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影视 > 正文

​抱歉,今天热搜第一的新顶流让我恶心

2023-01-05 12:46 来源:秀网 点击:

抱歉,今天热搜第一的新顶流让我恶心

又一个顶流网红横空出世。

「万柳书院少爷」霸占了热搜前两名。

他是谁?怎么火的?起因是一则不露脸的运球视频。

看起来平平无奇,随后却被网友注意到博主定位于「万柳书院」。这是北京著名豪宅小区,房价高达每平米 30 万元。不仅如此,背景随意露出的一幅画,疑似价值上亿的齐白石真迹。种种看上去有钱、有背景的蛛丝马迹,将这位「万柳书院少爷」推上了流量之巅。粉丝迅速破百万,评论区争先恐后自称「老奴」,甚至手书表白信。

不得不说,鱼叔是真看不懂现在的互联网了。一个人仅仅因为「有钱」就能一夜爆红?跟前阵子的卡塔尔小王子如出一辙。而这种现象一而再上演,便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围绕「慕强慕权」现象的批判,也已经上了热搜。

恰好,最近一部新片,就专门讽刺了这种现象。并将「崇拜有钱人」的时代症候包装成了一出谜案——利刃出鞘 2Glass Onion: A Knives Out Mystery

2019 年,一部《利刃出鞘》横空出世。以小博大,以 4000 万美元成本狂揽3.1亿美元全球票房。豆瓣评分 8.1,实为当年口碑票房双黑马。电影跟着名侦探布兰科的推理展开。古宅内悬疑小说家离奇身亡,留下巨额遗产。各怀鬼胎的家人,和奇怪的女佣都难逃干系。剧情反转再反转,结局更是讽刺拉满。

细节丰富的剧作让相关解谜至今不绝。网飞瞅准潜力,斥巨资买入版权制作续集。并充分发挥了财大气粗的传统,将场景从古宅移至美景绝伦的海岛。夏日海洋,水波荡漾。

肉体纠缠,利益纷繁。看似其乐融融,实则杀机早已孕育。爱德华 · 诺顿饰演的主角迈尔斯,是个富可敌国的顶级富豪。他每年都会邀请好友度假,今年定在自己的私人小岛,准备跟大家玩一场谋杀解谜派对。

壕是真的壕,岛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岛。人工打造的水晶码头。

玻璃洋葱般的主体建筑。晶莹剔透,全自动供能。

万柳书院少爷家中挂着齐白石的画作,据传价值逾 4 亿。而迈尔斯则直接搞来了《蒙娜丽莎》真迹,光是运输、保险费就已天价。看得众人齐齐傻眼。

不仅如此,登岛还免费享受新冠特效药。简单一枪,口罩拜拜。看得鱼叔好生羡慕。

如此享受,派对受邀者也不是一般人。个个有头有脸,与迈尔斯关系甚密。女州长。完美兼顾政治斗争与个人家庭。目前正在向参议员位置进攻。

科学家。在学术界有名有姓。奇思妙想还能换来真金白银。

女明星。创办个人品牌,登上杂志封面,风光无限。

男网红。超百万粉丝的头部博主,影响力甚广。

还有,分道扬镳的合伙人安迪

她曾因与迈尔斯意见不和被踢出公司,两人决裂。

如今出面赴约,更添冲突看点。

当然,少不了名侦探布兰科

一行人登船前往迈尔斯的小岛。可还未享受片刻,疑点来了。富豪迈尔斯表示,自己根本没有邀请布兰科。可后者却诡异地受到了贵宾邀请函。

既来之,则安之。谋杀谜题遇上名侦探,事情变得有趣起来。

迈尔斯吊足了大家胃口,称自己将会在这周假死。众人需要抽丝剥茧,分析原由,找出凶手。甚至游戏剧本都花重金请来《消失的爱人》编剧撰写。

但可笑的是,猜谜还没开始就宣告结束。迈尔斯刚在晚宴上宣布完谜题,布兰科就当场破了案。本以为的趣味周末,直接变成无事可做。迈尔斯气急败坏,找布兰科理论。布兰科却好意提醒,比猜谜游戏更危险的是迈尔斯的处境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人死去。派对进行中,男权网红突然呼吸困难,倒地而亡。这下,谋杀游戏成了真实凶案

众人顿时乱作一团,人人自危。而全岛的灯突然全部熄灭,有人冲进来大喊:是安迪杀了人

众人各怀鬼胎,寻找消失的安迪。可在紧张气氛中,暗处突然传来刺耳枪响。原本怀疑是凶手的安迪,却直接倒在了布兰科面前 ……

当生命受到威胁,钱成了没有意义的纸。这群人此时终于意识到,真正的杀人游戏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布兰科之所以提醒迈尔斯注意安全。正是因为他早已在这场岛屿派对中嗅到危险气息。

游戏参与者分布各行各业,看似毫无关系。实际上,背后缠绕着隐形的势力链条。而所有链条的方向都指向同一个人——迈尔斯。有钱的潜台词,实则是有权。迈尔斯的势力,早已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为女州长提供竞选资金。

