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这次发疯碾压「黑暗荣耀」
内娱这次发疯碾压「黑暗荣耀」
这一届的网友,有事直接发疯。看人家发疯。《黑暗荣耀》妍珍的疯批表情包大赏。
教人家发疯。真诚发问的网友:6 个领导只有 5 杯酒怎么办?看热闹不嫌事大网友:直接干掉一个。
以及熟练运用 " 发疯文学 "。
发疯,讲道理不如发疯。是当代互联网冲浪选手理直气壮的宣言。
发疯文学的几大要点:1、字数要多且重复。2、没有逻辑。3、进攻性强、场景化。主打的就是一个狂人日记、野马脱缰。Sir 无法劝谁正常点。只是恰好想起,发疯这件让人无法理解的事,其实很符合理性。01你说的 " 疯 " 是什么疯如果要追溯发疯文学的源头。打响第一枪的,估计是豆瓣踩组的一则 " 我不发疯我说什么 " 的帖子。听听。但这边不建议您听得懂:我不发疯我说什么?你以为我像你们一样都读过书?都上过学?都知道字怎么打?我从小自闭症,现在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完,看到大家都能打字,我也羡慕,所以只能发疯大家说过的话,证明我也会说话,连发疯你都要有意见?你不如把我杀了。通过大段咆哮宣泄式文字来模拟癫狂状态下的语言,逻辑完整,循序渐进,以 " 自闭症患者 " 自居,仿佛在控诉这个世界的不公。后来,不知道哪个人才发现 " 发疯文学 " 居然有其实用之处。原本开不了口,拉不下脸的事。一发疯,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简单了。大家用这些文案催发货,客服以为真的遇到不好惹的顾客。
发疯使人自信。发疯给人力量。在那篇帖子发布后的这两年来,发疯文学虽然蒸蒸日上,但荒诞的程度,似乎仍然追不上现实的狂飙。疫情的窒息、封闭的不可预测、工作的危机 …… 而网络上又先后诞生了让人眼花缭乱的 " 废话文学 "、"emo 文学 "、" 猴子文学 "、" 鼠鼠文学 "、" 疯四文学 "。
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也互为镜像。大家真的很容易被一些小事搞疯。调休,疯了。
早八疯。
上班疯。
封校期间的大学生中间,一种神秘运动迅速兴起,又很快因为校方的禁止而消失不见——爬。在夜晚的操场,成群结队地爬。
还有极具行为艺术感的遛(纸)狗大赛。
多年的社会毒打让年轻人意识到这样一个 " 真理 ":每天清醒又克制有什么用,不如抛弃一切社会期待做个疯子来得舒适。以前,那些在影视剧里不受待见的人物。演技浮夸的可云、恶毒小三艾莉,还有最新的妍珍,都成为疯人的精神 icon、互联网嘴替。
曾经最讨厌最不屑的疯癫样子,却成为高压之下的最舒适的状态。这又是 " 垮掉的一代 "?0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疯说得好像谁没疯过一样。00 年代的疯,是火星文、杀马特。
90 年代的疯,是股疯、彩票。
80 年代的疯,是特异功能、气功热。
纵观全世界的文艺," 疯人 "、" 狂人 " 还是创作者手中的重要 " 道具 "。《狂人日记》里的 " 狂人 ",有被迫害妄想症。"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 " 走哪、看谁,都觉得要吃他。最后他以为自己早夭的妹妹已经被吃,而发出 " 救救孩子 " 的呐喊。而咱们最熟悉的《药》里,身为 " 革命者 " 的夏瑜,却也被茶馆里的看客指认为 " 疯子 ",充满着鄙夷。最后,他的血还被蘸了馒头治病。在鲁迅的理解中,那个时代,正是需要 " 狂人 "、" 疯子 ",再加上 " 革命者 ",来发现、控诉、反抗时代的糟粕。所以,这些疯子,多多少少都都有着 "先知"、"先锋" 的成分。导演里。姜文大概是特别喜欢疯子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骑木棍的傻子,《太阳照常升起》里周韵饰演的疯妈,以及《鬼子来了》从一开始就不被大伙当成正常人的花屋小三郎。他们虽疯。却更像在嘲笑正常社会里集体的愚昧和荒唐。
