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音乐 > 正文

​少数民族的歌曲有哪些(有气势的少数民族歌曲)

2022-11-20 19:25 来源:秀网 点击:

少数民族的歌曲有哪些(有气势的少数民族歌曲)

在我国的56个民族当中,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曲艺艺术。它们不同的历史渊源,各具不同的民族特色。形式多样,乡土气息浓厚的民族风味。如:好来宝(蒙族)、太平鼓(满族)、漫谈(朝鲜族)、大本曲(白族)、琵琶歌(侗族)、四弦弹唱(彝族)、果哈(苗族)、冬不拉弹唱(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说唱(见苛夏克)、达斯坦(维吾尔)等。(部分)

漫谈

朝鲜族古老的曲艺曲种。以一人说笑话的方式演出,很象汉族的单口相声。它与二人对口说的“才谈”是姊妹艺术,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漫谈与才谈的起源和传流年代失于记载,兴盛时期在20世纪初叶。“九一八”事变以后,受到严重摧残,几乎濒于灭绝的境地。历史上从来没有专业演员,只是群众做为业余的文娱活动来演出。漫谈与才谈都是以具有讽刺性或富有幽默感的题材引人发笑的艺术。

少数民族的歌曲有哪些(有气势的少数民族歌曲) 少数民族 歌曲 第1张

漫谈是一人说笑话,在表演艺术上,有的演员以语言风趣流利见长,有的演员以表演生动见长,有的演员则注重语言与表演的密切结合。才谈是二人对口表演,很象汉族的对口相声,兼具说、学、逗、唱四种伎艺,但没有逗捧之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漫谈与才谈逐步复兴,有了众多的业余作者和业余演员,创作演出了不少新曲目。漫谈曲目有《笑的哲学》《长生不老药》等。才谈曲目有《寻宝》、《信心万倍》、《受奖的那天》等。1979年成立延边曲艺团以后,已着手培养专业演员,以发展提高漫谈与才谈的表演艺术。

大本曲

是白族曲种。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以民歌为基础发展形成,历史悠久。现存明代诗人杨桂楼在“山花碑”上的题诗即为大本曲体裁。白族人民每逢年节或举办婚丧礼仪时都要演唱大本曲。如丧礼中安葬的前夕要通宵唱大本曲,叫作“堂祭”。大本曲原为一人说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以白族语言演唱为主,也有用汉语演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革新,有了对唱、合唱,增添了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演唱者有醒木、扇子和手帕等道具。大本曲可以随地演唱,或搭一花台(也叫彩台),登台演唱。

少数民族的歌曲有哪些(有气势的少数民族歌曲) 少数民族 歌曲 第2张

大本曲的唱词句式以3个七字句、1个五字句组成一节的“山花体”最为常用。此外,还有5句、6句、7句和3个十字句为一节的几种格式。大本曲有南腔、北腔两种流派。南腔比较委婉,唱腔有[平板] 、[黑净] 、[螃蟹调] 、[老麻雀调] 等“九板十八调”;北腔比较质朴,唱腔有[正板] 、[脆板] 、[螃蟹调] 、[麻雀调] 等“九板十三腔”。它的传统曲目有根据白族的民间故事改编的《火烧松明楼》、《白王的故事》等,现代曲目有《社会主义门》、《大理是个好地方》、《恩仇难忘》等。

琵琶歌

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三省的侗族曲种。侗语称为“嘎琵琶”。一般是由一位男歌手自弹自唱,也有女歌手演唱,由男演员弹琵琶伴奏的。琵琶歌唱词的格律受汉语律诗的影响,对唱词的平仄、韵律要求严格。唱词一般为七字句、九字句,开头往往用三字句、五字句,最长的句子有35字的。一对唱句押尾韵时叫“外韵”,此外还有“内韵”、“腰韵”(也叫“中韵”)。琵琶歌的曲调各地不同,各方言区都有自己的曲子。

