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影视 > 正文

​一个女人,凭什么让全国道歉

2023-04-07 02:38 来源:秀网 点击:

一个女人,凭什么让全国道歉

2020 年 11 月 16 日的凌晨。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一位穿着灰色连帽外套的女人躺在公交车站的躺椅上休息。

可,在她熟睡时。

有人站在她面前,向她举起包裹在塑料袋里的砖头 ......

这一幕,发生在日本繁华的涉谷。

这个女人的命运将会如何?

或者说,这个女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命运?

改编自真实事件。

导演用电影拷问整个日本社会,对于这个女人,每个人都脱不了关系——

夜明けまでバス停で

说实话,自从疫情开始后,日本电影一直表现乏力。

但 2022 开始,振荡期似乎过去。

一部部具有话题性的日本电影回归,对于过去的疫情时期,没有选择遗忘,也没有选择一味温暖励志。

而是选择注视那些在特殊时期下,社会暴露出来的裂痕。

时过境迁,社会也许可以愈合。

但有的人,却在那道裂痕里永远坠落,无法回归。

女性。

底层。

疫情时期。

都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在这些处境的叠加下,人还真的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吗?

01

消失的女人

在疫情开始之前,北林三知子(板谷由夏 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也还能维持。

人到中年,婚姻失败,离开老家,在东京的炸鸡店打工。

本该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三知子身上还是压了几座重重的大山。

老家的哥哥打算将失智的妈妈送进养老院里。

钱,由她出。

△ 日元 20 万约合人民币是 1 万块钱

已经离婚了的前夫,以她的名义开了 4 张信用卡。

而每个月的账单,也由她出。

除了在炸鸡店打工之外,她也还有个副业。

在一家咖啡厅里,售卖自己的手工艺品。

生活虽然拮据,但也还算快乐,在结束工作后跟好友在公司的宿舍里, 喝喝酒,聊聊天。

疫情来临后,这样的幸福突然就瓦解了。

原本热闹的炸鸡店,变得冷清。

导致三知子的排班量直线下降,甚至还沦落到了被裁员的地步。

不仅如此,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宿舍,也让三知子退宿。

而该给她们的裁员金,却被炸鸡店的经理贪污了。

一分钱都没有到她的手上。

另一边。

本来刚刚有些起色的副业,又因为疫情也要停滞了。

失业,那再找吧。

三知子找到了在养老院打工还能包食宿的工作,可是到了现场才被告知,因为院里出了阳性病例,必须封闭消毒。

而这次录用的新人,也全都取消入职程序。

你以为疫情只是一个巨浪。

被打翻了还能爬起来。

没想到它是一个螺旋下降的漩涡,好似没有尽头。

失去了工作、没有了住所,就连 24 小时的网吧,也都关门了。

三知子成为流浪汉的生活,就此开始。

刚开始,她还有些钱,维持着自己的体面。

在公共场所洗漱,去洗衣店里洗衣服,去超市里买廉价临期食物。

但,渐渐,钱不够用了,饭也吃不上了。

甚至,开始翻后厨的垃圾,就为了找点吃的。

被人发现之后,只能拉着自己的行李箱仓惶逃窜,一边跑,一边还不忘咀嚼着自己嘴里的东西。

食物,真是太难得了。

她沦落到在公园、公交车站里晃荡。

从一个 " 被迫 " 的流浪者,成为一个 " 真正 " 的流浪者。

慢慢地,接受了命运对她如此的安排。

可以说,三知子是一个逐渐被社会边缘、以至于 " 消失 " 的人。

可惜现实中的她没有 " 被发现 "

有好几处的镜头,都在用一个非常逼仄的镜头角度,让三知子呈现出被生活压迫、逼在墙角的样子。

在这部电影里,三知子不过是 " 女性 " 地位的底层者。

但,消失的,只有她吗?

而是不同阶层上的,女性的 " 消失 "。

再举个例子。

作为三知子在炸鸡店工作的小千店长,平时温柔可爱、平易近人。

面对自己的上司,这家炸鸡公司派来的经理,自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唯唯诺诺被他摁在手底——

对方作为男性,不仅职场性骚扰,还克扣辞退人员的补偿金,故意在店里为自己的熟客、好友免单,造成营业额的亏损。

在她终于勇敢对这样的上司说 " 不 " 后。

镜头对准她时,她还是缩在了墙角。

而整个人被镜头前的台灯,死死的压住,依旧是一个极具 " 紧逼感 " 的是视角。

而她在推翻男性领导的 " 霸权 " 之后,也选择消失——

当她找到三知子时说:

我也从公司辞职了

所以我们现在一样了

什么一样?

