是现阶段华为的 " 刚需 " 营销资源;某个维度上,看懂了余承东的 " 大嘴 ",就是看懂了华为的艰辛和努力。

万殊一辙,道理大同。往大了说,看懂了余承东的 " 大嘴 ",看懂了华为的跌宕人生,也就是看懂了中国高科技企业从弱小到变大、变强,再到被打压,直至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血肉里的不屈意志和顽强拼劲。

提振企业家信心,需要更多的余承东

时至今日,企业界的国产 " 大嘴 " 阵营里,贾老板远渡重洋,罗永浩隐遁江湖,雷布斯和董小姐急追风口,顾不上 " 吹大法螺 ",唯有余承东还忙碌在一线。

谁来让余承东 " 闭嘴 "?余承东何时 " 闭嘴 "?

这或许要问华为的业务进展。

2022 年,任正非的最新发声是," 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要讲实现 "。

为此,华为在 2021 年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军团数量,且每个军团都进行宣誓," 多打粮食、贡献利润 " 是关键词,背负明确的 KPI 指标。比如,成立于 2021 年 10 月的智能光伏军团在 2022 年的目标营收为 200 亿元,利润 40 亿。

一名接近华为企业业务的人士透露,成立军团的目的是为了 " 活下去 "。通过军团的作战模式,扩大收入,利润的考核则由各地代表处承担。

具体到余承东掌舵的智能汽车 BU,在疯狂烧钱、不计成本地下注三年后,骰子正式掷出:2025 年盈利。

相比两年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直言的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做好了短期内不考虑收入和盈利的打算,而这个周期预计 8 年左右 ",下山摘桃子的日期大幅前移。

其实,市场对这一 Deadline 并不意外。一方面,华为也要苟且于眼前的生活,毕竟,2021 年华为在智能车领域的投入已超 10 亿美元;另一方面,以余承东的风格,压力越大,冲劲越足,提前盈利给 " 大嘴 " 提供一个尽情释放的窗口。

据节点财经了解,通盘整合后,现今的华为车 BU 形成了三种业务模式:向厂商提供标准化零部件的传统供应商模式;采用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 Huawei Inside 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整车设计,同时提供销售网络渠道的智选车模式。

目前,华为已在金康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之外,相继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敲定智选车业务合作;并在北汽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长安阿维塔 11、广汽埃安身上打上 HI 印记;同时,向包括梅赛德斯 - 奔驰、奥迪、宝马以及保时捷在内的诸多顶级汽车制造商进行技术授权。

图源:极狐官网

理论上来讲,这层层布局,将大幅拓展华为车 BU 的收入来源渠道,助力其加速走向盈利,但考虑到实际情况,红海竞争,生产端、销售端的不确定性,目标达成不会太容易。

想必,未来三年,余承东的 " 大嘴 " 不可能停下来,只会更加敬业和勤奋,汽车业务能否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撑起华为的终端 BG,能否完成余承东口中 " 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就是要做第一,没人记得住第二 " 的宏愿,都有赖于 " 大嘴 " 大干特干,征伐四方。

而举目于当下,我们又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余承东的 " 大嘴 ",不仅仅是需要一位能制造爆点的 " 网红 ",更是需要一位敢振臂高呼,不让市场信心沉默和迷失的 " 掌灯人 "。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节点财经 "(ID:jiedian2018),作者:七公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