少数民族的歌曲有哪些(有气势的少数民族歌曲) 少数民族 歌曲 第3张

贵州省榕江县寨蒿镇晚寨侗寨的侗族穿盛装、踩歌堂、弹唱侗族琵琶歌,欢庆一年一度的“吃新节”。

琵琶歌中的抒情短歌属民歌范畴,叙述故事的长歌属曲艺范畴。长歌中篇幅短的往往只唱不说,侗语称为“嘎常”;另一种有说有唱的长篇,叫“嘎经”,可以连唱若干夜晚。“嘎常”要求一个韵唱到结尾,“嘎经”可每段换韵。演唱琵琶歌的叙事长歌时还有个程式,先朗诵一段致意的歌词,再唱一支”开堂歌”,也叫“献经歌”,意思是敬请历代歌祖到堂,然后正式唱“嘎经”。收场时还要唱一支送客的“消散歌”。

琵琶长歌内容从多方面反映了侗族人民的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说唱神话传说的有《棉婆孵蛋》、《开天辟地》等;讲叙侗家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勉王起兵重又来》、《金银王之歌》等,叙述男女爱情和世态人情的有《娘梅歌》和“嘎常”体的《秀吉和银妹》等;移植汉族传说故事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二度梅》、《毛红玉英》等;新编的曲目有《老树新花》、《破碑记》等。一些有成就的歌师(侗语称“桑嘎琵琶”),扎根于人民之中,创作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1935年冬,红军长征途经侗寨,给穷苦侗家办好事,宣传革命道理,传播革命火种,龙胜歌师石戒福就冒着生命危险编制了《长征歌》,侗族村寨到处传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侗家把新编的歌唱中国共产党领导侗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过上幸福生活的琵琶歌叫作“嘎美”。1952年三江县开展民族区域自治运动时,歌手吴居敬编唱了《李妮和清苦情歌》,是有代表性的“嘎美”歌篇。在演出方面还发展了男女歌手多人一起弹唱的形式。

四弦弹唱

是流行于云南彝族聚居地区的曲种。彝族人民历来在年节祭祀、欢庆丰收或新婚嫁娶时,就有民间歌手弹唱长诗,叙述民族历史,褒扬英雄豪杰,传授生产知识,宣讲为人之道。这些长诗中,还有很多爱情故事和民间传说,很受群众喜爱。过去多为歌手自弹自唱,有时听众也可帮腔。

少数民族的歌曲有哪些(有气势的少数民族歌曲) 少数民族 歌曲 第4张

彝族四弦月琴

由于彝族居住地区很广,支系繁多,在山区集中聚居的地区用彝族语言弹唱,住在内地县城附近和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则用汉语弹唱,但还间用一些彝族语言的衬字和衬词。1963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工团在学习继承民间四弦弹唱的基础上,改革了四弦乐器,扩大了音量,音色更为清脆。同时采取女声自弹坐唱的形式,间有插白和人物对话,再加上彝族语言衬词,生动活泼,风趣诙谐,受到群众欢迎,曲调以彝族的民歌为基调,根据内容的需要加以发展、编曲。四弦弹唱的新曲目有《云岭连北京》、《朱大嬷》、《彝家不离党跟前》、《猜花果》、《阿莎驾铁牛》等。

果哈

流行于广西和贵州东南部的苗族聚居地区的曲艺曲种。由伴奏用的弓弦乐器果哈(嘎嘿)而得名。果哈的含义是“瓢一样的乐器”,为苗族专用于果哈演唱的伴奏乐器。果哈为室内演唱形式,每逢农闲或节日的夜晚,众人围坐在一起听歌手演唱,歌手自拉自唱,多为中年人或老年人。果哈的唱词,有格律较为严格的五字句,也有七字句和自由体的唱词。果哈的曲调低回婉转,适合表达纯朴善良的苗族人民的深沉情绪。它还有一种特殊的唱词格式“西松盈”,每句唱词都重复一次,但句尾的字要用同义不同音的字。如上句末一字为“村”,下句末一字则可以用“寨”。

少数民族的歌曲有哪些(有气势的少数民族歌曲) 少数民族 歌曲 第5张

“果哈”也叫苗琴、牛腿琴、口水琴。本来,在苗语中果哈的发音是“给哈”(gi ha)

