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影视 > 正文

​阮经天牺牲很大,还是救不了她

2023-11-23 22:13 来源:秀网 点击:

阮经天牺牲很大,还是救不了她

今年内地电影市场上,犯罪悬疑片算是井喷了。

Sir 掰着指头算了一下。

暑期有《消失的她》《孤注一掷》。

国庆有《坚如磐石》。

最近又有《第八个嫌疑人》《回廊亭》《一个和四个》《河边的错误》《拯救嫌疑人》,接下来又要上映《涉过愤怒的海》《沉默笔录》《瞒天过海》等等等等。

但。

相比于以上或者赚了票房或者赚了口碑的影片来说,今天 Sir 要聊的这部,却两头都不沾。

上映 10 天,票房 2000 万,豆瓣评分 6.5。

在本片的豆瓣讨论区,至少有一半都是在吐槽——

追缉

导演曾英庭,监制张钧甯,主演张钧甯、阮经天。

卖点本来是 " 超大尺度,没有删减 ",可最终我们发现,在内地上映的版本里,删减的情况的确没有发生,只是所谓尺度,早已被马赛克遮住了。

这让宣传语顿时沦为了笑柄。

那么,为什么 Sir 还要来聊这部已经没几个人还会再去看的电影?

或许。

断指、囚禁、挖心之类刺激眼球的画面,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在复仇、反转已经成为一种套路的环境下,我们能看到,这部犯罪片,罕见地放弃了 " 硬核 ",而选择了 " 柔软 "。

以及关注到了人们视而不见的现实。

而这,可能更加 " 吓人 "。

01

表面上看,《追缉》就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犯罪悬疑片。

电影一开始,主人公吴洁(张钧甯 饰)就想要举枪自杀。

因为她失去了自己深爱的人——她的老公因为抑郁症而举枪自杀。

在最后要扣下扳机的那一刻。

车外有一个女人疯狂敲着车窗。

顺着女人的手指方向,吴洁在水沟里发现了一具女尸。

而吴洁的身份是——警察。

一个想要自杀的女警察,碰到了一具女尸。

要不要活下去?

吴洁选择活下去,把女尸是谁查清楚。

随着证据一点点浮出水面。

女尸的身份是外籍女劳工,来台湾打工,却不幸遇害。

而凶手的手段极其残忍。

将女尸的心脏挖走。

恐怖的是,接下来第二具尸体又出现。

同样是外籍女性劳工。

同样是被挖走心脏。

经过调查,吴洁认为的最大嫌疑人就是做劳工中介生意的林佑生(阮经天 饰)。

因为第一具女尸就是已经和林佑生分手的女朋友。

于是。

为了测试林佑生,吴洁叫一位男同事扮演成小混混。

" 小混混 " 假装手被铐住,一副很上道的样子,在林佑生面前大骂外籍女劳工有多么不干净。

没想到遭到林佑生一顿胖揍。

所以凶手是林佑生吗?

显然不是。

因为林佑生的行动已经证明了,他现在依然爱着前女友。

而真正的凶手,显然在感情上受过伤害。

一个证据就是,那些女尸被挖了心脏的同时,都被切掉左手无名指。

在西式婚姻观中,左手无名指,是戴婚戒的位置,而心脏,则是无名指的血液最终流向的地方。

连接二者的这条经脉,往往被称之为 Vena Amori,意为爱情静脉。

所以对于吴洁来说。

与其说她要去抓捕凶手,不如说,她要去寻找一个在感情上被这些外劳女工伤害过的人。

02

老实说,这条犯罪悬疑的故事线拍得并不成功。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编剧为了创造让女主独自一人解决问题的情境,刻意地制造出了许多不合理的桥段,以至于到了最后,情节甚至变得离谱了起来。

但。

为什么执着于 " 女主一人 " 这么一个设计?

其实犯罪悬疑片的外衣下,《追缉》的内核,是女性议题。

一个关键道具:

在以往的影片中,枪是阳刚的标志,是力量的象征,但在《追缉》中呢?

枪,是女主自我成长的见证。

影片一开始,便是吴洁因为老公自杀,举着枪,想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问题是。

吴洁肯定早就知道老公有抑郁症,毕竟两人经历过相恋到求婚这个漫长的过程。

为什么吴洁还是对于老公的死不能释怀,甚至自己也想要自杀?

一个细节。

吴洁老公用来自杀的手枪,看型号,大概率是台湾警用的 90 手枪。

与吴洁的配枪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吴洁的老公很可能是用她的枪,轰掉了自己的脑袋,丈夫的死和自己有着很大的关系。

所以吴洁无法对此释怀。

似乎,在丈夫去世的那一刻,作为独立个体的吴洁就已经消失了,留下的只是一具躯壳。

和那些无人问津的尸体一样。

都是被这个世界遗弃的人。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后面吴洁作为一个警察,竟然还会丢枪。

因为她始终无法放下。

这就是一个女警内心的挣扎,也是犯罪悬疑外壳里包着的感情戏。

所以影片里出现了这么一句话:

我们总说尸体会选人办案

我以为是我选了她

其实是她选了我

什么意思?

