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影视 > 正文

​港台圈这潜规则骚到我

2022-08-20 12:07 来源:秀网 点击:

港台圈这潜规则骚到我

Sir 打算整点花活儿聊聊电影 …… 的。名字!(部分)毒饭:这有啥可聊的!Sir 你怕不是想水一篇!Sir 必须得严肃起来了——名字多重要啊,学问大着呢。

先列举几个入门级的。《终极追杀令》,看过吗?想不到吧。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

再问你《恐惧斗室之狂魔再现》讲的啥?" 之 "?烂片!我才不看。其实,它就是明面上被嗤之以鼻,身体却诚实走进影院的。电锯惊魂系列,《电锯惊魂 8》。

你以为《月黑高飞》是 " 神秘大盗窃走百年珠宝后逃之夭夭 " 的故事?不。明明是一个历尽磨难最终越狱重获自由的振奋人心的奇迹——《肖申克的救赎》。对了。它还叫《刺激 1995》。

△ 是有多刺激哦换个名字影片气质就截然不同。就是这么邪乎。以上都是内地和港台地区对同一影片的不同命名,海峡两岸由于文化背景、习俗、市场、历史沉淀等差异,对同一事物的命名都大相径庭,各有自己的特点。Sir 自己搂这些奇形怪状的片名时,不瞒你们说,找到了快乐源泉——静坐时突发恶疾般癫笑,引得侧目。现在,Sir 也不好私藏,决定和大家共享这份快乐!

01前一阵子引起热议的好莱坞奇幻动作电影《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妈 " 杨紫琼玩嗨了。翻译也玩嗨了。内地翻译《瞬息全宇宙》;香港:《奇异女侠玩救宇宙》;台湾地区则译名《妈的多重宇宙》。

看出啥了没?内地是直译," 瞬息 " 与英文原意最接近,也最贴合影片内容。香港,又是玩又是救女侠好忙,还试图碰瓷奇异博士,不过好在故事性强吸引人。而台湾的。你肯定笑了——别装。虽然第一眼:嗯 …… 有点不正经。但你得承认,你甚至很想多念几次它的名字,很大声那种。《掮客》,一部充满社会议题的现实主义力作。掮客原本指是为人介绍买卖赚取佣金的人,也有投机者的意思。内地的翻译一方面契合了片子从 " 婴儿暂存箱 " 工作者视角出发的叙事方法,也将这一主体置于台前,表达了导演对现实的关照和思考。再看看港台译法:《孩子转运站》和《婴儿转运站》 。

…… 不说了。一言难尽。近几年院线难大家都知道,所以新片子少,而海峡两岸同时引进翻译的就更少了。因此 Sir 在挑完新片之后,只能揪住以前老片的翻译了。前几年的印度神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是大陆的翻译,直给,一眼就知道是喜剧,而且很闹的那种。被批翻得烂。那香港是咋翻的?《作死不离 3 兄弟》。

你不得不佩服港人 " 螺狮壳里做道场 " 的本事。被内地剧透得平平无奇的故事,陡然妙趣横生—— " 作死 " 意指不断折腾,且有股 " 自作自受 " 的意味;" 不离 " 和 "3 兄弟 " 则在概括主线的同时,蒙上一层基情满满的暗示。这仨,Sir 宣布少了哪个都不完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打死不离 3 父女》(没错就是《摔跤吧!爸爸》)。以及。还是阿米尔 · 汗主演的内地翻为《神秘巨星》。港译《打死不离歌星梦》。明白了,港商眼中印度片 =" 死不离 ",一种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神秘存在。

更绝的是。台版直接——《三个傻瓜》。阿米尔 · 汗:???你礼貌吗?不过话说。谁能拒绝看傻瓜呢,而且是 3 个诶。歪打正着了属于是。

还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爱情片《Ghost》。香港有英语受众基础,所以没有翻译直接用了原名。台湾:《第六感生死恋》,小清新的劲儿挡都挡不住 …… 而内地贡献了神来之笔:《人鬼情未了》。精准传达了这部风靡一时咏叹至今的爱情片的内涵,读来余韵悠长令人回味。相比之下,台版格局瞬间小了。除了上面的《人鬼情未了》。内地的神翻译还有:《Lolita》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概括了影片中年龄差巨大的禁忌之恋。最妙的当属 " 压 " 字——既形象地传达出片中有情色内容,也将两人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以及影片的道德争议一并体现了出来。实在是高!《Catch me if you can》译为《猫鼠游戏》,一语道破,胜在简单明了。" 猫鼠 " 既暗合两位主人公的身份,也点出他们之间你追我赶的较量和智斗关系。

