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head.htm
句库侠 > 社会 > 正文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中欧之间的合作,未来还有更多对话空间

2023-04-17 19:00 来源:秀网 点击: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中欧之间的合作,未来还有更多对话空间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通讯员 姚越梅

2023 年开春,多位欧洲领导人陆续登上前往北京的航班。4 月 5 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专机飞抵北京,开启了他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与他同期到来的,还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欧洲领导人的中国行引起了多方关注。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 周年的背景下,中欧一系列高层互动有其重要意义,也是中欧各领域交往加速重启的积极信号。中国与欧洲未来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合作?欧洲企业对于中国最感兴趣的地方在哪里?日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 rg Wuttke)与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兼华南分会主席高志豪(Klaus Zenkel)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之间,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还有更多合作与对话的空间。

谈贸易往来:

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有更多合作空间

" 终于有机会在线下和大家会面,而不是在网络会议中,实在是太高兴了。" 伍德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很高兴有机会与记者 " 面对面 " 交谈,在他看来,这意味着生活中的一切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 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据统计,2022 年,中国共有 6400 万个集装箱运往欧盟国家。" 在谈到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时,伍德克在采访中至少 3 次提及 "6400 万 " 这一数字。他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受到当地民众的极大欢迎。但他同时也指出,去年欧盟国家运往中国的商品是 1600 万个集装箱," 我认为,中国仍有巨大的空间,进口更多的欧洲商品。"

近年来,中欧贸易规模稳步增长。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比分别为 15.4%、20.8% 和 9.0%。2019 — 2022 年,中欧货物贸易额由 5596 亿欧元增长至 8563 亿欧元,年均增长 15.23%,其中 2022 年增速高达 22.8%。

此外,中欧双向投资较快增长。2022 年欧盟对华投资额同比增长 92.2%,其中德国对华投资增长 52.9%。根据欧盟数据,2021 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额达 90 亿欧元,同比增长 38.5%,较 2020 年有明显增长。

在谈及中欧双方未来的合作空间时,伍德克表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汽车电池以及汽车软件的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欧洲的车企可以从中国学习到很多内容。但值得留意的是,欧洲在高档车领域依然占据主要市场。我认为,中欧双方在汽车制造领域既是竞争对手,但在破解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这一难题的道路上,双方也是共同探索的伙伴。" 伍德克表示。

在采访中,伍德克还提到了中欧企业在绿色能源相关产业的合作前景。他表示,太阳能和风能对一个清洁、气候友好的未来至关重要。" 中国是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的研发与生产的佼佼者。目前欧洲企业在中国购买了为数不少的相关设备,我们同时也考虑在欧洲境内生产。希望有更多中国相关企业到欧洲进行投资。" 在绿色能源相关产业方面,伍德克表示,中国氢能技术发展较快,双方可以交流学习。

伍德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此次访华期间也特别关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议题。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冯德莱恩在中法欧的三方会晤中表示,欧方祝贺中方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赞赏中方为减少碳排放所做努力,希望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谈大湾区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潜力无限

在谈到今年开春后陆续有外国政要到访广东的 " 盛况 ",伍德克笑言," 广东的美食与气候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此外,他认为,广东吸引外国政要频频来访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粤港澳大湾区。他说:" 广东有很好的商业氛围和基础。从人口数量上看,广东有超过 1 亿人口,相当于欧洲某些国家的人口数量。广东的 GDP 也非常惊人,仅深圳一座城市的 GDP 就相当于南非的体量。"

" 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别的区域所不具备的优势。不同的商业文化在这片区域内交融,不同的货币在这一区域流通。这很复杂,但同时也意味着充满了潜力和机会。" 伍德克说," 粤港澳大湾区的潜力正待挖掘,这也是这片区域的挑战所在。"

伍德克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德国巴斯夫集团全球副总裁和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代表。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潜能时,他也提到了去年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约 100 亿欧元的这一项目,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他表示,湛江拥有非常棒的港口,是中国最好的港口之一。他所在的巴斯夫集团所生产的产品,被称为 " 工业中的工业 "(the industry of industries)。" 我们是更好的汽车、更好的飞机、更好的绝缘材料等供应链的起点。" 伍德克表示," 广东早就意识到要启动工业化,就需要与埃克森美孚、巴斯夫这些拥有最新技术的可靠伙伴建立联系。" 他还提到,在这一过程中,如巴斯夫这样的企业,能与中国企业一起,助力中国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 2022 年 5 月发布的《碳中和:欧洲企业助力中国实现 2060 愿景》报告显示,超过 75% 的在华欧洲企业认为中国能够实现 2030 年前 " 碳达峰 "、2060 年前 " 碳中和 " 的目标。伍德克指出,欧洲企业必须与中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以确保子孙后代继续享有这颗蓝色星球。

谈文明互鉴:

中欧之间有更多交流机会

除了商业、贸易、产品和投资外,伍德克表示,中欧之间可以在文化、旅游、交往上做更多的努力。他说:" 中国可以考虑在进口欧洲电影方面有所突破。此外,我们也非常欢迎中国艺术家到欧洲。"

此外,他还提到旅游市场的变化。今年 3 月 15 日起,中国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第二批)出境团队旅游和 " 机票 + 酒店 " 业务;进一步调整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便利中外人员往来。

伍德克在采访中多次谈到了海南岛旅游市场与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发展,也将为中欧之间的合作带来机遇。他表示,在欧洲人擅长的领域中,一定会有奢侈品。" 中国的海南,对于欧洲的奢侈品行业而言,是一个新的指标。我们希望在这一方面有更多的合作。此外,当中国的游客,去到欧洲,我们希望大家除了消费,也能在旅游中感受欧洲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欧洲游客来到中国旅游,也是同样的。在这一过程中,大家有更多了解对方文明的机会。" 伍德克说。

他还特别提到,随着中国出入境游市场稳步恢复,必然有不少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其中可能会面临电子支付的问题。在众多外国游客尚未适应电子支付的情况下,中国的旅游业可能应该对此提出应对方案。

在谈及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伍德克还提到了青年学生的交流。他表示,对比当前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在中国的欧洲留学生并不多。他表示,此前在和深圳高校相关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和高志豪都提到,如果能重新开启暑期夏令营或是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学生提供在中国企业的实习或就业机会,将有助于进一步吸引欧洲青年来到中国。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

校对 | 彭继业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right.htm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