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影视 > 正文

​别洗白了,他们没资格喊冤

2022-12-16 04:14 来源:秀网 点击:

别洗白了,他们没资格喊冤

写下又删的许多话,给那些身处远方的," 不能言说 " 的人们。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有一篇著名日记,他在一战爆发的那天随手记下一句话:

" 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了泳。"

对远方的人而言那只是稀松平常的一天,但对亲历者来说却是命运终于走到尽头的悲怆,以及幸存者此生不能触及的创伤。

被宏大议题裹挟的渺小个体,被响亮口号淹没的普通人们,在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里,不过是史书记载里:

" 刘备率军 20 余万攻打襄阳,10 万百姓流离失所 " ……的那个分母。

" 电车难题 " 轮不到我们答题,作为仰卧躺在铁轨上的普通人,果真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今晚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来自今年年初上映的电影《永别了,霍夫曼先生》。

一个看似只是艺术虚构,却又时时刻刻处处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映衬的,那些细思极恐。

是时候永别了,

霍夫曼先生……们。

二战期间,法国在战事中节节败退,纳粹占领巴黎。

法国官方为了讨好德国纳粹,决定 " 卖犹 " 求荣。那些出于信任才举家老小迁徙,投靠法国寻求援助的犹太人被作为筹码牺牲掉。

巴黎当局配合德国纳粹 " 诱捕 " 所有的犹太人,先是以财产登记的名义统计人数,随后又以征收劳力的理由收押带走。

自小就随家人搬来法国的霍夫曼先生,在法国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开了一家珠宝店,因一手好的珠宝设计手艺声名远扬。

性格机敏缜密的他从一开始的《犹太人财产登记》倡导书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听闻德国本土已经在全面执行 " 犹太人清零计划 "。

他担心这场屠杀会迅速蔓延到法国,于是非常有先见之明地安排妻儿四人先一步逃走,自己留下来处理店铺的收尾事宜再离开。

霍夫曼绞尽脑汁,想出一个能保全身家性命的两全之计:

他决定将这家店铺免费转让给自己的法国伙计:莫西尔。因为他是法国人,不会被德国人 " 清洗 "。

霍夫曼请求他代为保管整个店铺,等局势尘埃落定后他们返回法国,将以帮助开一家新店为报酬,感谢莫西尔的义举。

习惯了贫苦日子,一无所有的莫西尔天降横财,感觉诚惶诚恐,难以置信自己的好运。

面对事关主顾身家性命的 " 托孤 ",莫西尔一开始确实想要把店守好的。

后来霍夫曼避难计划失败,被迫返回店铺地下室躲避搜捕,莫西尔夫妻俩与老板共同生活在一起。

不知不觉地,局面悄悄发生调转——

莫西尔为了应付官兵的审查,掩藏霍夫曼的行踪,从战战兢兢强打起精神经营店铺,到开始享受作为有产者的富足和手艺人的荣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旦体验过衣食无忧、房产存款优渥、卖货进账颇多的感觉后,莫西尔的内心逐渐腐化,他变得跋扈和狂妄,即便——

那些房产和存款,那些备受称颂的珠宝设计并不真正属于他,仅仅只是借来的虚幻肥皂泡。

他决心要彻底霸占霍夫曼的店铺和财产,顶替上位。

于是用一把铁锁,将霍夫曼彻底囚禁在地下室,勒令他在地底下没日没夜地画设计图,制作珠宝,然后交由他来贩卖盈利。

备受尊敬的霍夫曼因为一次所托非人,被夺走身家财产,沦为阶下囚。

这不是鸠占鹊巢的法国版《寄生虫》,而是在个人贪念和权力欲望疯狂滋生后的恩将仇报,人性善恶的倒置。

没有屠杀,但威胁如影随形;

不见硝烟,又处处都是绝境。

电影的结尾里固然有艺术美化的成分:霍夫曼遇到良心未泯的好人,恶人终于吞下苦果被严惩,主角喜提大团圆结局……

但现实生活远比电影更残酷,累累罪状告诉我们," 霍夫曼先生们 "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被一把锁囚禁的

盲从,私欲,和良知

关于二战,关于犹太人,关于南京,关于美洲印第安,关于非洲卢旺达……

或谈及任何一场时代浩劫和历史阴云,掰开揉碎去看,其实都离不开这几类人:

有人画下方针,指定方向;

有人传达命令,细化指示;

有人贯彻落实,铁腕执行;

有人推波助澜,趁机谋利;

还有人,绝大部分的人,被动承受和牺牲。

有历史学家把中间环节的执行人称之为 " 平庸之恶 "。

学者仍然带着最大的善意,假设那些无意间参与了恶行的人其实也本善良,只是过于顺从地遵循了上官的规定,不假思索地加以执行。

但伴随着二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更触目惊心的人性之恶被揭露出来:

面对纳粹的 " 犹太人清除 " 要求,负责执行的下士和法国方面的人员自告奋勇,近乎谄媚地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条层层加码,保证超额完成任务的 " 高效绞杀犹太人 " 方案。

或为了献媚上级讨得一官半职,或为了表彰自己如何尽忠职守,或为了炫耀那得来不易的一点权力,或为了管束便利不要出岔子……

不论执行者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最终的苦果都是由他们如此铁血的,不由分说,计算大于情感的行动共同酿造而成。

他们并非无辜,他们就是整个绞肉机下的一个齿轮。

正如同莫西尔的一把铁锁,锁住了本该是受害者的霍夫曼,也囚禁了自己生而为人的悲悯和良知。

他不仅作恶,还妄图推卸责任:

都怪养活妻儿需要讨生活;都怪这个世道这个时代;甚至怪被囚禁的霍夫曼先生:

你为什么那么轻易相信别人,为什么自防自救能力弱成这样?

但恶,就是恶,妄论有无意识。

更何况有些作恶夹杂了太多苦心孤诣的筹谋和算计。

天灾虽然难防,但坍塌的家园可重建,被淹没的农田可迁徙;

而人祸才是更匪夷叵测,会更彻底浇灭幸存者所有希望和信任的 " 致命一击 "。

诚然,不论在电影里还是现实中,也仍然有太多以肉身庇护受难者,凭着直觉良知和真心帮助他人的逆行者:

这是经久不衰的人性之光,也是大家能熬到胜利曙光乍现的重要信念来源。

但——我要说但。

但这太随机了,也太考验一个人的运气了。

而人不能,也不该只靠运气活着。

人性的恶,如同脱缰的野马。

说什么 " 说枪口抬高一寸 ",说什么 " 紧握手中缰绳 ",只能算是一种自我警醒。

道德可以用来约束自己,却很难用以指导他人。

无数的历史和现实教训告诉我们——

依赖人性本善,依赖个体的幡然顿悟是远远不够的。

向左向右,从恶从善的枪械武器和人性缰绳,不能只握在个体自己手上。

集体的良性运作不能光靠自觉和自省,需要制度规章,需要多方制衡,需要互相监督,以及合理的奖惩手段来约束。

唯有如此,才能压制住人性深藏的欲念,以防让这个世界频频陷入大火。

斯人远去,望幸存的人坚强。

《西线无战事》书里提到一句话:" 死者的遗嘱不是报仇,而是永远不再有。"

如若不在现场,不能共同分担,那么轻易地遗忘和原谅便成了一种背叛。

铭记这些伤痛和教训,不要让它随风飘逝,隐入尘烟。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