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八卦 > 正文

​beyond《大地》歌词表达什么意思?深扒背后的故事意义非凡

2023-09-17 19:09 来源:秀网 点击:

beyond《大地》歌词表达什么意思?深扒背后的故事意义非凡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八九十年代,在那个流行翻唱的时代,能够做到坚持原创并且将其展现在大众的面前是那么的难能可贵,而beyond就做到了,在当时的乐坛可谓是一股清流,而他们也用独特的声线以及满满含义的歌词直击人心,至今都是经典的名曲。

beyond《大地》歌词表达什么意思

黄家驹的曲以及Paul的唱备受肯定,《大地》也成为了一首金曲。这首歌的编曲,是由他们的老朋友Peter Lam与他们合作的。在音乐风格上,有点脱离Beyond的一贯摇滚,反而增添了一点清新的中国味。歌词虽然由刘卓辉执笔,但仍旧表达出Beyond对神州大地的情怀,整体而言,《大地》是Beyond的一次大突破。

《大地》主要是反映两岸的关系,抒发了Beyond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表达了他们的祖国大地的热爱。从另一个角度讲,这首歌也含蓄的表达了一定程度的父爱,因为父爱就像大地一样的浑厚,所以歌词中也用到了“这刻在望着父亲笑容时,竟不知不觉的无言”。

综上可以看出Beyond是以父爱写大爱,使得这首《大地》的意境升华,而远非表面理解那么简单。在音乐风格上,有点脱离Beyond的一贯摇滚,反而增添了一点清新的中国味。歌词虽然由刘卓辉执笔,但仍旧表达出Beyond对神州大地的情怀。

《大地》曲调磅礴,所表达的感情复杂,勾画出一幅日暮归乡、父子相对、泪眼空蒙的亲情画面。

黄贯中回忆说,当时自己没勇气演唱大地,但家驹不干,在这些事情上,阿Paul知道没人拗得过家驹,最终还是听了他的话。家驹的理由也很充分,为了让歌迷更容易认识Beyond每个成员,为了呈现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决定由黄贯中来唱。Paul为了唱好大地,白天跑通告,晚上拼命录音排练,一下子瘦了30几磅,很拼。他清澈干脆的唱腔,极好的表现了大地的内涵。

大地的粤语版和国语版歌词,都出自刘卓辉之手。如今我们翻看这两版歌词时,只能默默感慨一句,刘卓辉和黄家驹真的是惺惺相惜,家驹想表达的情怀和味道,刘卓辉总能准确捕捉,这种默契难以复制。难怪刘卓辉说自家驹走后,他便不想再填词了。两版歌词都堪称杰作,值得反复体会,家国情、故乡情和父爱通过以小见大的写法实现了三重叠加。

如果说灰色轨迹的水声是汩汩和潺潺,那么大地营造的水音则是滔滔和滚滚。编曲大气壮阔,那种似波涛一般层层推进的节奏,让人叫绝。神州大地跃然眼前,长江黄河川流不息,五千年的风雨历练,造就了沧桑且宏大的中国,造就了挺拔顽强的中国脊梁!每种乐器都那么恰到好处,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键盘和吉他。

副歌部分的人声合音气象万千,家人们可以反复感受。大地最初的Demo版本被命名为长江。

黄家驹一直关注政治,他始终认为音乐人有自己的责任,音乐作品也该承载更多价值。他一直想创作关于家国情怀的歌,但始终没有灵感。上世纪80年代台湾老兵回大陆的探亲潮,让家驹一下子有了创作素材,大地就承载了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在很多人眼里,音乐只是调剂品,但在黄家驹心里,音乐是有生命的艺术品!

1991年,Beyond生命接触演唱会上,大地被重新编排演绎,节奏更快更猛,愤怒中透着霸气,鼓声成了这个版本的焦点,还隐约带着一点非洲味道,每次听都觉得热血沸腾,每次听都觉得超级过瘾。“嗨翻全场”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1991年它就出现过了。

1991生命接触演唱会 大地

今时不同往日,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好像没什么可以永恒,但凡事总有例外,那些经典的艺术作品,那些缔造经典的人,后世会久久怀念,他们身上的气质也不断感染和影响着后来人。

合集(1983-2003年)

Beyond乐队之华夏三部曲

黄家驹谱写的「大地」、「长城」和「农民」这三首歌,很巧,它们的歌名恰好都是两个字,三首作品都是国风国韵的味道,不仅共鸣感画面感极强,而且几乎囊括了华夏文明的全部精髓。所以,成蹊将它们命名为华夏三部曲。

西式摇滚乐与神秘的东方文化也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大地、长城和农民,曲子均出自家驹之手,歌词都是刘卓辉所填。此外,三首歌还具有很多内在的共性。

大地的关键词:父子情,家国情,大一统。

黄家驹创作大地Demo(最初命名为Yellow River)的时间是1986年,发行时间为1988年,灵感来自台湾允许第一批老兵回大陆探亲。正像家驹说的,音乐创作源于生活,他比较喜欢留心世界的趋势,为创作带来冲击。

