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社会 > 正文

​北上广深四大民航机场,谁会率先起飞?

2022-12-21 12:26 来源:秀网 点击:

北上广深四大民航机场,谁会率先起飞?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市值观察,作者 | 大师兄,编辑 | 小市妹

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比大多数人的预期都要更快一些,市场的反应也是立竿见影。

防疫 " 新十条 " 发布后,去哪儿数据显示,机票瞬时搜索量增长 7 倍,平台春运期间出发的机票搜索量达到 2019 年水平,为疫情以来的峰值。

随着出行的放开和航空业复苏,最近几年深受疫情困扰的机场,正在迎来重要的行业拐点,更重要的,是优质机场短期业绩反转的潜力和长期持续成长的价值。

北上广深四大民航机场,谁会率先起飞?

最难的三年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对航空业冲击巨大,机场受到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2022 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场行业旅客吞吐量 4.23 亿人次,同比下降 41.90%;飞机起降架次 569.60 万架次,同比下降 23.88%,分别位于 2019 年度同期的 41.50% 和 65.38%;

而主要位于一线城市的上市机场,受到的影响更大。

2022 年前 9 个月,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 2193.73 万人次,完成航班起降 22.15 万架次,只有 2019 年同期水平的 40.24% 和 60.56%;

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 1619.64 万人次、飞机起降架次 17.91 万架次,分别位于 2019 年度同期的 41.16%、65.25%;

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分别为 998.97 万人次和 14.89 万架次,位于 2019 年度同期的 17.25%、38.66%。

港股上市的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 1057 万人次,相当于 2019 年度同期的 40%。

机场的收入包括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前者包括飞机起降费、旅客服务费、安检费等,实行政府定价,后者包括广告、餐饮、免税等,实行市场定价。飞机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大幅减少,上市机场的业绩自然也不会好看。

今年前三季度,白云机场营收 33 亿,亏损 6.27 亿,而在疫情前的 2019 年三季度,公司的营收是 61 亿,净利润是 6.46 亿。

深圳机场营收 20.47 亿,亏损 8.9 亿,而在疫情前的 2019 年三季度,公司的营收是 28.1 亿,净利润 4.8 亿。

上海机场营收 41.29 亿元,亏损 21.03 亿元,而在疫情前的 2019 年三季度,公司的营收 82 亿,净利润 39.95 亿。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四大机场中,深圳机场前三季度的经营状况和业绩表现降幅最低,而上海机场降幅最大,这种差异跟旅客结构关系很大。

2019 年,上海机场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 3240.32 万人次,占当期旅客吞吐量比高达 42.55%,白云机场国际旅客 1871 万人次,首都机场 2391 万人次,占比也在 20% 以上,而深圳机场在 2019 年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 525.45 万人次,占比只有 9.93%。

疫情三年,中国国际航空业务几乎停摆,高毛利的机场免税等非航业务大幅萎缩,对国际旅客占比较大的机场显然冲击更大。

拐点将至

美国之前的经验显示,出行限制放开之后,积压的出行需求,短期内可能会呈现快速提升。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航空业同样跌至谷底,民航旅客量甚至不足 2019 年的 5%。直到今年 6 月之后,美国取消行前核酸阴性证明要求,民航旅客量开始快速恢复。

其中国际线是在 2021 年 11 月开放,国际旅客入境人次随后明显提升,仅半年左右时间,跨大西洋线恢复程度从 40% 提至 100%,恢复节奏上呈现了典型的 V 型反转。

随着国内疫情调控政策的不断优化,中国民航最近几个月也已出现一定程度回暖,今年第三季度,上市机场的运营数据相比 2 季度已经出现环比改善。

旅客吞吐量方面,深圳机场环比增长了 34%,白云机场增长了 148%,上海机场增长高达 1526%;起降架次方面,深圳机场环比增长 16%,白云机场增长了 92%,上海机场增长了 221%。三季度国际旅客出现大幅反弹,让之前大受影响的上海机场爆发出更强的短期弹性。

从长期来看,我国航空业的渗透率还有大幅提高的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还有超过 10 亿的人口没有坐过飞机,航空业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很多国人仍然认为坐飞机是比较高端的消费方式。