相较之下港版的《捉智双雄》和台版的《神鬼交锋》,就有点自作聪明了。当然,也不是每次翻译内地都更胜一筹。港台地区遇上合适的,直接开挂。比如港译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既突出了杀手 " 冷 " 的元素,又体现了杀手与小女孩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 " 不太冷 ",秒杀内地《杀手莱昂》。恐怖片《Men》讲述的是女性恐惧的科幻恐怖电影。关于怎么翻译,也是争论不断。

△ 豆瓣关于翻译的讨论豆瓣上最开始是《人》,有避嫌保命之疑。后译为《男人》,影片中女性的恐惧确实发端于男人。这样倒是切合主题了,但一方爽了总要得罪一方。论端水,还得是台商:《们》。既音译,又意译——们(men),人在门前,结合海报,也是一个人站在林子前面,指出主人公将要面对恐惧。同时又模糊尖锐的性别议题,把所有争议都藏在这一字之间。服。

遇上不合适的。能把温馨治愈的动画片翻出失足少妇买醉纵欲的夜生活味儿。说的就是你——《寻梦环游记》和台译的《可可夜总会》。(虽然夜总会在台湾有墓地的意思,但这个文化壁垒实难打破)也能把酷拽狂炫屌炸天的《黑客帝国》瞬间拉回现实。化身粗制滥造的野生网大《22 世纪杀人网络》。02如果说内地翻译以信达雅见长。那么,看到香港给剧情片或者情感片的翻译。你不得不笑着承认:" 有点东西。" 电影《Bad Moms》,内地就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翻成《坏妈妈》。台湾翻译《阿姐万万醉》,虽然很像古早大龄剩女综艺,好歹有点底线。但是香港的翻译,你绝对想不到:《C 奶同学会》。

难道 …… 女生同学会还有罩杯壁垒?这种吊儿郎当信手拈来的本事还体现在:《Mr. and Mrs. Smith》港译为《史密斯夫决战史密斯妻》。

任谁看了不得骂句庸俗,然后 …… 大声狂笑。再看海报:最火辣、最狂野、杀气腾腾、龙凤配 …… 疯狂整活加戏。无一不在挑逗你的眼球。实际上,这也是港译的鲜明特点——语不惊人死不休。《婚礼傲客》,被内地网友大批特批无脑狗血的爆米花电影,豆瓣评分只有 6.5。但是经过港商妙手回春,影片摇身一变:《冒牌伴郎生擒姊妹团》。这么险象环生还贴近人民群众的故事,Sir 上次见还是故事会。唯一可与之媲美的知音体,也大有当仁不让之势。一部美国喜剧爱情片《What's Your Number ?》港译《翻兜有情郎》。

接地气和白话程度不亚于将《白雪公主》译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别怀疑,港译就是有把杰克露丝打回阿珍阿强的本事。如果你以为港译的水平堪堪就是故事会这种地摊级别,Sir 怀疑你还没有真正参透 " 人民文学 " 四字的深刻内涵。俩妈爱上对方儿子。重口又文艺的影片,怎么起名?原片《Adore》,倒是唯美小资,但没卖点。内地也是怎么高雅怎么来,直接原地升华,整一出《忘年恋曲》。而港商。Sir 觉得早已跳出三界——《我爱你妈》 。

乍一看粗鄙难登大雅之堂,大有被冒犯之感。细细思索之后,才领悟其中机巧:" 爱你妈 " 先剧透故事情节,进而以动宾结构大胆示爱文艺范拉满,接着背后那丝重口和反常才隐隐显现,最后细细咂摸,猛然醒悟其前卫与巧妙——忘年恋中所有的 " 世俗 " 与 " 不俗 " 都被 " 爱你妈 " 三字尽收囊中。简约而不简单,直白而寓意深刻。你恍然大悟——高!实在是高!原来所谓大俗即大雅,便是如此。进而纳罕,得什么样的脑瓜才能想出这么骚气的名字。想必你也发现了。港译的精髓就是力求 " 点睛 " 式的入目效果,以一字一词为影片注入灵魂。用今年流行的词叫:妙手。比如,讲述一个准爸爸手忙脚乱迎接妻子临盆的故事。内地翻译《预产期》平平无奇。港版一个 " 急 " 一个 " 疯 " 才突出了精髓:《临盆急先疯》。

