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网文 > 正文

​张无忌在朱元璋称帝时结局如何,新修版小说已说明了一切

2023-11-21 17:09 来源:秀网 点击:

张无忌在朱元璋称帝时结局如何,新修版小说已说明了一切

《倚天屠龙记》小说结局,张无忌为了避免抗元大业,毁于起义军内部的夺权,让出了教主之位,然后带着赵敏退隐了江湖。不过随着后来朱元璋的成功夺权,然后领导起义军取得最终的胜利,并以明教为国号,建立大明王朝,一统天下,那登基后的朱元璋又会如何对待曾经让权的张无忌呢,他会不会杀了张无忌?羽菱君认为无论朱元璋如何决择,张无忌始终还是能过着他的退隐生活。实际上这个问题,新修版的小说已经给出了答案。(注:本文只论小说,不喜勿喷)

一.朱元璋得国最正,他并不怕任何威胁

实际上在朱元璋即位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距离张无忌退隐江湖,经已过了十年(张无忌大约在1358年左右退隐,朱元璋于1368年称帝)。十年的时间,能够发生和改变的事情太多了。

这十年,能够让朱元璋坐稳起义军的首领之位,成就了他的霸业。朱元璋是个极具谋略和远见的开国之君,假如他不具备称帝建国的条件,他万不会急于称王。当年他采纳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三条战略一直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在徐寿辉和张士诚等人纷纷称王称帝的时候,朱元璋却在为“高筑墙”和“广积粮”奋斗。这一举不但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更是麻醉了明教总坛对他的警惕。

因此,到他称帝之时,那时的朱元璋,无论是实力还是声望,都是已经达到了十分巩固的地步。而且无论是外部还是明教内部对他存在威胁的因素,一切也已经把握在他的手里,他完全掌控了大局。这时的他称帝,可以说得上是高枕无忧。

而且,这十年之中,驱除蒙元的功劳完全称得上是朱元璋一手缔造的。朱元璋成为皇帝,完全是靠自己的双手拼搏而来的,张无忌留给他的只是一个基业。张无忌退隐的八年后,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次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这就是说,当时张无忌让给朱元璋的只是明教起义军的领导权,还不是胜利的果实,就更不要谈是被朱元璋窃取了天下了。

假如朱元璋自己没有能力,当时的抗元大业很可能会毁在他的手中也不一定。 张无忌从接任教主到让权退隐,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对复国大业的力量确实有整合之功,但推翻元朝的统治,实际上并不是他的功劳。简单的说就是张无忌只是让起事得以延续,而朱元璋却是让起事最终成功,朱元璋实际上并没有剽窃张无忌的帝位,朱元璋堪称是得国最正者。

也是这样,朱元璋立国之后,最不怕别人的窃国,也不怕别人对他的威胁。谁若是有反他之言,就刚好能给他一个出师镇压的借口,彻底的铲除异己。至于后来朱元璋大杀功臣,也不是因为这些功臣威胁了自己,而是威胁了他的孙子朱允炆。

二.张无忌对朱元璋来说并不是一个威胁,朱元璋根本不用去杀他

新修版的《倚天屠龙记》小说,删除了朱元璋的那一场设局促使张无忌让位的阴谋,也改变了起义军与明教隶属关系的设定,朱元璋跟明教的关系就只剩下名义上的隶属关系。因为起义军虽名为明教统率,但却与总坛有一条不明文的约定,那便是实际上各不相管,起义军的首领只要不去总坛争做教主就行,这一点新修版的小说中说得很清楚。

他(杨逍)简略解释:明教义军在各地起事,杀官造反,闹得蒙元手足无措,战阵有成有败,他们既不向总坛禀报,总坛也管不着他们。应天府这支红巾军(朱元璋部),素来自行其是,声势壮盛,总坛不能杀了他们的首领,也不能以明教教规予以羁縻约束,只能任其自然。但决不能任由他们来争教主之位,由他们来指挥明教。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终章》

而且新修版小说中明说了,在朱元璋之前,起义军的首领韩林儿早已被奉为“龙凤皇帝”,而韩林儿被朱元璋所杀一事,经彭莹玉汇报,张无忌他们也是心知肚明。但当时的吴国公朱元璋经已坐大,为了抗元大业,大家统一了意见,便是朱元璋日后善待百姓就行,不然的话再取他性命。

范遥朗声道:“杨左使之言,正合我意。咱们今后要使明教光明干净,熊熊圣火长燃不灭。咱们手持屠龙宝刀,朱元璋这家伙倘若善待百姓,就随他去。否则咱们屠龙宝刀一挥,砍了他的脑袋!”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终章》

韩林儿死后,濠州城明教首领一会,大家都想推张无忌为帝,确了名份。张无忌再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说:“众位兄弟,咱们为了此事,已僵持多日。本人坚决不愿称帝称王,决心决意,遵从圣火令大令。我明教屠龙刀誓杀暴虐害民的君主、诛灭贪官污吏,千年百年,此志不变。”说着从腰间拔出屠龙宝刀,提过一张梨木椅子,大声道:“我张无忌身为中华明教教主,对着我中华明教千万好兄弟,谨此立誓。若违此誓,明教千千万万兄弟以我为敌;我若违此誓,有如此椅!”乌光一闪,屠龙刀一刀劈落,将椅子劈为两半。其实就是默认了朱元璋日后对已经的继续领导权,也是默认了让他称帝。

朱元璋他要的是帝位,他根本就不用明教教主之位。如此一来,只要他做好自己的皇帝,善待百姓,明教也不可能会去约束于他。张无忌若是要来杀他,那便是有违当日在濠州城立下的重誓,不但是他,明教都能与张无忌为敌。因此朱元璋犯不着一称帝,就去对付明教,就更不要说要去寻找张无忌,杀了早已退隐多年的他了。

至于朝廷后来同样镇压明教,那也是明教维护百姓,与朝廷有了利益的冲突,但那时像杨逍范遥等人,估计早已离世了多年,明教总坛中的领导班子,早已经没有了能人,朱元璋也才会肆无忌惮的去镇压。而退隐江湖多年的张无忌,那会估计也早已当了爷爷,即便知道明教被朝廷镇压,有了后顾之忧,他也拿不了朝廷怎么样。因此张无忌对朱元璋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个威胁。

何况张无忌和赵敏他们当日是知道朱元璋的用心不良的,对他们日后的隐居生活也可能会是个威胁。但着想于未来能与张无忌双宿双栖的赵敏,和无意于权力荣华的张无忌,最终还是选择了远离权力博弈的战场,寻找世外桃源,过上了隐居的生活。故而他们隐居的地方,必然是要让外人不能寻迹的,一是不让别人打扰他们,二是预防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的铲除后患。这个地方有可能是当时的北元蒙古,也可能是最理的冰火岛,反正就不可能是明朝的地方。

因此,即便是朱元璋后来真的想找到张无忌杀了他,那他也会像他日后的儿子找他的孙子那样,一辈子都不可能找到张无忌和赵敏。而张无忌照样还是过他与赵敏逍遥的世外隐居生活。

实际上,金庸先生通过新修版对结局一章原先设定的修改,就是想说明朱元璋得国靠的是自己,不再让他背负窃国的骂名。而且通过张无忌的那一通誓言,也是给出了各人最终的命运,那便是朱元璋好好做他的皇帝,而张无忌好好过他的退隐生活。权位方面,只要朱元璋善待百姓,两人各不再相关。即位之后的朱元璋对百姓好吗,当然是好的。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