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诸侯国之楚国历史介绍 楚国国君世袭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之楚国历史介绍 楚国国君世袭列表
楚国,又称荆国。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鬻熊是上古
帝王
颛顼的后代,芈姓熊氏。
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颛顼帝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当成王时,封为楚子(意为楚地的子爵)。
据古书记载,楚,商朝晚期在荆山建国(今湖北武当山一带)。楚国自鬻熊以后楚君皆以熊为姓。到鬻熊第三世孙熊绎时,熊绎任周文王师(军队里的高级武官)。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熊绎于楚(今湖北姊归,居丹阳),故称楚国。楚国虽臣服于周,但因远离中原,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对周叛服不定,并经常同周王朝发生战争。公元前977年周昭王伐楚国,结果全军覆没,周昭王也死于汉水之中。
到第六任君主熊渠时,楚国开始向长江中游地区发展,那时,周夷王在位,因周王室衰弱,南方的诸侯小国都听从楚国的号令。公元前740年,楚国第十七任君主熊通因周王朝不给封号而自立为王,即楚武王。
楚国是周王朝各路诸侯中敢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称王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689年,楚武王的儿子出文王迁都于郢(今湖北荆州江陵区,楚国屡次迁都,凡迁入之地后来均称郢)。楚武王以后,楚国势力迅速增强,先后兼并了息、弦、黄、猱、邓、权、江、六、蓼、庸、赖、陈、舒鸠、蔡、唐、顿、胡、申、随、杞、莒等五六十个大小诸侯国。
楚国强盛时,疆域北起今陕西东南部,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湖北大部,南到洞庭、鄱阳湖一带;西到四川盆地东部、重庆涪陵和贵州中部。
春秋晚期,自楚康王开始,楚国长期内乱,国势渐衰。到楚平王时,为政暴虐,夺太子之妇,杀伍奢、伍尚父子,伍奢的小儿子伍子胥逃奔吴国。
公元前506年,楚平王之子楚昭王时期,伍子胥说服吴王阂闾伐楚,大败楚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攻入郢都,楚昭王逃入随国,派申包胥求助于秦国,第二年,秦国出兵救楚国,吴国被迫退兵。
战国早期,楚声王任用吴起变法,南收扬越,占领洞庭、苍悟,楚复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中期,战国时期,楚国向东发展,在公元前306年灭了越国后,疆土北到今山东南部、江苏、浙江、南到广西,几乎占据了整个南部中国。楚国第二十二任君主楚庄王时,势力达到顶峰,成为中原霸主。楚怀王时,秦国势力日益强大,对六国构成威胁,楚怀王联合魏、赵、韩、燕、齐等国合纵制秦,但收获甚微,楚军屡败于秦国,只好服于秦国。
战国晚期,楚国又背叛齐国而合于秦国,致使齐国联合了韩、魏两国于公元前301年大败楚军于垂沙(今河南唐河),第二年,秦国又攻楚国。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入秦国时被软禁,三年后死于秦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79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鄢都(今湖北宜城),次年破纪郢(今湖北荆州),尽毁都城,楚倾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濮阳)。楚国西部疆土虽已大部入秦国,但东部地域仍相当广大,还有相当强的实力。
到楚考烈王时,以春申君黄歇为相,一度富强起来,曾救赵败秦。公元前256年,楚国攻灭鲁国。楚考烈王死后,大臣李园杀黄歇立楚幽王,楚幽王死后,同母弟熊忧立,是为楚哀王。楚哀王仅立两个月就被庶兄熊负刍所杀,熊负刍自立为王。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王翦、蒙武攻楚国,破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楚王熊负刍,楚国灭亡。
楚国自公元前1042年熊绎开国,至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所灭,共传四十一王,八百一十九年。
楚国历史