紧迫和慌乱感以指数增加。让我等局外人也情难自禁。这一点比当年娱乐港媒起八卦标题的精诡手法有过之而无不及。什么 " 情 "" 春光 "" 搞 "" 醉 "" 决战 "" 擒 "" 龙凤 "…… 一举击穿道德底线。虽无下限,但架不住精妙传神,一秒吸睛,保证叫你血脉偾张乖乖献上钱包。更绝的是。让你一眼看透,又觉真真假假,险峻高远,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比如。《情迷拉斯维加斯》港版叫《一夜赌城恋大咗》。一夜,是险?是缘?赌,是输?是赢?恋,是福?是孽?寥寥术语。一场纠葛的露水情缘劫。猝不及防,扑面来袭。03说完了港译,来说台湾。能与上述港式翻译一较高下的。Sir 窃以为只有它——台译恐怖片。在这一点上,Sir 愿将之与某诞团队并称。" 网络烂梗输出组织 "。主要表现为精通各种谐音梗。西班牙恐怖片,大陆翻译《鼩鼱的巢穴》(鼩鼱读:qú j ī ng)晦涩难懂。台版出奇制胜:《凌刑密密缝》。…… 扣钱。仔细一看海报,自圆其说了。属实拿捏了谐音梗的精髓:一字多义。巧妙拆解,暗藏玄机。

不过,有些倒也不是真的烂。而是一边让你捧腹大笑。一边骂道:什么玩意儿。

△ 原片名《English Vinglish 》豆瓣译《印式英语》台译《救救菜英文》注意右边。你看到的菜,不是你看到的菜。你理解的菜英文,也不是那个菜英文。当左边的海报一起出现。对比着多读几遍。你才狠狠嚼出这鸡贼和好贱。(三押 skr~)下面这组海报,Sir 专门拼了一下,方便大家理解。

△ 左边为原版,右边是台湾海报这是一部恐怖片,豆瓣翻译为《羊崽》,台版翻译《羊惧》。Sir 专门看了下,确认这么翻的只有台湾同胞。说羊惧,直到影片结束也不见 yangju。这种烂钱也恰?*** 退钱。但是,有时候你还不得不承认,台商的谐音梗确实有点水平。恐怖片神作《万能钥匙》,台译的《毒钥》秒杀一切,一语双关,被奉为经典。

别看恐怖片谐音梗玩得风生水起。有时其他片子的翻译又让你觉得,黔驴技穷了。例如大名鼎鼎的 " 神鬼系列 ":《神鬼交锋》《神鬼认证》《神鬼奇航》《神鬼无间》《神鬼传奇》。尽管它们说的是《猫鼠游戏》《谍影重重》《加勒比海盗》《无间道风云》和《木乃伊》。管你警匪、谍战、犯罪、奇幻、冒险,一律按照神鬼处理。难道就没有更好的翻译了吗?有——魔鬼。 《独闯龙潭》台译《魔鬼司令》 ;《蒸发密令》台译《 魔鬼毁灭者》;《空中堡垒》台译《魔鬼武器》;《最后的动作英雄》译为《 最后魔鬼英雄》;《终结者》译为《魔鬼终结者》;《全面回忆》译为《魔鬼总动员》。凡能用魔鬼的,宁可错用一千绝不漏掉一个。于是,连《幼儿园特警》也翻译成《魔鬼孩子王》。综上所述,恐怖片集大成者能是台湾,似乎有了正解——一举集齐神、魔、鬼,偏偏就是没有人。

当然,以上内容大部分是开玩笑。其实给电影起名字,是一项严谨又玄学的工序,要考虑市场热度,目标人群,营销策略,特殊时候还要照顾出自老板的生辰八字 …… 而且的确会因地制宜。比如香港地区的引进片译名,大家印象都觉得普遍起得 "Low"。这是因为,早期香港地区的电影观众普遍分成两类,一类是精英阶层,看电影习惯看英文片名,并不在意译名;译名主要是服务于看不太懂英文的市井观众,所以必须用各种火爆的词汇让观众第一眼记住。说到一眼记住。Sir 最后留一道开放题:你有没有见过这辈子都忘不了的电影片名?评论等你。今晚一决高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艺谋不 emo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