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历史 > 正文

​2000年前冰块怎么做出来的(古人是如何用热水成功造冰)

2022-11-08 13:35 来源:秀网 点击:

2000年前冰块怎么做出来的(古人是如何用热水成功造冰)

在清代的古装电视剧里面,我们应该都看到过这样的情节,在炎热的夏天,皇帝周围周围服侍的人会开始忙活一件事,那就是做冰饮,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有些违和,毕竟他们作为古代人,这么会跟现代人拥有一样的生活方式呢?冰块这种消暑利器难道不是现代科技的结果吗?

会这样认为其实是孤陋寡闻了,实际上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古人就已经学会了如何用热水来成功制造冰块,但是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却在物理学界引起了不少争议。

image.png

一、冰块的获得

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他们对于冷热的感知都是差不多的,30多度的夏天,连狗都会热得吐舌头,人也自然都是朝着凉快的地方跑,但是光是有阴凉还不够,暑气的炙烤让人从内到外都像着火一样,这个时候要是能够来上一些冰凉的饮品,当然就再好不过了。

民间也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抵抗暑热,比如在深井里面放上瓜果,让井底的湿冷彻底钻进里面,再拿上来吃。

但是一般水井的深度也就几米左右,虽然有凉意,但是距离冰凉爽口还是差了很多。平头百姓都难以忍受的天气,九五至尊当然更不能坐以待毙了,所以古代的皇帝在夏季会专门有一段时间要离开皇宫,去到一些气候相对凉爽的地方避暑,也会专门在这些地方修建皇家的避暑山庄。

当然,这也要看条件是不是成熟,比如皇宫和避暑山庄之间的距离如何,如果太远,一般是不合适的,不仅是便利上的问题,还会涉及到皇帝的人身安全,毕竟长途跋涉的出行相当于出征打仗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很容易会出现危险,所以主要还是靠一些消暑的手段,而冰块绝对是其中最有效的一个了。

根据一些资料的记载,冰块最早被获得其实是一次偶然的结果。一些为了躲避酷暑跑进深山的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了地底下的深洞,而且洞口直径很大,能够容纳一个成年人自由出入。

虽然洞深很深,但是幸好有一些崎岖的结构能够让人顺利进入其中,一开始他们只是把这里当作理想的避暑胜地,但是因为空间有限,而且位置偏远,并不具有太大的使用价值,更别说让皇帝住在这里了。

不过很快却有了新的发现,在最深的位置竟然还有冬天结下来的冰块,而且结构非常完整,虽然要在酷暑里面把它们运到山下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冬天的时候提前把这些冰块取出来,放在冰窖里面进行保存,夏天的时候就能用上了。

当然,想想也知道,运输加上储藏,也只有皇家才有享用的能力和资格了,那寻常百姓家想要在夏天吃上一口冰该怎么办呢?事实证明,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容小视的,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之后,他们学会了制作所谓的夏造冰。

二、夏造冰

夏造冰,顾名思义就是夏天制造出来的冰块,今天我们有了冰箱,可以通过特殊的制冷技术来实现低温环境,从而生产出冰块来,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考虑到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想在酷暑当中制造出来一块冰简直是难以想象,那么夏造冰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从流程上来讲,它和我们的冰箱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先要创造出一个低温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两个元素,一个是一种名叫的器具,一个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家用的深井,但是我们也说,新鲜的瓜果即便放进井底也只能实现凉爽的效果,距离冰冻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如果是这样,那么把水放到井下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根据古籍对夏造冰技术的记载,这个过程中比较特别的一点在于,被放进瓮里面的水并不是我们默认的常温水,而是烧开了的沸水,在被装进瓮之后,必须要立马用盖子盖住,边缘的缝隙处也必须要用布条进行彻底的密封,保证一点热气都不能散发出来。

做完这一步之后,再把这个瓮放到深井里面,借用地下水的湿冷来实现降温,降温的过程要持续两到三天左右,到第三天的时候把瓮取出来,就能得到所谓的夏造冰了。

乍一看,这个方法似乎有些违背我们的直觉,要生成冰块为什么不用低温水,反而要用烧开的沸水呢,其实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知识了。

盛放沸水的瓮实际上隔热性并不好,也就是说,当它被放入深井当中的时候,其实瓮壁已经处在一种高温状态了。

同时因为密封得很死,所以内部也处在一种高温高压的状态,而深井当中的湿冷空气遇到高温的瓮壁,就会迅速凝结成水滴

这个过程是非常典型的一种物理变化,凝结要发生必须向外释放热量,也就引导着瓮壁将沸水的热量散出,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瓮内的温度越来越低,沸水成为冰块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在真实的实验当中,还没有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制造出夏造冰的案例,物理学家也在持续对此进行探究,但是无论如何,古人能够制造冰块是可以确定的。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