事实上,我国机票实行的是弹性化定价,淡季时价格非常亲民,甚至远远低于固定票制的高铁。在 " 共同富裕、扩大内需、消费升级 " 的政策基调下,未来老百姓坐飞机的频次必然会大幅上升。

作为航空服务业,机场显著受益于我国航空业持续繁荣的大趋势,特别是流量增长带来的非航收入增长,更为机场未来业绩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

疫情时期,海南离岛免税大幅加码,特别在箱包、手表、珠宝首饰热门品类大幅扩充,国人在境内免税店购物的习惯继续强化。

预计疫情之后,机场出入境免税市场的额度和品类会有较大规模放松,其中消费外流最为严重的箱包、手表、珠宝首饰等高端奢侈品领域将得到明显增强。

对于优质机场的流量价值,张坤曾经在点评上海机场时有过深刻论述:它本质就是一个微信,把所有的基础设施、跑道建好之后,就是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所有流量都可以变现,变现的形式可以是商业,也可以是广告。

他进一步解释机场流量的价值:第一,它的流量是独享的,没有人跟它竞争。第二,它的流量是零成本的,甚至是负成本的。第三,它的流量是被筛选过的,而且是在封闭的空间之内,乘客没法走,流量变现的单客价值是很大的。这种流量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变现方都是极其具有吸引力的。

张坤的流量说,不仅适用于上海机场,同样适用于其他优质机场。

群雄逐鹿

如果说中国上市航空公司是国航、东航和南航三强鼎立,上市机场则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

截至 12 月 19 日,上海机场市值接近 1500 亿,是白云机场的 4 倍,首都机场的 6 倍,深圳机场的近 10 倍。

上海机场的一枝独秀,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旅客结构。

比起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的互相分流,白云机场和深圳机场乃至香港机场的互相分流,上海机场身处中国最富庶的长三角地域,几乎独占了该黄金区域的优质客流。

以 2015 年 -2019 年数据来看,上海机场的国际旅客一直接近 50% 左右,而首都机场和白云机场不到 30%,深圳机场更是不到 10%。

更重要的是,上海机场的国际航班主要面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高端商务旅客较多,而深圳和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班主要面向东南亚等国,国际旅客的消费能力比上海机场有较大差距。

作为 A 股市场著名大白马,上海机场的盈利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几家机场。数量更为庞大的优质客流,以及市场化定价的非航收入,成为上海机场业绩胜出的重要保证。

在疫情之前的 2009 年 -2019 年,上海机场营收从 33.38 亿增长到 109.45 亿,增长不到 4 倍,而净利润从 7.06 亿增长到 50.3 亿,增长了 7 倍有余,利润增长远超营收增速。2019 年,公司净利润规模是首都机场的 2 倍,白云机场的 5 倍,是深圳机场的近 10 倍,利润优势也远超过营收规模的优势。

上海机场并非没有压力,因为其他机场的国际旅客人数也在不断成长,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竞争无处不在。

疫情前的 2017 年 -2019 年,深圳机场的国际航线旅客增速连续 3 年超过 30%,远高于同期上海机场平均 7.24% 的增速水平。

根据深圳市的规划,深圳机场到 2025 年旅客吞吐量将超过 7000 万人次,比 2019 年增长近 40%,其中国际旅客的吞吐量将超过 1000 万人,比 2019 年增长近 1 倍。

2016 年至 2019 年,白云机场国际旅客量从 1352 万人次提升至 1871 万人次,年均增速 11.5%,同样高于上海机场。

四大机场中,最大变数的可能是首都机场。

这家中国旅客流量最高的机场,最近几年在资本市场一直不受待见,市值低入尘埃。除了大兴机场对客源的分流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首都机场集团会从上市公司分流部分利润,最典型的就是免税扣点的分成,严重拉低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从长远来看,大兴分流了部分客源后,首都机场凭借更靠近市中心的地理优势,未来国际旅客占比可能会有较大提高。流量结构的变化,或许会让首都机场的未来业绩出现较大改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海机场并非止步不前。公司目前已经吸收合并上海虹桥机场,成为国内第一家有着两大国际机场的上市公司。两家机场合并之后,凭借流量互补和资源共享,上市公司的业绩规模无疑会继续做大。

从短期复苏弹性和长期成长确定性来看,受疫情影响最深的上海机场,无疑仍是国内最有优势的机场,没有之一。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