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动荡的第五代导演,似乎对疯有更彻底的感悟。他们一出手,就 " 疯 " 成了经典。冯小刚的——
陈凯歌的——
△ 《百花深处》还有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接受过现代思想的女学生颂莲,进入到 " 落后 " 的中式封建家庭。重重大院代表着是一层层的压抑。
颂莲也反抗过,压抑过,最终还是裹入院子里的争斗,并主动去争宠。后来,她和身为 " 戏子 " 的三太太掏过一次心窝子,好不容易,在大院里有了个能说话的人。可因为颂莲的一次酒后失言,暴露了她和外人的私通,三太太被杀死在大院里。而颂莲再也支撑不住,最终疯癫。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三太太私通后,状态前所未有地好,在院子里高声唱戏,颂莲在高台上盯着她,多少有些羡慕、甚至嫉妒的成分。当时,她说:在这院里,人算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
这时的大院,空空荡荡,色调阴冷,不管是对话还是唱戏都带着诡异的回音。不像人的出场方式,倒像电影里惯常表现鬼的镜头。在此之前,颂莲刚惩罚了屋里偷藏灯笼觊觎太太之位的丫鬟,从不屑于 " 老爷定下的规矩 " 到主动维护这规矩。她信仰的一切,其实已经崩塌。Sir 猜,这个阶段的颂莲,打从心底已 " 疯 "。再往后,颂莲又 " 疯了 " 一次——发酒疯。也是由于这次假疯,造成了日后的真疯。在目睹三太太被杀之后,颂莲彻底疯了,她梳着糟乱的辫子在院里走路走去。可此时,却再也没人用 " 规矩 " 去要求她。就算是做出常人不可理解之事,也会被解释成 " 是个疯子 " 而原谅。疯了的颂莲,反而获得了之前从未有过的 " 自由 "。
疯,难道只是一个人的颠倒错乱。Sir 还是想起福柯的话:"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的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 用 " 疯癫 " 这种极致对状态来描绘社会、揭示本质,通常,会比平常的叙述来的更加深刻。03被压抑的 " 疯癫 "Sir 猜,以上这些角色,你们大多数是在 Sir 说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他们也在发疯。在更大众更娱乐的层面,美国电影走的要远得多。对于疯癫人物的刻画,中国电影注重 " 反思 ",美国电影注重的,是 " 心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产生了一大批心理片。那时,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正流行于西方文艺界。以剧情片见长的美国商业电影,融入精神分析的理论,制作出不少叫好又叫座的经典。开山大师大家都熟:希区柯克。《爱德华大夫》是惊人首作,记忆缺失、精神病、医生,日后让观众丧胆的元素初具雏形。《精神病患者》更是经典。
也是第一部引入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片。再往后,《邦尼和克莱德》《发条橙》《飞越疯人院》《天生杀人狂》《致命 ID》《沉默的羔羊》《黑天鹅》《小丑》…… 一部部,奠定了大众心中疯癫角色的样态。他们暴戾狠辣;他们血型残忍;他们没有正常人的情感。
或者,又处于极端弱势:自我拉扯、愤怒无力 ……
可只表现这些,影片可以是卖座的血浆片,但成不了经典。之所以被归为 " 心理片 ",是因为它们不光说了疯癫的表现,还讲了 " 疯癫 " 的背后。理论支撑,就是弗洛伊德等人的 "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经历对个体性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当儿童难以消化巨大的或持续性的精神刺激时,他们的精神世界便会发生变异,许多精神病患者均存在着不幸的童年经历。所以我们看到《天生杀人狂》里,两个主人公,没有一个是在正常家庭长大的。男主角米奇生在一个暴力的家庭。女主角梅勒莉从小就被父亲性侵,而母亲熟视无睹。两人的犯罪之路,就是从杀死梅勒莉的父母开始。从此,两人彻底释放出心底的暴力因子,在逃亡路上滥杀无辜,留下满地血腥。