熊绎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他们的创业历史是艰苦卓绝的。《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两言“筚路蓝缕”,皆指楚国熊绎至熊仪(若敖)、熊胸(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可见楚国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国君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稳定和对外发展。蚧冒之弟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时在公元前740年东周平王三十一年。这在楚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于郢,国势更加强大,江汉一带的小国都畏惧楚国。到文王之子楚成王即位,已经“楚地千里”。楚国“结旧好于诸侯”,迫使周天子“赐胙”,要求楚国“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周天子的话流露出对楚国的畏怯之情,同时,不得不承认了楚国镇抚南方夷越的“首领”地位。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兵伐楚,历数楚国两大罪状,其一即为前文已述及的“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另一条罪状是:“尔贡包茅不人,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说明楚国不向周王朝按时纳贡,已有很长的时间。楚国在齐国重兵压境的时候,毫不畏惧,严阵以待。但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作了适当妥协,答应纳贡,于是与齐结盟,各自罢兵。齐桓公死后,继起图霸的宋襄公不自量力,欲召见楚成王,一度被楚所拘。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军战于泓水(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大败,宋襄公受箭伤,次年身亡,宋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楚两国爆发城濮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晋国先退避三舍诱敌,趁楚军方阵大乱时一举击败强大的楚军,挫败了楚国北进的势头.为周王室一吐几百年郁积的怨气.晋文公重耳也因此一举而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楚国虽遭此败但是元气未伤,仍然不断攻城略地。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伐陆浑戎至于洛阳,在东周的王都郊外举行阅兵仪式。周定王派王孙满劳师,楚庄王公然探问周朝传国之鼎的轻重大小,并且扬言说,楚军只要折断戈矛的尖端,就足够铸成九鼎了。此后,楚军锋芒益锐,所向披靡。在春秋战国之交,相继灭陈,灭蔡,后来又灭越,成为席卷南土、问鼎中原的极强盛的国家。楚国兼并的小国,有案可稽的,也在四五十个以上,多在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战国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楚国之疆域,虽然时有得失损益,“但在其鼎盛时期,据考察其地跨今十一省,兼县三百余,为战国时代最大之国”。””楚国的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从西周初年算起,持续了大约700年之久,直到战国后期楚怀王时代,由于重大决策失误,才出 春秋列国地图
现转折。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战乱频仍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发生剧烈变革的重要时期。周王朝从衰微走向瓦解,诸侯各国通过兼并战争夺取政权。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从局促于丹阳一隅的“蛮夷”之邦,通过南征北战,变成“地方五千里”的战国时代最大之国,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不断开拓疆土所形成的大范围内的民族融合,无疑是使楚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爱国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是宽容宽厚的态度和广阔博大的胸怀。楚国吞并了如此众多的国家。纵横跨越今天的11个省,面临的具体情况肯定是极其复杂的。黄瑞云先生在《楚国论》一文中说:“华夏蛮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楚国在战争中从未有过像秦军那样,动辄斩首几万,也没有见过大量俘馘的记录。”张正明先生也在其所著的《楚文化史》中说:“对于被灭之国,楚人的惯例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即使对于蛮夷,也是相当宽厚的”。正因为如此,楚国才能够得到各民族的拥护,显示出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领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民族国家,并且不断强化其臣民的国家认同的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民族意识。应该说,这是楚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楚国文化
战国时期,楚国艺术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绘画与雕刻等方面。