一样地成为流浪汉了。

小千的反抗,并不是争取自己的权益与地位,而是,被迫离开那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

《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看似在讲女性生活的不易,工作中受到的骚扰与压迫。

但,再深扒一层。

更像是再反思一个问题: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她们消失了。

那,是谁的无视,放任她们的消失呢?

02

" 成为 " 流浪汉

有网友看完电影会非常不理解的一件事——

她怎么就会流浪呢?

她是没有家人?

跟家里的关系并不是太好,所以,才是她跑到东京一去不回的原因。

朋友?

个性好强的她,丝毫不愿意让朋友知道自己过得如此落魄。

刚打出的求助信息,想了想,还是删掉了。

(生活)很糟糕

没有工作

没有钱吃午饭

可以说,她的性格是三知子沦落至此的主观原因。

但这样的性格,可能在日本也比较普遍——

耻于给人添麻烦。

虽然已经极度窘迫了,但却没有人能察觉到异常,大家在社会面上看起来都相安无事。

这种表面的和谐和暗中的崩溃。

在电影中被一次次放大,但导演却只是平静无声地展示,仿佛在凝视一只房间里的大象——

在电影里有这样的一个镜头。

奥运会的宣传旗帜下,是一排排流浪汉自己搭建的棚户区。

在自己民众都无法获得温饱的情况下,奥运会,却依旧能成为让国家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举国盛会。

除此之外,政客在新闻中大肆宣扬会最低限度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安倍在汇报自己工作。

但是哪个又能缓解三知子现在的困境呢。

难道说,真的就没有人对这些流浪汉施以援手?

也有。

有义工组织为这群人发放食物,生活用品。

还有专门的人员为这群流浪汉咨询工作、医疗等问题。

△ 最右边的奥运会倒计时牌子跟这群流浪汉一同出现在镜框里也是一种讽刺

那为何三知子还是在流浪呢。

还是被现实所迫。

与三知子一起打工的,有一位在日本工作 30 多年的菲律宾裔女人,一直都没找到工作。

问其原因,年纪大,女的,又是新冠。

社会老龄化、女性工作地位较低、工作上的性别歧视 ...... 等等,都让三知子 " 被 " 选择成为一名流浪汉。

对于社会的不满,她无处宣泄。

最后,只能把矛头指向自己——

现在自己变成这样

还是因为我自己

但,真的是这样?

一路顺风,是电影。

风雨萧条,才是现实。

在前面,Sir 已经说了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电影背后,现实的生活才更让人绝望。

三知子的原型,是照片中间的这位,名叫大林三佐子的女人。

这张照片是她二十岁左右,那时,她还有一个想成为话剧演员的梦想。

但,在一场失败的婚姻后,她只身来到了东京。

开始了她步履不停的生活,频繁地更换工作,直至中老年后,开始打零工为生。

根据她生前的好友说,她做了一段时间的超市试吃员,但因为疫情,这个工作也被暂停了。

她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自己的家。

半年后,64 岁的大林三佐子在公交车站前被殴打致死,此时,她身上只有 8 日元(约合人民币 4 毛)。

还有一支已经没有电的电话,里面的备忘录上,还记录着妈妈和弟弟电话。

△ NHK 纪录片《事件之类:流落至公交车站,以为无家可归的女性之死》;字幕来自:B 站 up@艾艾 _あずさ

杀人者是住在这个街区附近的男性。

杀害大林三佐子的理由很简单——

我想着让她吃点苦头 她就会走了

△ 字幕组同上

如此轻巧的一个理由。

就谋害了一个女人的生命。

纪录片的记者采访了一位曾经因为父亲的性暴力,而离家出走的希咲未来小姐。

她聊起了自己流浪的经历,说自己只能睡在马路边的躺椅上。

但当她坐在小林小姐去世前,睡过的凳子上时发现,就这样狭窄的凳子中间都被加上了扶手。

为的是隔开长凳,不让流浪汉躺在这里。

这个社会到底是多么容不下这群人。

希咲小姐还说出了一个让人心碎的体验:

