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网文 > 正文

​「剧评」《无人生还》小说结尾版

2023-11-23 02:24 来源:秀网 点击:

「剧评」《无人生还》小说结尾版

上海捕鼠器戏剧工作室出品的话剧《无人生还》,我看过两回。

第一回是在去年的6月28日。在这场演出中,维拉与隆巴德上尉二人看破沃格雷夫法官的诡计,设计将他引诱出来并成功杀死了他,二人最终活了下来,拥吻而归。我将之戏称为“二人生还版”。

第二回则是在昨天晚上,也就是2020年的7月5日。在这一回的演出中,隆巴德上尉与维拉互相猜疑,维拉趁隆巴德上尉不备,夺枪将他杀死,而自己也因为谋杀雨果的罪行暴露,难以忍受良心的谴责,投缳自尽。最后,装死的老法官沃格雷夫出场,一通独白向观众揭露他谋杀的真相,并设下最后的诡计,自杀而亡,上演了一场真正的“无人生还”。

若要问我这两个版本更喜欢哪一个,我自然更喜欢第二个版本,也就是全员死观光的“小说结尾版”。

但这种喜欢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古板的“小说原作党”,不容许戏剧对原作有丝毫改编,而是我确确实实认为“二人生还版”的结局破坏了小说原作的艺术性。

关于这一点,我在去年已写过一篇文章,附上链接,想要了解的读者可自行点击阅读。

「剧评」上海捕鼠器戏剧工作室版《无人生还》:这届观众不行啊

重复的内容我就不再提了,在此我仅就去年那篇文章的未尽之意以及这一回的演出说一点自己的感想。

《无人生还》的小说出版于1939年,91年来再版无数次,衍生出了数不清的改编作品,对后来的侦探推理小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仅从侦探推理小说史而言,《无人生还》直接开创了侦探推理小说的两大模式,即暴风雪山庄模式(又称孤岛模式)、童谣杀人模式。

而这部作品对人性的拷问、对司法制度的揭露,又进一步催生了后来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流派。

尽管小说在诡计的设计上有很多不足,但在艺术成就上足够高,这是《无人生还》风靡近百年的一大重要原因。

在小说中,案发之后,来自苏格兰场的警探们一直没能查清凶案真相,直到拖网渔船爱玛·贞号的船主捡到了装有老法官沃格雷夫自白信的漂流瓶,案件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老法官沃格雷夫在信中自我揭露,他的思想中隐藏着两个极端的渴求——杀戮与正义。因此,他成了一名法官,以法律之名,判处犯下死罪之人死刑,以此满足他的这两大需求。

死刑判处的多了,沃格雷夫甚至被人冠以“穿法袍的刽子手”的外号。但这种间接的杀戮并不能真正满足沃格雷夫,他越来越渴望亲手杀人。而在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他便决定以一场盛大的杀戮来作为他告别人世的隆重典礼。

他精心挑选了十个谋杀的对象(小说中除了被他杀死在岛上的九人之外,还有一个替老法官购买岛上别墅的莫里斯)。在老法官看来,这十个人个个犯下了死罪,却逃脱了法律的惩罚,他要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不要因为这个词是个汉语成语就以为它只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思想,《无人生还》能在全世界流行近百年,恰恰表明这样的思想是人类所共有的。当司法不公,或法律存在漏洞,使得恶行逃脱惩罚时,便会有人求之于私刑,或者祈求上天排遣一位复仇天使,将那犯下罪行的恶人送下地狱。

而老法官沃格雷夫,就是复仇天使的化身。他揪出人群中的恶人,揭穿他们的罪行,降下惩罚,满足人们对正义的向往。

我之所以不喜欢去年的“二人生还版”,就在于这一版本将维拉与隆巴德上尉“洗白”了。“洗白”这两人并将他们凑成了一对CP,固然能够满足一部分观众的特定心理需求,却让老法官沃格雷夫成了一个不辨是非善恶、为杀戮而杀戮的“恶鬼”。原作小说所拥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瞬间掉了好几个层次。

今年的“小说结尾版”与去年的“二人生还版”相比,仅仅改动了一个结尾,可就是这一点改动,让全剧从一部靠着灯光、尖叫吓人的庸常之作,上升为一部拷问社会、人性、法律制度的杰作。

不过,尽管我很喜欢这个版本的演出,但我依然觉得这部戏还有改进的余地。

《无人生还》的作者是英国人,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年代、国别所造成的文化差异,会让当代中国观众在理解上造成一定的障碍。编剧和导演在编排时应当多加注意。

比如阿姆斯特朗大夫失踪,维拉根据童谣“四个顽皮小士兵,结伴出海遭大难,路遇青鱼难生还,四个只剩三”一句,推测阿姆斯特朗是真凶,他只不过是伪装坠海而死。

剧中维拉如此解释她的推测:青鱼应该在海里,怎么会在路上呢?由此可见,所谓路遇青鱼是假的,阿姆斯特朗没死。

我不知道这一版本最初的编剧是谁,但我很怀疑中文版编剧在写这一段台词的时候,根本没有弄清“青鱼”的意思,而是望文生义地盯着“路”这个汉字做文章。

可实际上,这句童谣中的关键在“青鱼”。这涉及到一个英语中的谚语。在阿加莎生活的那个年代,“烟熏青鱼”常用来指代掩人耳目的事物。

所以,在小说中,维拉对隆巴德上尉、布洛尔说:“不管你们怎么想,我认为阿姆斯特朗还在这岛上。他正是一条青鱼,为了掩人耳目。”

关于“青鱼”的这一象征义,中文版小说很多都有注释,我不知道编剧有没有看到过。

除此之外,沃格雷夫法官在维拉投缳自尽后的一个小动作,我也认为有改进的余地。

为什么沃格雷夫法官在维拉死后,要将她脚下的沙发凳踢开?

小说中,苏格兰场的警察们上岛经过一番搜查,个个都确信维拉死于他杀,而不是自杀。这是因为维拉上吊时用的那张留有她脚印的椅子并未倒在她的脚下或身旁,而是端端正正地摆放在靠墙的位置。这说明维拉死后,岛上还有其他人活着。

这是一个扰乱警方视线与调查思路的重要诡计,沃格雷夫法官的目的就是让警方无法通过死亡顺序确认嫌疑人,这一举动是经过缜密思量、极度理智的。而在昨晚的演出中,沃格雷夫的那一脚踢踹,更像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恐怕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好戏,我期待下次再看时,它能更好。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