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已很发达。楚国设置了乐官,专门掌管音乐事务。如楚郧公钟仪世代世袭“伶人”一职。钟建被楚昭王任命为乐尹,乐师扈子也是以司乐为职的乐官。在乐官的管理下,楚国的音乐水平是很高的。
楚国乐器种类齐全,有钟、磬、鼓、瑟、竽、笔[竹/虎]、排箫等。这些乐器在湖北、湖南、河南各地战国楚墓出土的乐器实物得到了印证。
中外闻名的擂鼓墩1号墓所出土的一套,即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65件,除去楚王[今/酉]章外,其余均可供演奏。这64件,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钟与钟钧附件及钟架上,均有铭文,共2800多字。铭文记录了曾、楚和华夏各国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涉及的音阶、调式、律名、阶名、变化音名、旋宫法、固定名标音体系、音域术语等方面,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楚国乐学的高度发展水平。铭文中列举了曾国与楚、周、晋诸国和申地之间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应关系。其中共计律名28个。
楚国是南方的民族融合中心,楚国音乐亦表现出了民族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文选·宋玉对楚王问》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下里巴人》当为楚人、巴人杂居地区所流行的通俗歌曲,人们演唱起来,简直是载歌载舞,场面十分热闹。其余歌曲,由于难度较大,人们能演唱的也逐渐减少。这一记载,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楚国这一音乐之邦,在音乐发展中,允许夷夏并存,雅俗共赏,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楚人的开阔胸怀和融夷夏为一体的开放精神。
舞蹈是和音乐相伴而来的。自商周以来,楚国一直盛行巫舞。王逸《楚辞章句》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舞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舞蹈,在楚国一直长盛不衰。屈原笔下的《九歌》等篇,就生动地反映了巫舞的各个方面。 楚国宫廷乐舞不同于民间乐舞,表现场面要大得多,当然也就要豪华得多。如《招魂》所写:“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被衣服纤,丽而不奇些。长发曼鬋,艳陆离些。”“竽瑟狂会,搷鸣鼓些。宫廷震惊,发激楚些。”《大招》所写:“二八接舞,投诗舞只。叩钟调磬,娱人乱只。”
另外,由于随着各国各地文化交流的密切,楚国宫廷乐舞中也广泛地吸收或引进了各国各地的乐舞,成为楚国乐舞的一大特点。如《招魂》所写:“二八齐容,赵郑舞些。”“吴[俞欠]蔡讴,奏大品些。”“郑卫妖玩,来杂陈些。”《大招》所写:“代奏郑卫,鸣竽张只。”各国各地乐舞同时表演,竟到了“四上竞飞,极声变只”(《大招》)的地步。
无论是民间的巫舞或宫廷乐舞,它都特别讲究舞蹈者线条美、律动美。如《招魂》、《大招》多处说到“姱容修态”、“长发曼鬋”、“丰肉嫩骨”、“容则秀雅”、“小腰秀颈,若鲜卑只”、“长袖拂面”、“丰肉微骨,体便娟只”,可见楚人是追求修长细腰之美的,否则舞蹈起来,是不可能达到“偃蹇”、“连蜷”的效果的。1941年在长沙黄土岭战国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绘人物漆奁,共绘有11个舞女,其中二人长袖细腰,翩翩起舞,其余8人或静坐小憩,或一旁观赏,1人挽袖挥鞭,似在指挥,也全都长衣曳地,面清目秀,体态轻盈。这件漆奁生动地展现了楚国集体舞蹈的场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楚国的绘画有很大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有帛画、壁画与漆画等。
《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迄今所见我国古代最早的两幅帛画,是“早期国画的双璧”《人物龙凤帛画》,长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中一妇人侧立,高髻细腰,宽袖长裙,雍容富贵,合掌作祈祷状。妇人头上,左前画有一凤,作飞翔状;凤对面画有一龙,作腾升状。《人物御龙帛画》长37.5厘米,宽28厘米。正中画一男子,侧立面左,高冠博袍,腰佩长剑,立于巨龙之背。龙昂首卷尾,宛如龙舟。龙左腹下画有一条鲤鱼,龙尾画有一立鸟(似鹤)。男人头上方还画有华盖一重。人、龙、鱼均向左,以示前进方向,连华盖上的缨络也迎凤飘动。整个画面呈行进状,充满了动感。这两幅帛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但也有地方使用平涂,人物则略施彩色。画面布局精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想象丰富,表现了楚艺术谲怪莫测的独特风格。
楚国先王宗庙及公卿祠堂,有大量壁画,壁画主要内容是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和古代圣贤、怪物。江陵天星观1号墓椁室的横隔板上绘有画。另11幅彩绘壁画,所绘为菱形、田字和云纹等几何形纹样。