而现在,美国电影中的 " 疯子 " 偶有佳作,比如《小丑》。中国电影里的 " 疯子 " 形象却基本绝迹。大众反响更多的,是电视剧里的 " 疯批 " 形象。从严肃、正式的 " 疯癫 ",到略带戏谑的 " 疯批 "。大家再也不敢严肃、正式地探讨 " 疯 " 这个现象。剧里的 " 疯批 ",阴晴不定、脾气暴躁、杀女主全家,可没有一个角色愿意放到现实中,反思当下。是大家不想吗?文艺作品永远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中的表达性和演绎感,也是大众情绪宣泄的一个渠道。一定意义上,大家爱看 " 疯 "、表达 " 疯 ",也是源于一个 " 爽 " 的需求:你的癫狂和变态有人替你说,完全不用自己动嘴。让观众能 " 借他人的疯癫,浇自己胸中块垒 "。娱乐产品的意义就在这。只是。到我们这代,疯癫已无人替我们诉说、替大家追问。大家的 " 疯 " 也没人会多投一点眼色。只能 " 疯 " 了的互相抱团,把复制粘贴的无逻辑文字四处转发,聊以慰藉自己那些 " 前路无明 " 的小小痛苦。可就连这点宣泄,也得找对场合。在社交平台,是无伤大雅的玩笑,如果误入现实世界,可能会带来更深的失望。一位网友晒出学校老师的 " 忠告 ":
为了抵抗,大家在评论区发明了 " 开朗版 " 发疯。
老师怕家长会误会,所以直接扼杀了学生 " 发疯 " 的权利。在这里,疯癫、阴暗 、痛苦,都是不被允许的。它可以作为一个 " 梗 " 活跃在互联网上。但如果有人想求你追问一句。抱歉。你们只能开朗地发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
-
- 轰动全网的热搜,让我看到了人性之恶
-
2023-04-17 06:37:25
-
- 这部神片,再不看就下架了
-
2023-04-16 09:47:52
-
- 留下一堆秘密后,他终于隐身了
-
2023-04-16 09:45:37
-
- 这种尺度的片子在国内,妥妥被封杀
-
2023-04-16 09:43:23
-
- 张颂文主演,也不行了?
-
2023-04-16 09:41:08
-
- 中国市场对好莱坞不是脱粉是脱敏
-
2023-04-16 09:38:54
-
- 不打码,就敢全网播出?
-
2023-04-16 09:36:39
-
- 毁经典!戏骨再多、女神再拼,也救不了这国剧
-
2023-04-16 09:34:25
-
- 一脱成名 9 年后,她终于爆了
-
2023-04-16 09:32:10
-
- 豆瓣条目恐不保,这禁片赶紧看
-
2023-04-16 09:29:56
-
- 不需要大哥,但还需要成龙
-
2023-04-16 09:27:41
-
- 《尘封十三载》宁宁复仇结局凶手是谁 陆安宁第几集出现爸爸是谁
-
2023-04-15 12:58:48
-
- 《奇妙之城》第2季启程成都 张杰重回故乡的外南街
-
2023-04-15 12:56:33
-
- 不愧是黄暴污女王,这年度好剧太顶了
-
2023-04-15 12:54:19
-
- 《蜘蛛侠:纵横宇宙》逆天设定超乎想象
-
2023-04-15 12:52:04
-
- 《长沙夜生活》张远陆虎王栎鑫深情献唱长沙
-
2023-04-15 12:49:50
-
- 《暴风》今日三版本公映“汕头往事”等你揭开真相
-
2023-04-15 12:47:35
-
- 《北京明星广告代言活动自律公约》正式发布
-
2023-04-15 12:45:21
-
- 车速依然快,姐妹依然在
-
2023-04-15 12:43:06
-
- 《哈哈哈哈哈》五哈团分队上演现实版“人在囧途”
-
2023-04-15 12: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