这是一首内涵宏大的歌,家驹并没有平铺直叙的去刻画亲人重逢,而是将视野立足于中华大地之间,站在另一个高度去观察去思考。作品豪迈地展现了多种情怀,小家庭的父子情,两岸分割的家国情,以及渴望早日实现大一统的夙愿。

在当时风靡香港的流行金曲中,男欢女爱的情歌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少有人将目光聚焦在更有深度的素材上,黄家驹率先打破了歌坛的沉寂,大地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了非情歌作品的巨大魅力,可算作香港乐坛的里程碑。

大地的旋律非常朗朗上口,慷慨激昂中带着无奈唏嘘。为了让乐队发展更为均衡,家驹要求黄贯中来担任主唱,阿Paul清脆的声线掷地有声,为最终的效果增色不少,并在1988年一炮而红。

乐器表现力向来是Beyond尤其看重的部分,有了林邝培的键盘加入更是如虎添翼。沧桑大气的键盘、沉重肃穆的鼓声、哀怨温婉的吉他、隐忍雄浑的和声,勾勒了一幅中华情的实景图。山脉高原此起彼伏,大江大河滔滔可见,思乡深情言之切切,神州大地无声感慨,歌曲把家、国、人的联系诠释的极为立体。姑息分割的大地,划了界线……面对大时代的碾压,普通人只能哀叹一声命运使然。

长城的关键词:封闭与开放,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国家与百姓。

1988年,Beyond到北京开演唱会时登上过万里长城。成蹊感觉,家驹返港后应该就一直心心念念的想以长城为题进行创作,一味美化肯定不是他的态度,再说赞颂长城高大美的歌早就数不胜数了,不缺他这一首。

尽管摇滚乐具有批判特质是众所周知的,但长城横空出世后,歌曲最终的立意依然让人震惊!家驹从回溯历史、反思当下和着眼未来的角度切入,抨击讽刺了封闭、落后、战争等一系列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因素。还是那句话,批判也是一种爱,顿足捶胸的喊口号却不一定是。

这是一首应该引起所有国人重视的杰作,长城一歌给华夏后人留下了很多新思考新观点,而且这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极其重要,虽然歌曲问世时没人意识到这一点。

长城于1992年发行,有继续革命四字做底,有黄家驹的曲子和演唱,有喜多郎的键盘,有梁邦彦和Beyond合力编曲,有刘卓辉的词,似乎冥冥中早就注定了这首歌的与众不同,甚至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

MV拍摄于富士山下,90年代初正是黄家驹最好的年纪,也是他最巅峰的创作期。每次听长城都被各类音色深深吸引,乐器和人声简直无懈可击。除了激昂的节奏,有力的呐喊和深邃的意境,甚至还能感知到边关的豪迈,飘落的白雪,战争的残酷,残破的荒凉,还有冲破的力量。

长城,不仅是一首歌,同时也是一部民族史诗。

合集(1983-2003年)

农民的关键词:土地,自然,农耕,勤奋,知足常乐,人定胜天。

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没有出类拔萃的音乐素养,绝写不出农民这样画卷般的大作。它是Beyond华夏三部曲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在说人,也是在画心。

农民与土地,人类与自然,勤劳与懒惰,付出与收获……哪怕从中抽出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太好写,可黄家驹这首农民却统统包括了,而且主旨非常鲜明,赞美了朴实知足的劳动人民,突出了人定胜天的核心观点。

据说家驹的创作灵感仅仅是来自他看过的一些电影,一些关于农民题材的内地电影。仅凭一些电影画面就能写出这样感同身受的作品来?这是最让人称奇的地方。

农民和长城同属专辑《继续革命》,编曲仍然有梁邦彦的加入。整体氛围宁静安详却不失力量,舒缓的节奏令人沉醉,乐器音色和人声达成了慢、厚、醇的完美统一。

听农民是一种极致的视听享受,浓厚的乡土气息缓缓而出,而且你可以闻到这气息,农人、农田、农家构成了淳朴的农村画面。在流不尽的汗水里踏实耕作,在春种秋收的重复中体验喜悦,在知足常乐中与世无争,在一杯烈酒后安然入睡。终极快乐,到底是什么?

大地、长城和农民已经传唱了几十年,三首歌都是气象万千的大作,而且在音乐形式上将至繁归于极简,它们还将继续流行并影响一代代的新歌迷。宣传和曝光量并不能决定音乐是否恒久,歌曲的寿命是由音乐作品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这种传播,叫自然而然。

Beyond的歌曲至今还能够在大街小巷、KTV等娱乐场所所听到,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回忆,对于零零后来说也许只是刚好听过,被其饱满情感的歌声所吸引,但无论如何,都是成为经典名曲的因素,可谓是永存于世。

合集(1983-2003年)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