楚国漆器业发达,所以楚人也善于在漆器上绘画,成为我国古代独特的艺术珍品枣漆画,如1941年长沙黄土岭出土了彩绘车马人物花纹漆奁、1952年长沙颜家岭出土了绘有图案的漆奁、1957年信阳长台关出土了绘有狩猎场面的漆瑟、1978年随州擂鼓墩1号墓出土了绘有二十八宿图案的漆箱和绘有人、物的鸳鸯形盒等。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漆奁上的《迎宾图》,绘有众多的人、物,堪称楚漆画中的奇葩,在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幅漆画,长87.4厘米、高5.2厘米,绘有26个人、4辆马车、10匹马、2头猪、1条狗、7只雁和5棵柳树。以黑漆为底色,兼采红、黄、褐、绿诸色,运用线勾平涂等手法,使众多的人、物组成一幅色彩富丽、和谐别致、生动活泼的富有立体感和动感的组合性画面。
战国楚雕刻艺术的许多极有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如神奇的虎盆座飞凤、谲怪的“镇墓兽”雕刻,形态轻盈优美的虎座凤座鼓,各种形式的雕刻座屏、写实的木雕鹿、具有抽象意味的木雕辟邪和幡蛇樽以及各种状态形象的漆盒等等,代表着楚雕刻艺术成就,以及楚人在运用雕刻艺术形式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审美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雕塑作品一般均为各种青铜器物的附饰,如攀附兽或作为器耳、器首、器足的各种动物形象雕塑;也有用作大型器物的支架、底座或附件,如曾侯乙墓编钟架铜人、虎形挂钩、编磐架立兽、蟠龙建鼓座等。而较少如曾侯乙墓所出《鹿角立鹤》那样独立的青铜雕塑作品。这些作为器物附饰或支架、底座、附件的青铜雕塑大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可以看出设计者在考虑到它们作为附饰与附件的特殊功能,注意到它们与器物之总体艺术风格相统一的同时,是把它们当作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来创作的。因而这些作品往往体现出战国楚人对雕塑这一艺术样式的浓烈兴味。
楚国图腾
楚人自古尊凤崇凤。如果您到过钟祥莫愁湖上的阳春白雪岛,一定会被充满楚国风韵的建筑布局所吸引,如隔水相望的白雪楼和阳春台,舜帝南巡亲手种下兰花蕙草而得名的兰台宫,威武富贵的楚王府,还有笑声阵阵的万花阵。在这些景点细节点缀之处,凤的图案或凤鸟的陈设俯拾皆是:如白雪楼和楚王府的雕栏,兰台宫楚王座位后面的屏风,阳春台抚琴弹唱的现代莫愁女华丽服饰上的图案,还有守卫楚王府的门神“羽化鸟人”脚踩凤凰腾云驾雾······楚国人如此钟情于凤这一吉祥物,其中寓有怎样的深意呢?
古代传说中将凤视为神鸟,是鸟中之王。雄的叫“凤”,雌的称“凰”。《说文》记载:“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文、鱼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战国时楚人歇冠子的《歇冠子》也说:“凤,鹑火之禽,太阳之精也。”描绘出了“凤”的基本特征:鸟类,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宁,被奉为氏族图腾。
楚人尊凤最初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证可考的历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汉代《白虎通》载,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由此开启了我国传说文化中“龙凤呈祥”文化的渊源。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便是必然的事了。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楚国图腾还和楚国的诗、乐和舞蹈紧密相联。楚人善歌舞,每到此时,随着主管音乐的击拊石罄的乐感节奏,神与人相和而歌,戴着各种图腾面具的各个部落相率跟着翩翩起舞。相和而歌,是歌谣形式;百兽率舞,是舞蹈形态――图腾舞蹈,二者合一,为载歌载舞。那图腾舞蹈,既包括龙的图腾,也包括凤的图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意义的信仰崇拜。楚国歌舞的原始形式,亦即为相和歌,伴之以凤凰的图腾舞蹈,例如“百兽率舞”中的玄鸟,就意味着舞者对于凤凰的崇拜。
楚人崇凤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1992年,在古城荆州的大东门处耸立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徽--金凤腾飞。这座城徽的建筑结构分三层平台,上中两层的平台四周,护以雕刻有多种凤形纹饰的青石栏杆。“金凤腾飞”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中部是一轮朝阳,造型如同神话中的九齿风火轮,下部为长方形的基座,饰云雷纹。以凤作为荆楚大地一座城市的城徽,表明凤乃中华民族所推崇,“楚是尊凤的民族”,凤是楚人的图腾。
钟祥市内名胜兴王府里的“凤翔宫”乃嘉靖皇帝父母的寝宫,嘉靖皇帝出生于此。凤翔宫――取“凤凰来翔“之意,寓吉祥瑞异之象。这正与千百年来楚人信仰的图腾凤凰不谋而合。是机缘?还是巧合?谁又能解其中之意呢?