坐在这个位置,比其他地方都要亮,还有许多人会经过会觉得自己还是社会的一员。

她可能想要这种自己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感觉吧

呆在这里 可能孤独感

被孤立的感觉 会少一点吧

孤身一人真的很寂寞

在大林三佐子去世前的两个月曾在商场被监控器拍下。

仿佛已经耗尽力气一样低着头,站在自己所剩无几的家当旁。

这也是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所剩不多的照片。

大林小姐的同事在采访时,说起她刚刚失去住地时的样子——

刚搬出公寓的时候还有在化妆

渐渐地开始不化妆了

夏天的时候脸都晒伤了

无论怎么努力 怎么努力 都无法爬出困境

△ @生草字幕组

不是她不努力。

也许人生低谷,有时候并非是一朝一夕地就能爬出来。

是她选择 " 成为 " 流浪汉么?

不如说,是这个社会给她一个最糟糕的选择,而她,被迫接受。

说实话。

她的故事,不禁让 Sir 想起了那个住在上海电话亭里的女人。

03

" 她就是我 "

在电影的结尾,将故事改编得更为残忍。

小千店长依靠三知子的手机定位,终于找到了她,将她从袭击犯的手里救了下来。

当小千笑意满满地与三知子打招呼时,她仿佛疯了一样,从身上掏出一本制作炸弹的书。

问她,你对炸弹感兴趣吗。

对于生活失望,尊严丧失的生活,彻底击垮了她。

小千对她的关心,也为时已晚。

在 " 公交车袭击案 " 后,日本的女性自发走上街头,进行了一场游行。

游行的口号里,有这样的一句话——

她就是我

" 这并不是一件与任何人无关的事情。"

在网友对这件事的讨论中," 明天就会轮到我了 ";" 如果过着那种生活可能我也会和她落得一个下场 "。

能产生这样的意识,应该还能亡羊补牢。

纪录片里有一位女孩拿出了自己的工资条,给记者展示在疫情之下,工资减少了一半。

她认为,如果自己没有了生活费,那就会变成流浪生活。

这并不是一个与我们很远的事情。

前段时间,有两个在视频中讲述自己 211 高校毕业 5 年,存款 5000 的 " 失败 " 年轻人。

有人说她们大学白读了,有人说她们不上进。

也经历了这样高开低走的人生,其中,也就包括了这跌宕起伏的疫情三年。

不是不努力。

而是比起被无意义地消耗,或许保全自我的个性,甚至是保全自我的健康和性命,在过去的几年中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这也并不是一个与某个特定 " 性别 " 才有密切相关的事情。

去年的裁员热潮。

想必,这并非是一句 " 年关难过 " 就能掩盖的辛酸。

为何电影《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要花一半的笔墨去着重描写三知子之前的社会生活。

就是在描述着每一个在城市里奔走拼命的人,可能就会有一瞬间,是被生活某一根稻草压垮的骆驼。

也许,我们不会她那样悲惨的人生。

也许,我们最差都有瓦遮头,有稳定的一日三餐。

也许,这个人不会是我 .......

我们总是有太多理由让悲剧在眼前 " 一叶障目 "。

并乞求命运,不要让自己抽到一个最差的剧本。

当这些故事出现在我们面前时;

当意识到 " 她就是我 " 时,才能改变 " 我 " 未来的命运。

再跟大家说一个 Sir 亲身遇到的故事吧。

去年的夏天,应该是广州最热的那几天。有一个流浪汉来到 Sir 居住的小区附近,他就坐在大树下,整理着他的那些家当,有时,他也会把自己呆的地方扫干净,或是,在本子上写点什么。

每次出门的时候,都想给他送几瓶水。

但,总是因为太多借口,没空,没带,他不在 ...... 等等。

直到有一天,Sir 再也看不到这个人了。他就这样跟落叶一般,消失了。

但。

那一天我已经买好水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回来吧,中国顶流

▲刚吹上 9 分的尺度剧,我不满意

▲好险,言承旭差点成了「行走春药」

▲三年了,华语电影重回 9.1

▲国剧强捧之耻,她拽什么拽

▲香港三级片,今年终于火了一部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