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社会 > 正文

​台积电:寒气已经传递给我了

2022-12-15 17:55 来源:秀网 点击:

台积电:寒气已经传递给我了

上个月,一大批台积电工程师包机前往美国,时值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 5nm 晶圆厂建设接近尾声,创始人张忠谋证实,台积电还会在当地建设一座 3nm 晶圆厂,这是他们第一次将最先进制程的代工厂建在台湾地区之外。

由于在芯片代工环节的不可替代性,台积电过去几年一直位于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但实际上,台积电也是一家商业机构,也会面临商业层面的麻烦。

今年 10 月,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内部沟通时,罕见地鼓励员工休假,只有一个群体例外:3nm 的研发人员。

短短一句话,可以说概括了台积电当下所有的麻烦:

第一,最新的 3nm 工艺节点,三星几乎与台积电同时实现量产,台积电的技术优势并不大。

第二,去年产能利用率动辄突破 100% 的好日子,台积电也没那么多订单了。

但台积电的烦恼真的只有这些吗?

3nm 的困境:苹果临阵退缩

台积电大赚特赚的秘诀,就是先进制程始终领先一步,换来更高的议价权。而苹果、AMD 这类芯片设计公司的订单又会变成台积电的研发资金和建厂开支,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2011 年,台积电率先量产 28nm,该节点的营收占比在一年的时间里从 2% 提升到了 22%。2018 年,率先量产 7nm 后,苹果、华为、AMD 的订单挤爆了台积电产能,2019 年,台积电 2470 亿元的营收创历史新高。

所以我们看到,即便在 2019 年失去了大客户华为,苹果、AMD 这些大客户立马就承包了闲置的产能。当时,台积电对未来的预期也很乐观,宣布在 2021 年起,把在台湾地区工作的 5 万名员工的固定薪酬提升 20%。

但这个正向循环运转到 3nm 节点时,却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过去十年里一直落后台积电的三星,在 3nm 节点罕见的率先量产,足以令台积电感到紧张。

但这并不是核心因素,毕竟三星在 5nm 节点能耗翻车,坑哭了高通吓跑了英伟达,导致没几家客户敢吃 3nm 的螃蟹,只吸引了一家中国矿机企业。

其次,这些大客户虽然没找三星,但也没用台积电的 3nm。

三星宣布 3nm 量产后不久,台积电也顺利量产自己的 3nm 工艺。但坊间盛传,台积电的最大客户苹果在 A17 芯片上有可能跳过 N3,而采用密度相对更低,但经济性更高(便宜)的 N3E 工艺打造。

至于其他半导体公司,放起鸽子就没有苹果这么含蓄了:

· 英特尔原本宣布,14 代酷睿 CPU 的集显模块使用台积电 3nm,结果在 8 月份反悔,说自己其实要用的是 5nm。

· 英伟达刚刚发布了基于台积电 4N 工艺的 RTX 40 系列显卡,考虑到英伟达的显卡两年迭代一次,就算要用 3nm,也得等到 2024 年了。

· 依靠台积电 5nm 工艺上演绝地反击的 AMD,新一代 Zen 4 使用的还是台积电的 4nm 工艺,就算 Zen 5 系列更新到 3nm 工艺,也得等到 2024 年。

为数不多有希望大规模采购 3nm 的玩家,只剩了在手机芯片行业的两个老冤家,高通与联发科。

其中,高通是三星芯片代工的主要客户,近些年来一直在三星与台积电之间反复横跳;联发科近些年来,一直对高端市场虎视眈眈,但成本依旧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总结一下,台积电的大客户,无一例外对 3nm 的态度很暧昧。原因很简单:不划算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IBS)的数据,3nm 芯片的设计费用约达 5-15 亿美元,兴建一条 3nm 产线的成本约为 150-200 亿美元。