果哈唱词内容广泛,传统曲目丰富。有叙述历史事件、古代传说、神话故事的曲目,也有说唱爱情故事以及讲述民族传统风习仪礼的曲目。有的富有传奇色彩,有的借古喻今,对现实生活有所寄寓。

冬不拉弹唱

又称“阿肯弹唱”,是新疆哈萨克族的曲种。以哈萨克族的弹拨乐器冬不拉伴奏而得名。冬不拉弹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以自弹自唱为主,又得名阿肯弹唱。阿肯是哈萨克人民对民间说唱艺人或歌手、诗人的称呼。哈萨克人民的口头文学,包括许多古老的叙事诗、故事、谚语等,都是靠阿肯世世代代口头传唱而保存下来的。

少数民族的歌曲有哪些(有气势的少数民族歌曲) 少数民族 歌曲 第6张

阿肯弹唱善于抒情,曲体结构极为自由,没有固定曲调,以说唱为主,伴奏为辅,弹唱时往往以热情洋溢的前奏引出高亢悠扬的歌声,有如湍湍激流倾泄不止。这种弹唱适于演唱古老的叙事长诗,也便于演唱即兴创作的诗歌,用以描绘大自然,歌唱牧区草原的新生活。另一种阿肯弹唱,有几种固定的曲调,音乐上以大幅度的节奏变化,频繁的2/4与3/4的对比变化和富有特色的调式交替而给人以充满活力的听觉美感。演唱时往往有幽默风趣的表情,适于演唱自然风光、生活习俗等短歌。另外有男女对唱的形式,常见于草原上一年一度盛行的阿肯弹唱会。20世纪50年代以后兴起的多人齐唱形式,是借鉴了柯尔克孜族的“库姆孜弹唱”逐渐演变而成,以弹唱短歌为主,节奏比较简单,曲体结构严谨,易唱易记,大都是歌颂新生活的创作。

冬不拉弹唱的内容极为广泛,有歌颂英雄的史诗《阿尔卡勒克》,描写爱情的叙事长诗《萨丽哈与萨曼》、《赛里木湖的传说》,还有歌唱草原风貌、牛马驼羊、飞禽走兽的短歌,表达男女爱情的恋歌,幽默风趣的谎言歌、寓言歌,反映人民生活习俗的庆贺歌、新娘歌、出嫁歌、挑面纱歌、摇篮歌、哀歌等。著名的阿肯有司玛古勒、苏里唐、马吉提等人。

苛夏克

维吾尔族曲种。由于多用维吾尔族弹拨乐器热瓦甫伴奏,也叫作热瓦甫苛夏克。苛夏克篇幅较短,每首不一定有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作品大部分是艺人的即兴创作,文字记载很少。11世纪著名维族作家马哈穆特·喀什喀尔勒的《突厥语大词典》中保留了反映维族人民生活、描绘山川风貌的一部分苛夏克作品。近代的苛夏克内容丰富多样,写爱情的较多,也有讽刺和带有宗教色彩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后,不少弹唱艺人创作了歌唱新时代、新生活的苛夏克新作,如《拖拉机来了》、《我们在自由幸福地生活》等。

少数民族的歌曲有哪些(有气势的少数民族歌曲) 少数民族 歌曲 第7张

热瓦甫是维吾尔、塔吉克和乌孜别克族人喜爱的弹拨弦乐

苛夏克在南疆的和田、阿图什和刀郎等地区最为流行。一至三人演唱,主演者持热瓦甫等弹拨乐器自弹自唱,助演者手持弦乐器伴奏,或持手鼓等打击乐器击节,或帮腔助唱。街头演唱的苛夏克艺人往往和杂技艺人合作,交替演出。有的艺人还穿插用山羊作驯兽表演或木偶小山羊的舞弄表演。当代著名的苛夏克艺人有喀什地区的肉再克·巴希、和田地区的夏黑·穆合买提等。苛夏克的唱词为多段体分节歌式,一种曲调反复演唱。大多是四句为一段,每句七个音节或五个音节,第一段每句都要押韵,以后各段只要求双句押韵。苛夏克唱词语言质朴,长于抒情,善用比、兴等艺术手法。

