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音乐 > 正文

​歌还是以前的歌(歌还是以前的歌,哥却不是以前的哥)

2023-03-02 11:00 来源:秀网 点击:

歌还是以前的歌(歌还是以前的歌,哥却不是以前的哥)

在探讨问题之前,必须对“现在的歌曲”与“以前的歌曲”,进行明确的界定。

这样才能使问题的探讨更加明确!

所谓以前的歌曲,指的是具有优美动听旋律的真正意义上的“歌曲(譬如《洪湖水浪打浪》之类的)”。

也即一段时间内,曾经被称之为“艺术歌曲”的那一类歌曲。

而“现在的歌曲”,指的是除了凤毛麟角的几首真正意义上的歌曲外,绝大多数缺乏优美旋律的“说唱音乐(譬如《一封家书》之类的)”

本文即基于以上的界定下展开。

概括起来,现在的歌曲和以前的歌曲,有以下不同:

1.有无优美动听的旋律;

2.词与曲的搭配不同;

3.歌词的意境不同;

4.制作工艺不同;

5.歌曲的受众不同;

6.歌曲的生命力不同,

7.歌曲的结局不同。

下面,我们就逐项展开,对比其不同之处。

1.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是一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歌词或者歌曲的唯一标准!

在以前的歌曲中,几乎每首歌曲都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

而现在的说唱音乐中,除凤毛麟角的几首外,

几乎普遍缺乏优美的旋律,

有的甚者只是一些音符的杂乱无章的堆砌而已。

如果把旋律的线条与走向放到五线谱中,可以非常直观的#一目了然!

看一下《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线条,是多么的蜿蜒曲折,唱出来的歌声自然会优美动听!

像《一封家书》这种以水平的同音反复,且音符之间的走向毫无规律的、仅仅是若干音符的堆砌来构成的旋律,又怎么会优美动听呢?

2.词曲的搭配

从曲谱与歌词的结合方面来看,以前歌曲的词曲配置,旋律中强音位置的音与歌词在朗诵中的重音位置完全统一。

就是说,旋律中强拍位置上的音,与歌词朗诵的重音位置一一对应,更好的表达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意境。

在现在的“说唱音乐”中,很多情况下曲谱中强拍上的音与歌词重音的结合,完全违背了歌词重音的朗读规律。

就是说,在“说唱音乐”中,在旋律中处于强拍位置上的音,对应的是本应轻读的词语;而处于弱拍位置上的音,对应的恰恰是本该重读的词语。

在这样的词曲配置下演唱出来的歌声中,很难让人听清楚歌词唱得是什么!

3.歌词意境

以前的歌词,除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之外,每首歌词都具有深远的意境。

我们看一下《我的祖国》的歌词: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样的歌词,即便是默读,也可以令人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意境深远的优美画面。

而现在的“说唱音乐”的歌词,普遍直白粗俗,有的甚至连词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看一下《一封家书》的歌词: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

整个像一碗白开水似的大白话,还有什么意境可言?

4.制作工艺

以前歌曲的制作工艺,是个人定制式的精雕细刻。

这可以从王立平耗时一年零九个多月,几易其稿,反复修改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葬花吟》这一实例中,看出以前歌曲的创作,是多么的投入。

而现在说唱音乐的创作,几乎就是快餐式的会在吉他上弹拨几个和弦,随便在弦上划拉几下,就创作出了“说唱音乐”?

这样的说唱音乐,怎么能与精雕细刻的经典作品相比?

5.受众

以前的歌曲,由于其优美动听的旋律,深受那一代人的喜欢。

这些人对于现在的说唱音乐,不屑一顾,

说唱音乐在这些人中,基本没有市场。

现在的年轻人,由于美育教育的缺失,缺乏对美的鉴赏力,盲目追星,对说唱音乐视若珍宝,是说唱音乐的主要市场。

6.生命力

以前的歌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从发表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至今仍然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活跃在歌坛中。

现在的说唱音乐,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虽然当年的《一封家书》,也曾传遍全国,

但风光一阵过后,谁还记得这首说唱音乐?

据说当年还曾登上什么什么榜?

音乐竟然没落到如此境地,真令人悲哀!

7.结局

以前的经典歌曲,流传千古,弥久愈新。

现在的说唱音乐,昙花一现过后,只能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中。

这就是二者的不同之处。

以前是小桥流水,讲的是意境,歌词清晰明朗,简单易懂,听起来是享受,要不怎么会经典永流传,现在是快餐文化,一个字,一句词反复唱。歌词不够叠子来凑,有的音乐听起来嘈嘈杂杂,听起来心脏难受。但不能偏一盖全,能够称上经典的也有,但不是很多,毕竟时化在进步,快节奏的时代也得有快节奏的乐曲。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