因为电影最终所说的,就是一个女性,如何在一次解救女性的过程中,找回自我,走出伤痛。

案件的过程与人物内心戏,两者一而二,二而一,互为表里。

一个例子。

还是手枪。

影片不断出现丈夫自杀时,那把手枪轰出的弹孔,它一直留在吴洁的车顶上,每次下雨,雨水就会从车顶的弹孔流下来。

但她宁愿用透明胶带将弹孔粘住,缝缝补补,也不愿换另一辆新车。

这是吴洁的执念。

但与此同时,从影片的一个细节,凶手放置在地下室的那首徐志摩的《偶然》可以看出,这也是凶手的执念。

一段被遗弃的感情。

足以像一个黑洞,一点点地将一个人的自我吞噬。

但到了后来呢?

当吴洁面临真正的生死考验,在充满毒气的密室里,为什么她没有像影片一开头的那样,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

被毒气呛得奄奄一息时,吴洁脑海中闪回了自己丈夫的画面。

但这是她最后一次回忆丈夫。

因为她知道,此刻只有靠自己,才能逃出这个密室。

她用枪把密室的钢化玻璃窗轰出了几个洞。

才最终逃出生天。

发现了没?

手枪既是将要杀死自己的工具,也是最后拯救自己的工具。

而发生这些改变的原因,在于吴洁终于找到了自我,不再成为那个深陷在丈夫之死的阴影中," 行尸走肉 " 的人。

于是最后。

吴洁终于决定将她的车子抛弃掉。

随之抛弃掉的,还有丈夫给的婚戒。

03

很多人都忽略的一点是,影片的被害者全部是外劳女工

这也是 Sir 觉得影片最有价值的一点。

表面来看。

这样的设定是为了和女主互为表里,就像上面说的,让女主在一个情感引发的杀人事件中,找到自我。

为什么非得是劳工?

这就不得不提外劳在台湾社会中面临的现实处境。

我们常说 "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但在这道美丽风景之下,是外劳这个难以掩盖的伤疤。

Sir 之前也写过《八尺门的辩护人》。

外劳这个群体被当地人歧视甚至陷害的故事。

△ 《八尺门的辩护人》

可以说。

即便到现在,外劳这个群体也并不为大众重视。

但你知道台湾外劳的人数有多少吗?

有数据显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放开民间产业聘雇外劳之后,到 2023 年,台湾登记在册的合法外籍劳工人数已达 73 万。

要知道,在台湾人口 2300 万中,大陆配偶人数才 34.5 万," 原住民 " 人口也不过 58 万左右。

这意味着,外劳已经成为当今台湾最大的外来族群。

但即便如此,他们往往也最终会变成这个社会的 " 隐形人 "。

从事着最底层的职业——

男性大多做建筑工或者在制造业打工。

女性大多从事家庭看护工作。

薪资普遍偏低,生活水平极差,遭到当地人的轻视。

有些女外劳甚至还会遭到雇主的强奸。

可以说,他们是底层中的底层,是被这个主流社会遗弃的人。

更重要的。

让她们低人一等的原因是,官方规定,外劳赴台谋工必须通过母国和台湾的双方中介安排。

她们起早贪黑赚到的钱,有很大一部分都要付给中介。

△ 表达诉求的女外劳

而且条文规定,外劳每满 3 年就须强制出境 1 次,若还要回台湾服务,还得再缴一次中介费给当地的人力业者(中介)。

于是她们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逃。

就像《追缉》中的几位外劳女工。

她们为了躲掉中介费,在快满 3 年的时候选择突然 " 消失 ",换个地方自己找份工做。

因为这样就可以摆脱中介的控制。

不仅可以省下中介服务费、劳健保费及住宿餐饮费等一系列费用,还可以打工自由,去找工资高的一些工作。

而这些 " 消失 " 的外劳。

在 2023 年已经达到 8.3 万人,占外劳总数的 11.2%,也就是说每 10 个外劳,就有 1 个 " 选择失联 "。

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死活。

而这,就是《追缉》恰恰想说的问题。

是啊。

反正也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些真正 " 消失的她 ",她们就像蝼蚁一样没有人会关心。

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所以影片中的凶手敢一次次杀害外劳,因为她们即便死了,也没人会发现。

可是。

真的没人在意吗?

当然有。

再底层的人也是人,她们有亲人,有朋友,有爱人,她们本就是这个社会活生生的人。

她们不只是劳力,不止是 " 工具 "。

她们也该有独立的人格,与确定的 " 自我 "。

于是影片中的林佑生。

他要救女外劳莎萍,他一次次催促她离开以躲开警察的追捕,只是因为,莎萍是林佑生女友的妹妹。

他是因为爱情。

于是影片中的吴洁。

她最终哪怕一个人也要去拯救外劳女工,因为她在她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她拯救她们的同时也在拯救着自己。

她是因为共情。

也是因此,哪怕是有着种种刻意与人为的痕迹,这个故事也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只是回到现实呢?

没错,电影改变不了现实。

这座依赖着外劳的城市,却依旧或歧视或忽视地对待着他们,让这样一个问题成为一个解决不了的伤口。

但 Sir 相信。

随着像《八尺门的辩护人》《追缉》这样的电影或剧集的不断出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体会到这群底层劳动者的真实处境。

这也是在娱乐之外。

一部电影可以带给我们的,最现实的价值。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