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社会 > 正文

​赚钱的谷歌,留不住人

2023-08-01 23:37 来源:秀网 点击:

赚钱的谷歌,留不住人

还要给硅谷作嫁衣吗?

谷歌和微软在同一天发布财报,可谓是继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大战社交媒体后,科技界最精彩的一出戏。

从财报的表现来看,谷歌的确是 " 赢麻。

据财报,谷歌 2023 年第二财季(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实现营收 746 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的 728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净利润为 183 亿美元,也比市场预期高 1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

其中广告业务止住了连续两个季度的下跌,广告营收高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 3.3%。谷歌云营收增长 28%,营业利润 3.95 亿美元,由负转正,去年同期为亏损 5.9 亿美元。

相比之下,微软 2022 年第四财季(同样截至 6 月 30 日)营收和净利润也均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增长,且高于市场预期,但营收的增长不及去年同期的两位数。更不祥的是,微软智能云业务营收环比下降 8%,核心的 Azure 云服务收入增速放缓至 26%,低于上一季度的 31%,呈逐季放缓趋势。

自 OpenAI 发布 ChatGPT、微软豪赌 AI 之后,微软和谷歌两大科技巨头就陷入激烈的 AI 战。从最新财报来看,微软的资本支出大幅上升 30%,已达到创纪录的 89 亿美元。

而谷歌这边,资本支出 68.9 亿美元,仅比上一季度的接近 63 亿美元高不到 10%,远低于市场预期 80 亿美元。

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反馈。财报会议后,微软股价一度下跌约 4.15%,而谷歌股价盘后上涨近 7%。

因 AI,本次 " 财报对决 " 备受瞩目,而且不管是谷歌还是微软,都在财报会议上强调 AI,接下来的日子,AI 也依旧会是重中之重。

但 AI 的贡献,在两家的财报之中几乎没有体现,未来的货币化是否能成功也让市场存疑。

谷歌虽然交出了业绩全线飘红的财报,但难言高枕无忧。实际上,在战略出现大调整的 2023 年,谷歌面临巨大的挑战,光鲜成绩单的背后依然有着隐忧。

A

和微软相比,谷歌这次在财报会议上对 AI 的提及较为克制,但明确表达了在 AI 领域持续前进的决心。

" 这是我们作为 AI 优先公司的第七年,我们直观地知道如何将 AI 融入我们的产品中。"" 这些进步为重新构想我们的许多产品提供了机会,包括我们最重要的产品:搜索。"A 谷歌 CEO 桑德尔 · 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

对于正在进行的和即将采取的行动,皮查伊也透露了几点。搜索生成体验 SGE 正在小规模测试,表现好于预期、聊天机器人 Bard 已在全球多地区使用。

安卓 14

接下来,Gemini 将帮助谷歌重新构想很多产品,这是谷歌大脑和 DeepMind 合并后研发的大语言模型。此外,Android14 也将接入生成式 AI。

谷歌的广告业务占总营收 80% 以上,是其支柱业务。这与微软不同,微软超过 40% 的收入来自智能云业务,搜索和新闻广告的占比不到 10%。

这就意味着,对谷歌来说,AI 不仅要为广告提供服务支持,还要在 C 端产品中拥有足够好的货币化能力,以代替原有搜索模式能带来的广告收入。而微软则强调的是 AI 在云生态中的融入和助力。

在电话会议中,分析师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谷歌搜索引擎的新形态,是否会侵蚀其收入?

皮查伊对该问题的回答是,谷歌在广告转型方面经验丰富,将继续在新搜索引擎中改进广告格式。

这并不容易。微软自 2 月以来已经在测试新搜索体验下的广告,但尚不算成功。上个月,有用户发现在微软 Edge 浏览器中搜索谷歌浏览器 "Chrome" 时,会得到一个酷似必应机器人回复的卡片,但实际上这是一则 " 必应:不仅仅是搜索的搜索引擎 " 的广告。在用户的质疑之下,微软已经删除了这则广告。

如何在全新的搜索体验中插入广告,保证不侵蚀其原有收入,谷歌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另一方面,谷歌本季度优秀的成本控制,也未必能持续到下一季度。

对季度资本支出低于预期,谷歌首席财务官露丝 · 波拉特回应分析师时表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降本增效、优化办公设施;二是推迟了部分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她接下来表示,公司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对 AI 领域的支持。预计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在下半年持续增加,并在 2024 年继续增长," 希望能抓住当前在 AI 领域所看到的投资机遇,包括 TPU 投资、GPU 投资以及数据中心扩容 "。

B

抛开财报来看,谷歌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长久以来,不管是人才还是研究成果,谷歌没少给硅谷 " 做嫁衣 "。如今 AI 竞赛激烈,谷歌要改变吗?