给科学家的研究项目砸钱。

帮助频频因歧视言论暴雷的女明星东山再起。

他搭建起的传媒帝国,助推着整天兜售男权价值观的男网红。而此人一度为了赚钱突破法律底线,因向未成年兜售壮阳药翻车,账号被禁言。

这群人表面上都对迈尔斯无比崇拜,俯首称臣。根本上是因为他们紧紧扒着迈尔斯的财富不愿放手,早已与其根骨相连,一荣俱荣。相应的,因为有求于人,所以注定受制于人。他们处处受迈尔斯威胁钳制,不能动弹。

然而众人本就是迈尔斯用金钱扶植起的傀儡,并无真才实学。所以时常翻车,受利益驱动又不得不巴结迈尔斯解决。正如男权网红为了再次让迈尔斯为其推广。甘愿「忍辱负重」,让出自己的女朋友取悦迈尔斯。

女明星也甘愿自毁前程。为了好处做他的替死鬼,背上创业负面新闻黑锅。

岛上每个人都在迈尔斯的势力伞下,同时又狼狈为奸。为了利益,众人曾一起选择背弃共同的朋友安迪。事实上,安迪才是迈尔斯所有财富的创造者。这场肮脏的聚会,也因为安迪的突然赴约搅乱。

安迪的出现让所有人焦灼。她揭发一切,痛斥背叛者,却在揭发众人的罪行前突然死去。这明显是提前布局的谋杀案。而当剧情因为安迪之死走入迷雾,电影又再次上演极限反转——安迪不仅没死,还手握凶手证据突然出现。

然而更诡异的是,宾客手机上却收到了一则新闻——安迪已经去世,遗体于家中被发现。安迪既然已死,又怎么会出现在宴会现场?这一切究竟怎么回事?

《利刃出鞘》系列的魅力,不仅在于峰回路转的剧情。更在于人物设定所暗含的复杂含义。比如在口碑前作中,就借剧中人物之口来讨论移民问题

家中女佣来自第三世界,本身就面临和家人的身份归属问题。她依赖工作想在美国扎根,融入彼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白人家族看似开放,鼓励认可女佣的移民行为。实际上连她来自哪里都不清楚,只会将其当成发表虚伪主张时的见证人。

这种表现后殖民主义权力关系的设定贯穿全片。比如剧中设置数位黑人警察,但权力关系却不明朗。白人家族的孙子甚至会提醒黑人警察更改对自己的称谓。

而面对巨额遗产,白人家族与女佣之间的争夺多次反转。最终以女佣依凭良知赢得财产而结局。本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人被踢出局。一直被忽视的来自第三世界的服务者却站上了高处。

美国本就是移民国家,但排外与种族歧视言论从未断绝。电影用家族财产争夺戏码,来嘲讽「原住民」的自以为是。一些「祖辈基业」的说辞在电影中直接被当成笑话。

同样的暗喻也被用在续作中。富豪迈尔斯代表着将触手伸至各阶层的资本势力。甚至掌控主导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脉络。迈尔斯想要开发新商机,经科学家之手研制出新型清洁燃料。

但资本只看利益忽视人命。新燃料远远未经足量实验,并不具备安全使用资格。但本该掌握着科学真理的人,依赖资本而活。就导致学术不仅没有推动科技发展,反而成了罪恶的背书。

女州长所代表的政治权力也陷入同样的逻辑。看似为民请命,实际上也只是受制于人的傀儡。

而资本掌控的媒体平台更是可以时刻引导舆论方向。钱权作用下,塌房像游戏,名声与法律都可视若无物。与此同时,为资本试错付出代价的只有普通民众。就像清洁能源投入使用,承担丧命风险的从不是资本家。

女明星借助资本之力打造光鲜的个人品牌。背后却是第三世界代工厂工人的超负荷血汗。甚至丑闻一旦爆出,明星即便成为资本弃子仍可收获巨额封口费。只有助理打工人受伤的世界却永远存在。对比当今世界,何其熟悉。

《利刃出鞘 2》依旧拿社会议题做文章。但口碑却不如前作,豆瓣评分仅在及格线。究其原因,是剧作上的简化。论人物,个个标签化,浮于表面。充其量只是工具人,为了点题而点题。论解谜,真凶实际上早已昭然若揭。加之电影进行一半就挑明了真相,自然失掉了观众的参与感。比起拍悬疑电影,网飞这部续作更像是在炮制复仇爽片。全片最高潮的段落,恰恰将这一创作意图的降级暴露得淋漓尽致。复仇的「安迪」,来势汹汹。一件一件地,砸毁迈尔斯的水晶藏品。接着,用迈尔斯引以为傲的新型燃料引爆整栋建筑。

玻璃洋葱霎那间被火海吞噬。整座岛一夜之间尽毁。而所有人在慢镜头中面目狰狞。

至于那幅铺垫许久的《蒙娜丽莎》,当然在此迎来了它最重要的戏份——在熊熊大火中化为一团灰烬。

正应了莎士比亚笔下那句:「这场狂暴的快乐终将产生狂暴的结局,正像火和火药的亲吻,就在最得意的一刹那烟消云散。」可惜的是,第一部带给我们的那些惊喜,也一同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与网飞燃烧的经费一般简单粗暴的狂欢。纵观优秀的探案电影大多犹如剥洋葱。抽丝剥茧,时而激辣,时而落泪。同样是洋葱,玻璃水晶制的或许华丽非常。但到底是更易碎,更空洞了些。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助理编辑:白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