由苛夏克演变而成的“维吾尔族说唱”,加强了说白部分,减弱了音乐性部分,成为只有节奏而没有曲调的快板形式。节目内容一般有简单的情节和人物,内容以讽刺嘲弄落后的事物和反面人物为主。这种曲艺形式语言诙谐,动作风趣,短小精悍,演出不拘场地。艺人多在街头演出,也有被请到家庭宴会或是叫作“麦西热甫”的歌舞联欢会上说唱。著名维族说唱艺人尧洛瓦斯汗把它搬上了舞台,演出过喀什地区说唱作家库尔班·衣明创作的批评不正之风的《夏尔瓦尼汉大姐》、讽刺流氓的《好汉吐拉洪》、嘲弄酒鬼的《买提瓦克》等节目。

维吾尔族说唱的击节乐器有手鼓、石片、沙巴衣和木匙等,有时只用套在手指头上的核桃空壳敲击节奏。此外,还有一种叫作埃提西希的双人说唱,由两名男艺人或男女艺人各一名边说唱边表演,有时有器乐伴奏。内容和维族说唱相同,主要流行于南疆刀郎地区。

达斯坦

维吾尔族弹唱曲种。达斯坦是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达斯坦的原意为叙事长诗,用古老的“木卡姆”(大型套曲)的选段或其他民间曲调演唱,说唱完整的故事,篇幅较长。音乐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公元3世纪至7世纪维族民间就流传过一部叫作《阿里甫·埃尔吐额阿》的达斯坦作品,歌唱人民英雄埃尔吐额阿。此外,还有《艾里甫与赛乃姆》等多部描写爱情的作品。达斯坦在维族人民中间代代广泛流传,著名的赞颂英雄人物的达斯坦有《玉素甫·艾卖提》和《阿不都热合曼汗·霍加》,以及歌唱民族英雄弹唱艺人斯依提的《好汉斯依提》等,讽刺性的达斯坦名作有19世纪的维族诗人艾合卖提夏·卡尔卡希创作的《问候》。

少数民族的歌曲有哪些(有气势的少数民族歌曲) 少数民族 歌曲 第8张

维吾尔族的“达斯坦”

维吾尔族的弹唱艺术流行于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图什、阿克苏、刀郎、库车和东疆的哈密、吐鲁番以及北疆的伊犁等地区。达斯坦由1人至3人演唱,主演者手持热瓦甫或都它尔、弹拨尔、沙塔尔自弹(拉)自唱。助演者或持上述乐器伴奏,或持手鼓、石片等打击乐器击节,或不持乐器帮腔助唱。演出场所遍及集市、茶馆,宴会上也可说唱。维吾尔族弹唱的唱词有多种形式。达斯坦的唱词为多段体分节歌式。一部达斯坦作品包括十几首至几十首唱词,每首唱词又分几段至十几段,每段句数根据文体各异。如古典达斯坦中的“穆斯塔扎特”每段两句,“艾在尔”每段4句,“莫亥麦斯”每段5句,等等。在同一段唱词中,每句的音节数相同,分别为7至16节。达斯坦唱词散韵结合,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善于穿插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宗教经典。其音乐特色是曲调富有变化,节奏多样,结构严谨,词曲结合紧密,主题鲜明。

相关阅读

曲艺种类介绍(1)——相声

曲艺种类介绍(2)——评话

曲艺种类介绍(3)——快板

曲艺种类介绍(4)——鼓曲(鼓词类)

曲艺种类介绍(5)——鼓曲(弹词类)

曲艺种类介绍(6)——鼓曲(道情类)

曲艺种类介绍(7)——鼓曲(时调小曲类)

曲艺种类介绍(8)——鼓曲(牌子曲类)

曲艺种类介绍(9)——鼓曲(琴书类)

曲艺种类介绍(10)——鼓曲(走唱类)

曲艺种类介绍(11)——鼓曲(杂曲类)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