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社会 > 正文

​冲刺 4000 万台!华为 5G 王者归来?

2023-06-14 04:06 来源:秀网 点击:

冲刺 4000 万台!华为 5G 王者归来?

沉寂多时的华为手机,最近两年终于找回了一点存在感。虽然根据 Counterpoint 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仅有 650 万台,市场份额位列国内第六、全球第十,但已经比低潮期好了许多。

当然,650 万台这个数据,肯定无法满足华为的野心。6 月 11 日,有产业链人士向媒体爆料,华为已在近期将 2023 年手机出货量目标从 3000 万台上调至 4000 万台,去年的总出货量则为 2800 万台(Omdia 统计口径)。

截止发稿时,华为尚未对上调出货量目标的消息作出回应。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种种迹象表明华为手机已经熬过最艰难的时刻,准备吹响全面反攻号角。比如今年上半年加快了新品发布节奏,截止目前已经先后推出 Mate X3、nova11 和 P60 系列多款新品,覆盖中、高端市场多个价位区间。

想深一层,华为回归主流舞台,对用户、对手来说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如同一潭死水的智能手机市场需要新的刺激,华为,就有望成为那个备受期待的 X 因素。

(图片来自华为官网)

华为手机此前遇到问题,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制裁带来的全方位技术封锁——尤其是 5G 芯片禁令,让其丧失了继续深耕高端市场的底气。

在去年的华为年报发布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谈到 5G 技术封锁对华为手机业务的影响。想恢复 5G 手机生产,华为只能等禁令解除," 只要美国肯卖给我们 5G 芯片,我们就能制造 5G 手机 "。

无奈之下,这几年华为只能将重心放在 4G 手机身上。徐直军也表示,华为去年推出的新品在屏幕、摄像头等环节做了大量改进,目的是让更多消费者为高端 4G 手机买单。

但和 5G 相比,4G 已成昨日黄花,增长潜力、价位、用户认可度都渐渐拉大差距。

中国信通院在今年 1 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 年国内 2G、3G、4G 用户将加速向 5G 转移,预计到 2025 年 5G 用户渗透率将超过 50%,实力天平彻底反转。过去一年,5G 手机出货量达到 2.29 亿部,占比超 80%,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基本完成从 4G 向 5G 的过渡。

如果信通院的预测成真,留给华为追赶 5G 风口的时间就只剩最后几年了。如今各大手机厂商已经纷纷将重心转向 5G,任华为技术再好、屏幕和影像等功能再强,也很难凭一己之力对抗时代潮流。

从这个角度看,华为突然被爆上调出货量目标,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技术上的突破——被卡了半辈子脖子,华为终于靠自己努力攀过 5G 这座高峰了?

往前追溯可以发现,这不是华为第一次传出重启 5G 手机的消息。6 月初,Counterpoint 在其全球智能手机 AP 应用处理器市场统计报告中提及华为海思的新动态,并预测海思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布 5G 麒麟芯片,由中芯国际代工,基于 N+1 工艺打造。

横向对比,这款传说中的 5G 麒麟芯片和苹果、高通、联发科的高端芯片有较大差距。中芯国际的 N+1 工艺性能优于 14nm 制程,逻辑面积、功耗、SoC 面积等基本可以对标 7nm 制程。但高通预计明年发布的骁龙 8G4、苹果的 A17 系列处理器都将采用台积电 3nm 先进制程。

工艺上的差距,限制着麒麟 5G 芯片的功耗,也削弱了华为 5G 手机的吸引力。不过对于面临重重考验的华为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好的开始,现在所有人都将目光瞄准预计 9 月发布的 Mate 60,翘首期盼麒麟芯片的回归。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任正非在去年留下了一番经典 " 寒气 " 论。喊着将 " 寒气传给每一个人 " 的任正非,确立了华为已守为主的策略,不过度追求扩张。如今华为手机调高出货量目标,则传递了截然不同的信号——这是反攻前兆。

然而,华为想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并不容易。先不说传闻中的 5G 麒麟芯片能否顺利落地,市场大环境的恶化就足够所有厂商头疼。一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逆市大涨 41%,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低的基数。正处低谷的智能手机市场能否承载华为膨胀的野心,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手机市场现在有多低迷,已不用赘述。除了出货量五连跌之外,换机周期延长更令人担忧,毕竟这意味着市场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缺乏增长势能。

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发布的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0 年我国消费者换机周期为 25.3 个月,同比延长 0.7 个月,一时间舆论哗然,也揭开了智能手机市场衰落的序幕。到 2022 年,这个数字已经陡然上升至 43 个月,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Counterpoint 曾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行业理想的换机周期是 18 个月,一旦超过这个数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库存系数都将上升,并给后续的生产、研发带来诸多挑战。如今的换机周期已经达到理想水平的 3 倍左右,厂商的业绩和消费者换机欲望一起跌至冰点。

然而,如果单看 618 战绩的话,几个头部厂商的表现不乏亮点。至少从厂商费尽心思心思设计的战报来看,几乎人均冠军:

魅族 20 斩获天猫 3000 元档手机热销、好评双棒 TOP 2;Redmi 10A 和 Redmi Note 11 分别或京东 500-999 元价位、1000-1499 元价位销量第一;小米宣称包揽各平台 6 月 1 日开售首日销量(或销售额)第一;iQOO Neo 8 系列则拿到京东、天猫拼多多和抖音四大平台新品手机销量冠军……