先说人才。

一方面,在掀起 AI 创业潮的硅谷,谷歌成了薅人才的首要目标。

两周前,马斯克官宣成立 xAI,公布的 12 名成员中,有 7 位此前都是在谷歌或谷歌旗下 DeepMind 任职。其中领头人巴布什金(Igor Babuschkin)在谷歌学术上引用已有超过 1.7 万次,先是跳槽去 OpenAI 干了两年,跳回 DeepMind 不到一年就离开,随后加入了 xAI。

马斯克

OpenAI 也很典型,今年 2 月,谷歌失去高级研究科学家 Jason Wei 和 Hyung Won Chung,随后二人均宣布加入 OpenAI。媒体去查时发现,那几个月 OpenAI 已经陆续从谷歌挖走了至少 12 人。

光是 ChatGPT 发布界面中的 " 致谢 " 部分,就出现了 5 位前谷歌大脑的研究员。

就算是不被竞对挖墙脚,在 AI 巨变之中,谷歌的高级人才也坐不住,离开的离开,创业的创业。

今年谷歌最惊人的人才流失,莫过于 "AI 之父 " 杰弗里 · 辛顿(Groffrey Hinton)的辞职。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2018 年图灵奖得主之一已经加入谷歌 10 年,深度参与到将神经网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浪潮中。辛顿表明了原因:担忧 AI 未来发展的方向,甚至表示对自己一生的工作后悔。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事件,是 "Transformer 八子 " 中的最后一位也离开了谷歌。

2017 年,谷歌发表重磅论文,提出 " 自注意力 " 的革命性概念,成为 Transformer 模型的核心部分。而论文的八位作者就被称为 "Transformer 八子 ",该架构成为 AI 领域的重大突破,席卷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

而这八子,目前已经全部出走,其中 1 位加入 OpenAI,另外 7 人全部自己创业。他们创办的企业大多已经崭露头角,如 Essential.ai、Character.ai、Cohere 等,Cohere 的估值已经有 20 亿美元,被称为为数不多在技术层面能与 OpenAI 竞争的 AI 企业之一。

就连 7 月初以 13 亿美元融资震惊四座的 Inflection.AI,其创始人之一兼 CEO 穆斯塔法 · 苏莱曼(Mustafa Suleyman),也是去年才从谷歌离开。他原本是 DeepMind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一个不利的信号是,谷歌一年一度的员工调查 Googlegeist 显示,2022 年认为自己薪酬总额有竞争力的员工较上年同期下降 12%,已经不过半。而在今年,谷歌罕见地推迟了 Googlegeist 的调研。

在鼓励学术研究的谷歌积累了丰富经验的 AI 人才,正在这场 AI 浪潮中出走,四散硅谷开花结果。

科技公司的高人才流动率本是正常事,但在关键领域的高级人才的频繁流失,却是谷歌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C

谷歌不仅在人才方面给硅谷作嫁衣,在 AI 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是。

谷歌在 AI 领域的领先地位一直有目共睹,也正因为此,谷歌在 ChatGPT 推出、微软挑衅之后才姗姗来迟加入战斗,才格外令人意外。

这种 " 迟钝 " 是有原因的。谷歌在 AI 领域的产品落地上一向谨慎,除了出于公司和 AI 安全的考量,还有另一种解答——谷歌有点 " 大公司病 "。

谷歌有十几万名员工,其中有超过 7000 名从事 AI 工作。根据外媒的一篇报道,谷歌的前科学家和工程师透露,庞大的规模意味着任何创意都要经过多层确认。

Illia Polosukhin

将创意转化为产品的门槛也格外高。"Transformer 八子 " 中的 Illia Polosukhin 透露,从前在谷歌,同事告诉他:" 除非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业务,否则谷歌不会采取行动。" 但建立这样的业务往往又需要不断地迭代和试错,谷歌并不总能容忍。

" 某种意义上,这家公司成了自身成功的牺牲品。" 外媒评价道。

在瞬息万变的 AI 竞赛中,身子笨重、缺乏冒险精神的玩家也许从一开始就慢了半拍。更糟糕的是,其他玩家也许正是用着谷歌的研究成果起步。

Transformer 石破天惊,作者们看着他们的想法被其他人应用到一系列产品中,从 OpenAI 早期版本的 ChatGPT 到 DALL-e,从 MidJourney 的图像生成工具到 DeepMind 的蛋白折叠系统 AlphaFold。

谷歌与全世界分享,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寻常的。科技公司经常开源新技术,以获得反馈、吸引人才和建立摄取。但问题在于,当全世界都在利用这项成果的时候,Transformer 在谷歌却处于相对的休眠状态,很长时间以后才应用到谷歌翻译和语言模型 BERT 上。

谷歌也一直没有将其部署在开放测试的聊天机器人上。直到 ChatGPT 推出,其中的 T 正代表 Transformer,OpenAI 不仅挖谷歌的人,也用谷歌的研究成果,加上其与微软的联手,才终于触发了谷歌的 " 红色警报 "。直到今年 3 月,谷歌才推出了聊天机器人 Bard。

当然," 大公司病 " 并不好治,谷歌也可以选择走向封闭。不共享,没烦恼?

据华盛顿邮报,今年 2 月时任谷歌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 Jeff Dean 向员工宣布:他们不得不推迟与外部世界分享自己的工作。

多年来,Dean 一直把人工智能部门当大学管理,鼓励研究人员大量发布论文。但据这篇报道,Dean 在一次会议上提到了 ChatGPT 之 T,并告诉员工,谷歌将利用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现,只有在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后,才会共享论文。

这或许意味着,为了抵御灵活的对手,谷歌已经进入了防御模式。

不过,在本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谷歌 CEO 皮查伊简称,未来谷歌会继续坚持开源:" 从长期来看是非常有利的 "。

在这次漂亮的季度财报之后,谷歌想维持住荣耀,还面临诸多挑战。而留给谷歌的时间,不多了。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