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影视 > 正文

​吊打周冬雨?马思纯第一个不服

2023-05-22 08:50 来源:秀网 点击:

吊打周冬雨?马思纯第一个不服

韩国版的《七月与安生》终于出了,豆瓣高赞:

" 全方位超越原版。"

电影叫《再见,我的灵魂伴侣》,韩国文艺片导演闵龙根执导,由因《魔女》《梨泰院 class》大火的金多美饰演周冬雨的安生,由全素妮饰演马思纯的七月。

豆瓣评分 7.4,当周便登上口碑榜前十。

但你要知道,2016 年的《七月与安生》本就评价不低,周冬雨和马思纯甚至因此双双获得了最佳女主角。

所以。

又一部经典翻拍诞生了?

带着疑问,肉叔不但看了韩版,还把原版《七月与安生》又翻出来重看了一遍。

老实说,这次翻拍没翻车。

但你要说 " 全方位超越 ",可能,是小看了原版。

01

淡有淡的好

首先必须承认,网友们的感受不是凭空而来的。

肉叔看完《再见,我的灵魂伴侣》后的第一感受,也是 " 做了减法 " 之后让这个故事变得神清气爽。

两者的大致情节一致。

最大的改变,是原作以出版社想出版七月的小说为引子,以回顾连载小说带出两人十几年的过往,而改编之后,出版小说变成了画展。

不要小看这细微的变化。

这样的变动,是可以影响到整个故事的结构的。

小说有小说的好,譬如说,分章的设计特别有利于叙事结构,你可以很清晰地在文字的隐现中理解故事发生的阶段。

第一章,13 岁起初识,两人的快乐时光。

第二章,一个男人进入了她们的世界。

第三章,两人感情的第一次微妙变化。

第四章,安生离开老家出门闯荡。

第五章,两年后再相遇,二人分道扬镳。

……

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更特别的是。

这样的结构特别适合玩叙事诡计,于是电影的结尾,安生单身环游世界、生子后消失、医院死亡三种结局一层一层摊开给观众的时候,很容易让观众 " 措手不及 "。

但画展呢?

却是另一种维度的叙事。

韩版给了两位女主一个共同的爱好:画画。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不需要过多交代,也许只需一幅画便可以展现出两位主角的特征。

比如开头两人一起画猫。

两幅画对比明显,夏恩(七月)的画规规矩矩,一副好孩子的模样,而微笑(安生)的画呢,则天马行空,代表了她的不拘一格。

夏恩的画总是非常规矩

微笑从小到大的画都很天马行空

对于人物刻画来说,这样的处理事半功倍。

但更重要的,是最后的反转——

这幅画意义非凡。

它源自夏恩拍摄的,微笑的回眸。

但夏恩过世前只完成了一半。

而微笑,则代替她完成了全部作品。

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完成一副画作的过程中,两个人的灵魂就此融为一体。

相比于 " 以对方的身份写小说 " 来说,这样 " 共同创作一幅画 " 显然给人的回味空间更大。

它增强了两个女孩的情感联系。并削弱了原作的三角关系。这也是改编版超越了原版的一处地方。于是你看电影里。在很多设计上,改编版其实是把男主和两个女性的关系拉远。比如原作中,安生与家明的互动,被不少观众诟病,原作中的家明甚至被安生吸引,偷偷跟随着安生。安生不经意间的一些 " 撩 " 的动作,牵动着家明的荷尔蒙。

韩版中的处理方式则是:不主动撩。没有了酒吧安生和家明的肢体接触,只停留在振宇炙热的眼神。微笑见到夏恩带振宇来酒吧,会主动戴上墨镜不想让振宇认出,墨镜下,还有一颗想藏起喜欢的小心思。

比如原作中,安生与家明有一场对话,两人互问对方:你喜欢七月什么?两人的回答都很满:我喜欢她的一切。

改编版中,微笑则是细致到,喜欢她右脸上有一颗浅浅的痣。

并质疑说:(喜欢全部)这是在我不知道那个人魅力时,笼统的说法。

甚至于三人行出游。也是把家明载着七月,安生一个人骑车,改成了微笑主动载夏恩,振宇一个人骑车。简而言之,就是彻底把男性的介入弱化,而只关注两个女孩的感情。让它不再那么疼痛撕裂,更接近平凡人的青春。

这样的集中描绘,会让整部电影非常纯粹。就像济州岛的海风,有一种潮湿的,流下青春荷尔蒙汗水的惬意,到了后面真实残酷的反转,也势必会赚得一批眼泪。这也是很多人,如此喜欢这一部翻拍的最主要原因。02你小看了 " 七月"为什么前面肉叔又说 " 小看了原版 "?诚然,原版也是双女主叙事,甚至乍一看,周冬雨饰演的安生要比马思纯饰演的七月更吸引目光。但这次肉叔再看,却发现,《七月与安生》的重心,其实是在七月身上,而翻拍版,则忽略了这一点。七月是什么样的人?没错,乖乖女,好学生,羡慕安生的叛逆,但一生大部分时间按照别人的要求在活。考入一所不错的学校。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嫁给一个顺眼的男人。即便是想叛逆,想离开这个城市,也得要男人先主动 " 逃婚 " 才行。