不过见惯了品牌方宣传套路的用户也学精明了:只要定语加得够多,谁都能拿第一。如今即便是小白也会在知乎、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寻找购机建议,不会再盲目迷信爆款和销量,厂商的战报已无法承载太多价值。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厂商更应该从畅销机型、口碑等维度判断用户喜好的变化,为下一阶段的研发、生产做准备。

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中端和入门级机型重获大众关注,过去一年充当主角高端旗舰机型反倒热度下滑了不少。5 月 31 日,vivo 赶在 618 大战前发布了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 vivo S 17 系列,荣耀在前一天刚发布了 90 和 90 Pro 系列,OPPO Reno 10 则在 5 月 24 日登场亮相,随即无缝衔接参与 618 大促。

从售价就能看出,这几款新品都瞄准中端市场:OPPO Reno 10、荣耀 90 和 vivo S17 起售价都为 2499 元,顶配版的 Reno 10 Pro+ 为 4299 元,荣耀 90 Pro 才不过 3899 元。从厂商的宣传中也能看到,OPPO 前期发布的战报全部以 Reno 10 系列为主角,真我、Redmi、魅族的主力产品也全都聚焦中端价位。

厂商将焦点从高端旗舰手机转向中端机型,背后有多重考量:比如遵从消费降级的大趋势,忌惮苹果在高端市场的恐怖统治力等等。但最核心的原因,相信还是高端之路走得不顺畅——尤其是缺乏真正的技术创新。

最近几年每当谈到换机周期延长、出货量下滑等话题的时候,技术瓶颈总是被提及最多的原因。仔细回顾各大厂商近年的高端机型就能发现,提供溢价的关键词几乎都离不开这几个:影像功能、折叠屏、5G 通信信号和自研芯片。

通信信号自不必说,在华为的牵头下,各大厂商纷纷将卫星通信功能视作重要卖点,争取一起 " 捅破天 "。今年 2 月,有消息称高通正在和 OPPO、小米、荣耀合作开发可应用于智能手机的卫星通信技术,联发科、三星也有类似的计划。

OPPO 则是影像旗舰的忠实追随者,在今年 3 月发布的年度旗舰 Find X6 系列主打 3 颗 50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分别为大底广角主摄、超广镜头和超光感潜望式长焦镜头),同时搭载 OPPO 自研的马里亚纳 X 芯片。

不久前,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还用 OPPO Find X6 Pro 给埃隆 · 马斯克的母亲梅耶 · 马斯克拍了一组肖像照并在各大渠道广泛传播,该系列产品的宣传重点不言而喻。

至于在去年一口气连发 43 款新机的 vivo,今年稍稍放慢了节奏,但 " 万元机 "vivo X Flod+ 带来的震撼仍未消失。今年推出的 vivo X Flod 2,同样在折叠屏上大做文章,将宣传焦点放在折叠模式、厚度、重量上。新机采用的 5mm 直径水滴铰链较上一代产品提升 0.4mm,折痕更浅、折叠也更平整。

但现在,这些故事越来越难讲出新意了。OPPO 已率先放弃自研芯片计划,哲库一夜解散给业界带来极大震动。卫星通信信号的实用性则一直饱受争议,如果要比拼 5G 信号的话,全行都在采用高通的 5G 基带芯片也没法玩出什么新意。就连一度被视为行业救星的折叠屏,都走向了衰退之路。

DSCC 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环比、同比分别下滑 39% 和 8% 至 193 万部,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录得同比下滑。DSCC 去年年底的报告指出,2022 年全球共上新了 19 款折叠屏手机,这个数字预计在今年增长至 37 款,出货量预计为 1900 万台。但如果维持一季度这个成绩,想实现目标难如登天。

除了影像功能、卫星信号、折叠屏,再往前数,能引发大众热议的创新功能恐怕就是苹果的灵动岛了——只不过用户评价也是毁誉参半,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样一看,各大厂商一直被诟病挤牙膏真不冤枉。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高端手机的价值无可取代,厂商肯定不会放弃这块高地。想唤起用户的换机欲望,就只有一条路:走出舒适区,探索更多未知领域、实现真正的技术创新。

头部厂商当然不会忽略用户的诉求,目前也在积极寻找突破口。比如华为花更多时间改善鸿蒙系统的流畅度,提高汽车、家电产品装机量以加大试验频率。苹果仍未舍弃 5G 芯片梦,高通 CEO 安蒙此前已确认 iPhone 15 将成为高通 5G 基带芯片在苹果的绝唱。

从系统到芯片,再到近期大火的 AI,智能手机其实不缺创新方向。厂商只有摆正心态、坚定投入,才有希望走出当前困境。

今时今日,我们很难再用单一的标签在描述华为。赖以发家的运营商业务自不必说,华为仍是国内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巨头;面向消费端的各项业务中,汽车、全屋智能存在感越来越高,手机反倒成为最低调的存在。

但在不少用户眼里,华为手机仍是特殊的一员。作为国内第一个有能力叫板苹果、三星的高端市场玩家,华为不仅是国产高端旗舰手机的探路者,也一度承载着打破国际巨头技术封锁的使命。

如今重整旗鼓的华为手机,想追上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并不容易。不过勇敢迈出重启第一步已经非常不容易,相信用户也愿意给华为更多信心。只是市场竞争太惨烈,留给华为的时间不会很多。

传说中的 5G 麒麟芯片能否如期上线?相信我们很快就会知道答案。

风险提示: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