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丨科考队眼里的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增加了、水更清了
全国生态日丨科考队眼里的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增加了、水更清了
8 月 15 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此时,一支科考队伍正在青藏高原北部的阿尔金无人区,对阿其克库木湖和鲸鱼湖开展采样工作。此次科考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以下简称:地湖所)牵头开展 " 湖泊演变及气候变化响应 " 专题研究,针对青藏高原湖泊开展了详细的水量、水质和生态系统考察。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状况向好
青藏高原横跨西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甘肃六个省区,约占我国 1/4 的国土面积。这片高原的平均海拔达到了 4000 米,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都发源于此,因此这里也被称作 " 亚洲水塔 "。夏季,是青藏高原最美的时节,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或如翡翠碧绿,或如宝石湛蓝,澄净湖水倒映着远处的雪山,天空鸟群翔集,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青海湖
2023 年 7 月,地湖所的队伍再次出发,前往青藏高原开展科考。" 这项科考已经持续 5 年了,每年我们都要在高原工作两个月,今年的重点是青海湖、黄河源,以及阿尔金无人区。" 地湖所研究员施坤担任科考队的队长,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无论是数据分析,还是肉眼看到的景象,这里的生态都有可喜的变化。" 我们在科考的路上,经常能看到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今年我们在青海湖、星星海两处湖泊,还看到了大量湟鱼。有了鱼群,还吸引来大量鸟类。"
△扎陵湖和鄂陵湖
扎陵湖、鄂陵湖的生态环境,给施坤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两个湖泊处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它们是黄河干流源头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两湖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到 10 公里,素有 " 黄河源头姊妹湖 " 之称。在这里,科考队发现湖边牧草生长茂盛,浮游生物丰度较高,以哲水蚤为优势种。湖面上飞翔的鸟类群集,这表明水域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当高。
△施坤
这支科考队伍的重点工作都是围绕着 " 水 "。施坤介绍,科考队的工作涉及水质、水生态的采样。" 分析水的透明度、氮磷指标、微生物和藻类的情况 ……" 他介绍,最艰苦的工作就是底泥采样。很多高原湖泊属于 " 构造湖泊 ",深度能达到上百米,他们划着小艇来到深水区,把沉积物取样钻放下去,再拽动缆绳提上来,高原空气稀薄,队员们常累得气喘吁吁。" 有些时候,低估了湖水深度,放了上百米的绳子,辛辛苦苦拽上来,发现什么都没采到,还得重来。"
科考路上,多变的天气暗藏危险
高原风景美丽,但处处隐藏风险,科考队 5 辆车上装载了门类齐全的物资,但无人区里路况复杂,经常会遇到陷车等突发情况。特别是在一些无人区里,手机失去信号,科考队只能通过卫星电话向后方报平安。
由于工作强度很高,大家到晚上都是累得倒头就睡。施坤今年本来也想去阿尔金无人区,但在结束黄河源的湖泊考察后,他就被队员们劝回来了。施坤解释," 我有高血压,阿尔金无人区的条件更艰苦,一旦身体出问题,根本没办法及时施救,会拖累队伍。"
△科考队乘坐小艇下湖采样
科考队最怕的还是在湖里遇到强对流天气,短短十几分钟,就能从大晴天变成狂风冰雹。今年,科考队在青海湖考察时借到了一艘大船,前往湖心采样。原本,大家都以为这会比平时的工作轻松些,可没想到还是遇上了大风,船只猛烈颠簸,不少队员都因晕船呕吐不止。
△湖中采样
" 这还算好了,晕船呕吐难受一阵子,也就过去了。前几年,我们在西藏纳木错采样时,才是真的危险。" 施坤说,当时他们在湖里遇到了狂风,皮划艇还漏气了。" 我不停用打气筒给皮划艇补气,队员奋力往岸边划,但风太大了,很难靠岸。当时,我们都以为回不来了,最后能脱险真的是走运。"
水多了,水更清了
工作虽然艰苦,但科考队员们都为获得的一手数据而欣喜。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湖泊数量多、面积大,湖泊水资源储量占全国 70%以上。近年来受气候暖湿化的影响,青藏高原湖泊数量、面积、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我的研究方向是用卫星遥感的方式监测水质,通过对比近 30 年的遥感数据,能发现青藏高原的水域面积大了、水也更清了。" 施坤介绍,以甘肃与青海交接的苏干湖为例,近 30 年高原湖泊的透明度增加了约 30%,可视深度增加了六七十厘米。他分析,水域面积增加,是因为环境整体变得湿暖,降水与冰川融水共同作用,让湖泊越来越大。湖泊周边的植被越来越好,让水汇入湖泊时带入的泥沙减少,造成了水越来越清。
虽然环境呈现出总体向好的趋势,但施坤还在关注着水中微生物的变化,他表示,高原紫外线辐射强烈,湖水透明度增加,可能隐藏着微生物遭遇紫外线损害的风险,这需要持续观测和研究。
年年上高原,施坤也对青藏高原充满感情。" 高原上每一个湖都是宝贵的生态资源。" 他举例道,柴达木盆地总体是沙漠戈壁的地貌,如果走着走着能看到草场,再往前走,就一定能看到湖。湖不仅是孕育了水生态体系,也对高原的陆地生态环境起到了支撑作用。目前,科考工作还在继续,预计队员将于 8 月底全部返回。
现代快报 + 记者 是钟寅 通讯员 孙昊 / 文 奚和平 /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陈海静)
-
- 世界十大品种名马(10种世界知名的马)
-
2023-08-15 07:27:28
-
- 世界上有三眼女尸吗(死后被丈夫制成标本展览153年)
-
2023-08-15 07:25:24
-
- 世界最全的未解之谜真相(30个震惊世界的未解之谜)
-
2023-08-15 07:23:19
-
- 世界最好的孕妇奶粉排行榜前十名(孕妇奶粉排行榜)
-
2023-08-15 07:21:15
-
- 世界上稀有的四种犬种(2022世界上最受欢迎的13种昂贵犬种)
-
2023-08-15 07:19:11
-
- 世界动漫公司排行榜前十名(国产动画公司大)
-
2023-08-15 07:17:06
-
- 世界上最令人信服的ufo事件(UFO是现代才有探秘)
-
2023-08-15 07:15:02
-
- 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世界上最聪明的十大动物)
-
2023-08-15 07:12:57
-
- 全球粮食危机愈发严重(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
2023-08-15 07:10:53
-
-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人性实验(最著名的10个经典思想实验)
-
2023-08-15 07:08:48
-
- 内蒙古最新任免公示公告(内蒙古最新人事任免)
-
2023-08-14 19:16:51
-
- 英国复古裙怎么穿(苏格兰裙子简史)
-
2023-08-14 19:14:35
-
- 香港四大探长晚年(60年代称霸香港的一代枭雄)
-
2023-08-14 19:12:19
-
- 俄乌冲突三阶段目标(俄乌冲突到了关键节点)
-
2023-08-14 19:10:03
-
- 美国历任总统大全(美国历任总统都是谁)
-
2023-08-14 19:07:48
-
- 西安地铁票务规定(西安地铁调整免费退火车票)
-
2023-08-14 19:05:32
-
- 天津一日游必去景点古镇(天津周边古镇一日游)
-
2023-08-14 19:03:16
-
- 京杭大运河边流传的民间故事(每天一个运河故事)
-
2023-08-14 19:01:00
-
- 贵州老农养地牯牛(一株重达上百斤)
-
2023-08-14 18:58:44
-
- 重庆龙洲湾最新消息(重庆板块未来发展之龙洲湾)
-
2023-08-14 18: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