这笔费用也会传导到代工的报价上:3nm 工艺 12 英寸晶圆的报价高达 3 万美元,几乎是 5nm 工艺的一倍,7nm 的三倍多 [ 3 ] 。

但 3nm 带来的性能提升却不尽人意。举例来说,7nm 的 A12 芯片(iPhone XS/XR)相比 10nm 的 A11(iPhone 8/X),性能提升了足足 50%。但同样相隔一年,4nm 的 A16(iPhone 14 Pro)相比 5nm 的 A15(iPhone 13 Pro),性能提升不到 10%。

这点提升说出去很没面子,所以苹果在发布会上宣传 A16 芯片时,鸡贼的和三年前的 A13 相比,勉强得出了性能提升 40% 的结论。

虽说性能提升变少不能怪台积电,也不能说苹果、AMD 这些芯片设计公司不努力,摩尔定律的衰减是整个电子产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但性能提升变少,消费者购买意愿不足,终端品牌减产的压力,却结结实实的砸在了台积电身上。

7nm 的尴尬:手机看不上,汽车用不起

3nm 的订单主要影响资本市场对台积电的预期,而台积电业绩乏力的主要因素,其实出在了 7nm 身上。

观察台积电的营收结构,可以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现象:尽管 5nm 量产许久,但截至今年上半年,营收主力依旧是 7nm 制程。今年二季度,5nm 和 7nm 营收占比分别达到 21% 和 30%。

但到了三季度,5nm 依旧坚挺,占比达到 28%,7nm 却拉了大胯,占比仅为 26%。DIGITIMES 报道,台积电 7nm 系列的产能利用率,已经从去年的一度超过 100%,跌到如今的不足 50%,为此,台积电甚至无限期搁置了高雄 Fab 22 厂的 7nm 扩产计划。

台积电的 7nm 工艺创造了很多经典产品,比如苹果的 A12 芯片,AMD 的 Zen 2/3 架构处理器,以及海思的麒麟 985 芯片。

一般来说,当一个新制程量产后,苹果、高通、AMD 这类公司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而随着工艺升级,苹果、高通、AMD 会更新到下一代制程,上一代制程的产能会降价,给服务器芯片、汽车芯片等等产品代工。

对台积电来说,老制程虽然已经落后了,但产能不会被浪费。随着产线的成本慢慢折旧完,持续开动的产线反而能贡献可观的利润。在台积电的营收里,将近 1/3 都是 40/45nm 以上的成熟制程贡献的。

了解了这个背景,就能看出 7nm 的尴尬之处:说它是先进制程,也没有那么先进;说它是成熟制程,也没有那么成熟。

一方面,高端手机芯片和 PC 芯片,已经过渡到了 5nm/4nm 制程;另一方面,汽车芯片、服务器芯片、物联网设备芯片这些替补队员,又迟迟没能跟上。

原因很简单:太贵了

对设计公司来说,28nm 节点上的开发需要投入 5310 万美元,16nm 需要 1 亿美元,而到了 7nm,则需要将近 3 亿美元 [ 1 ] 。在这之中,仅仅流片一项付出的成本,就从 14nm 的 300 万美元跃升至 7nm 的 3000 万美元。所以 7nm 就算降价,还是贵。

这么贵的原因有二:第一,7nm 流片时,用于对向硅片上投影芯片图像的耗材掩膜版急剧增加,这一项就能花掉一千多万美元;第二,7nm 芯片的生产设备从 DUV 光刻机变成了 EUV 光刻机。

所以,芯片代工成本的增加并不是线性的,这也是为什么 28nm 和 14nm 成为了两代经典制程。比如 28nm 用的是 HKMG,之后的制程就变成了 FinFET 工艺,成本暴涨。而 14nm 则是 DUV 光刻机能生产的最先进的制程,之后的成本也会暴涨。

苹果、英伟达这类消费电子霸主,自然有底气盯着先进制程采购。但汽车 / 服务器 / 物联网设备芯片公司在豪情一掷之前,肯定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苹果那个出货量。