但只是这样吗?一个细节。电影开头,少女七月与安生军训被罚,于是安生拿着一块石头便去砸警铃,这时镜头一转,慌张的七月拉着安生离开。

安生砸的吗?不,是七月。

就像结尾所说的,七月最懂得如何在大人面前装乖,怎么讨大人欢心。

她看上去是最乖的那一个,但骨子里,却比任何人都要叛逆。所以这样的人该如何自处?一方面,她需要比安生更 " 装 "。安生的 " 装 " 是佯装不在乎,是弱小的人强装坚强,是用看透世事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得失。而七月呢,她则是完全封闭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面对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无法交流。于是另一方面,她就变得异常脆弱。看《七月与安生》你会发现,马思纯饰演的七月有许多的流泪镜头。原因很简单,从小到大,遇到问题她都只能选择隐忍,只能用眼泪宣泄。

这几乎是她表达感情的唯一出口。老实说。七月这个人物,比安生更难演。如果说安生是给这个故事增添了色彩,那么七月就是给这个故事设定了骨架,她的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可以影响我们对剧情的解读。举个例子。许久未见的七月(夏恩)与安生(微笑)同游上海(釜山)。在餐厅,许久不见的姐妹满腹心事。七月与安生彼此思念,却仍有家明横在中间。安生向客人讨酒喝,与七月暗自较劲。

为什么喝?因为安生说她平时不怎么出来玩,意在说她和自己不同。而七月在跟安生较劲。再来看韩版如何处理。

微笑用恶语守护了乖乖女夏恩。夏恩的反抗顶多是一句—— " 请你离开,我有男朋友了 "。七月复杂的性格没有表现出来。甚至于两位女演员的表演。马思纯从好奇到不忍到不堪到失望到不屑到倔强,情绪变化完全展现了出来,你可以从她的表情中感受到一个人复杂的心情。

而金素妮,只有好奇与失望。

也不一定是演技的高下分别(虽然确实存在),也有可能是,改编版里,编剧根本没有想过去展示七月(夏恩)的复杂性。这显然落在了下层。同样。这种 " 多义性 " 被简化在片中比比皆是。一处没多少人关注的细节——七月不爱吃包子皮,而安生借口不爱吃包子馅,从此开始,意味着安生永远会为她兜底。

包子皮和包子馅,存在包含的关系。而安生离开后,七月学会了一个人吃下包子皮,在大人的安排下,进了银行,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

而韩版的处理,包子皮和包子馅变成了胡萝卜和西蓝花,两者并没有什么包含关系。

只是当做两人情感的过场戏来处理了。说白了。韩版只是拍出了七月 " 你要爱你自己 " 这一层。也正是如此。电影的重头戏——浴室争吵。原版中马思纯的爆发,那么 " 惊心动魄 "。

而韩版里。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乖乖女的小情绪。

03" 暧昧 " 的消失是的,从这一次翻拍的取舍中,你很容易就会发现,原作中的那些复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 直给 "。就像电影里," 家明 " 逃婚被改成了 " 七月 " 逃婚," 安生 " 找了个老实人生活,变成了和一群单身女性住在一起,甚至于 " 家明 " 给 " 安生 " 吊坠,也变成了 " 安生 " 主动去要。

这分明,就是直接挑开了故事要说的 " 女性 " 主题,让你一眼就看得清楚。原作不 " 女性 " 吗?当然有。比如家明逃婚后,安生与母亲的对话。——你们想让我过上的那种生活,现在没有了,对不起——过得折腾一点也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了,但其实,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都会很辛苦的——我知道——但愿我的女儿是个例外

从与传统价值观的和解,到追寻自由的认可,以及对这个世界女性生存环境的不满,其实都有。而改编之后呢?——对不起,没能成为你们想要的那个女儿——我希望你成为什么?——没什么,就像别人一样平静地生活——我说,你知道为什么每个人的脸都长得不一样吗?人们都活得不一样,所以也长得不一样,活了大半辈子,发现没有一种生活是注定的,活出你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才是我这做母亲的希望你成为的样子

你看,为了直白地表达母亲 " 进步 " 的态度,直接让她变成了 " 哲学家 "。为什么这么处理?大概是因为,前者母亲的态度有些 " 暧昧 " 了,像是 " 退一步 " 的回答,而后者,才符合这个时代的 " 精神 "。而在当下,暧昧,往往就等同于原罪。放在文艺作品里。那就是,以前是一千个读者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是一千个读者里有九百九十九个都在举报哈姆雷特三观不正。剩下的一个,会被别人认为三观不正。在这方面,全球同此凉热。毕竟。你没有斩钉截铁地划清界限,你没有清楚明白地表明立场,你没有发声没有开心没有生气没有痛哭,都有可能是罪。还是回到这部电影吧。记得原版海报上的宣传语吗?" 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

而翻拍版呢?" 你总是在我身边。"

原本的纠结、痛苦、背叛、无奈,那些微妙的情感统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阳光明媚的蜜糖滋味。这便是这二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原因吧。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此直白地讲述一个女性故事,也是另一种蜜糖?

本日打工人:秋刀鱼芝味

还没看爽?来瞅瞅这几篇呗:" 狠 "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