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生活 > 正文

​父亲曾是文科状元,时隔22年,儿子成理科状元,直言秘诀:2个字

2023-12-08 21:53 来源:秀网 点击:

父亲曾是文科状元,时隔22年,儿子成理科状元,直言秘诀:2个字

蒙田曾经说过:“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延续,所受的影响,可能会远远大于长大后所受的客观环境影响,甚至有古话说“龙生龙、凤生凤”,也是在强调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得知儿子的高考成绩之后,曾楚元一家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仅拿到了691的高分,更是成为福建省的理科状元,而凑巧的是,在22年前,曾楚元的父亲是当年福建省的文科状元,而这样的“血脉传承”,更是让人对这一家的教育秘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面对采访,曾楚元直言,从小父亲只告诉自己两个字。

曾楚元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不普通的似乎是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尤为上心”。在同龄人还在跑闹的时候,父母尤为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从识字、算数到独立阅读,曾楚元在后来回忆道,那个时候父母其实没有多逼迫自己,反而是以身作则,引导自己的兴趣发展。当父母都在看书、写资料的时候,曾楚元也慢慢的被感染,坐在书桌前看自己的儿童连环画,等到长大一点后,曾楚元对话剧文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虽然父亲从事金融领域,但是对于儿子的爱好,却没有过多干涉,只是在他看书的时候,督促两句,要“读有多得,思有所感”,而不要随随便便的看书。父亲在工作上的拼搏、认真的精神,鼓舞了年纪尚幼的曾楚元,让他意识到,如果想要像父亲一样,工作上“有所成”,那么只有不断努力的读书,不断的付出。等到上学后,曾楚元在学习上,似乎也沿袭了父亲的“拼搏”精神,为了一道难题,可以较上几个小时多的劲儿,甚至错过吃饭的时间。

在曾楚元看来,读书这件事,不仅拼的是天赋,更拼的是“逼自己一把”。在刚上高中的时候,由于英语成绩不好,所以额外报了补习班,但是在第一次随堂小考的时候,却因为满卷子的红叉而备受打击。狠下决心后的曾楚元,每天都拿出1个小时专门用来学英语,一点点的硬啃,终于在高考的时候,英语获得了147分的好成绩。

在得知成绩后曾楚元,有次分享经验的时候谈到,父亲带个自己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所谓的“遗传”,更重要的是“拼搏”两个字带给自己的勇气与决心,面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曾楚元同样充满了信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自己始终都会记得那支撑着自己走过最枯燥岁月的两个字。

精彩文章回顾:

每1718人有1人能上清华北大,而平均每50考生4人可上一本(重本)

粗心是性格原因?衡中数学老师:我用3个技巧,解决学生粗心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8-15岁,请重视1个科目学习!不然很难考上好大学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