掂量的结果,就是替补队员集体赖在 14nm/28nm 当钉子户,7nm 只能靠 AMD 还没停产的老产品。在 2010 年就已经量产的 28nm,近年仍能给台积电贡献 10% 左右的营收。

2021 年,在台积电 7nm 节点的营收中,英伟达和 AMD 两家公司是主要支撑。但如今它们都转移到了 5nm。英伟达之所以把旗舰的 40 系显卡定价上万,台积电 5nm 工艺的超强能耗比(英伟达用的 4N 在统计口径中归 5nm)是一个核心卖点。

先进的 3nm 没人用," 落后 " 的 7nm 也没人用,台积电只能大手一挥:砍。

寒气传递的太快了

时间拨回 2022 年初,半导体代工厂的画风还是这样的:多家厂商业绩创下新高,台积电、联电 2021 年营收增幅在 20% 左右,中芯国际则为 40%。

随后,厂商陆续上调了资本开支,台积电 2022 年资本开支预计 400-440 亿美元,其中八成运用在 7nm 及以下先进制程的开发。

而到了 10 月,台积电的来了个大转弯:预计 2023 年整个半导体行业可能会下滑,台积电见风使舵,下调资本支出至 360 亿美元。

其他半导体厂商也都和台积电一样,一边公布惨淡的业绩,一边为自己当初豪迈的资本支出找个台阶下:

· 英特尔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20%,净利润同比下降 85%,同时将资本支出计划从 270 亿美元下调至 250 亿。

· 韩国内存大厂 SK 海力士第三季获利下滑 60%,明年资本支出削减 50% 以上。

· 三星电子预计,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将比去年同期下降近三分之一;英伟达公布的第二季度收益出现了惊人的 51% 的下滑。

· 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格罗方德直接裁员,5.7% 的员工感受到了寒气。

厂商集体过山车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一个现象:供需错配

疫情以来,居家办公使得人们对手机和平板的需求增加。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系统级芯片 SoC 出货量达到 13.5 亿颗,同比增长了 4.1%。与此同时,供给端却是吃紧的;自 2020 年夏天,半导体设备利用率从未低于 90% [ 4 ] 。

于是半导体厂家纷纷寻求扩产。但芯片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扩产需要时间,晶圆代工厂从建设到量产,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一旦需求回落,芯片行业就会陷入衰退。

现在的情况,就是厂商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作为台积电最大的两个客户,苹果在 iPhone 14 系列发售一个月后,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降了 5% [ 2 ] 。高通在季度业绩预告中,将今年 5G 手机的出货量,从之前的 7.5 亿下调到了 6.5 亿,对当前财季的销售额逾期,也比华尔街的要低 20 亿美元。

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库存爆表。无论寒气有没有传遍松山湖,它都传递给了全球几乎所有的半导体公司:英伟达的股价从年初高点跌了 65%;AMD 跌了 62%;ASML 跌了 56%;英特尔最惨,一路跌回了 22 年前。

2 月 21 日,台积电成立 35 周年之际,创始人张忠谋回顾起往日的峥嵘岁月:如果 35 年前成立时就投资台积电,如今能赚 1000 倍。

从这个角度看,张忠谋其实准确预警了自家公司的高点。毕竟只过了半年多,当年那批投资者就只能赚 500 倍了。

参考资料

[ 1 ] 2 纳米芯片,巨头的金钱竞赛,财经十一人

[ 2 ] iPhone 在华周销量暴跌 27%,14 系列后劲不足,苹果也不行了?天极网

[ 3 ] 3nm 之争加剧 客户开始 " 一边倒 ",三星危险了?爱集微

[ 4 ] 5 张图说明全球芯片短缺的原因,悦智网

编辑:刘芮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李墨天

制图:周哲浩

研究支持:刘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远川研究所 "(ID:caijingyanjiu),作者:周哲浩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