当您来到美丽的莫愁湖,登上令人心旷神怡的阳春白雪岛,置身于几千年前的楚文化氛围中,耳边回荡曲高和寡的高雅音乐,看一看摸一摸带有凤凰图案的装饰和物件,也许您也能沾上不少的吉祥之气!
楚庄王争霸
公元前632年楚、晋两国的城濮大战,楚军大败。晋文公姬重耳成为中原霸主。过了二十年的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即位。晋国趁机把几个归附于楚的小国拉拢过去,和他们订立了盟约,互通友好。
这种伤害楚国利益的做法,激起了早就想同晋国争夺霸主地位楚国大臣的不满,他们不断的劝谏楚庄王兴兵伐晋国。可是,楚庄王把大臣的进谏当作耳旁风,还是成天打猎、喝酒、看跳舞、听音乐,全不把国事放在心上,貌似平庸的楚庄王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过了三年。为了防止大臣再来劝谏,楚庄王还下了一道命令:谁来劝谏就杀谁的头!
一个叫武举的大夫实在忍无可忍,要求见他。
正在寻欢作乐的楚庄王听说武举要见他,就把他招到身边质问:“你找我干什么?”
武举说:“有一个人出了一个谜让我猜,我猜不出,大王是个聪明人,我想请你来猜。”
楚庄王对武举的话有了兴趣,便说:“你说给我听听?”
武举说:“楚国的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它一停就是三年,不飞也不叫,请问这只鸟是什么鸟?”
楚庄王听出了武举的话中之意,回答说:“这鸟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它不飞则已,一飞就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就要惊人。”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叫苏从的大臣看楚庄王即无飞、又无鸣的意思,又去劝谏他。
楚庄王问他:“你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回答说:“我知道,但是,只要大王能听我的意见,纵然触犯了禁令,判我死罪也心甘情愿。”
楚庄王面带喜色地对苏从说:“你们忠心耿耿为了国家,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从此,楚庄王事必亲躬,改革政治,撤掉了原来阿谀奉承之徒的官职,提拔武举、苏从担任助手,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另一方面,抓紧操练兵马,制造武器,发展生产。当年,他就收服了南方许多小的诸侯国。
楚庄王六年,打败了宋国。楚庄王八年,打败了陆浑的戎族,一直达打到洛阳附近。为了显示兵威,楚庄王在周王朝的都城洛阳附近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后来,楚庄王又请了一位在海边的著名隐士孙叔敖为宰相。
孙叔敖一上任,就组织民工兴修水利,开荒种地,发展生产,以后几年,楚国粮食年年丰收,国力强盛起来。在这期间,楚国还先后帮助郑国和陈国平定内乱,这又与中原霸主晋国发生了冲突。
楚国帮郑国平定内乱以后,公元前597年,郑国又去依附晋国,楚国兴兵讨伐郑国,晋国出兵救援,楚国在泌(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晋军惨败,人马死伤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上准备渡河,又由于人多船少,晋军互相残杀,又损失了不少人马。
被围困了三个多月的郑国,终于打开城门投降,归顺了楚国。最后,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中原霸主。
楚国王陵
楚国自公元前1042年熊绎受封,在丹阳建国,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郢(今湖北荆州),楚国在荆州建都历十七王,计三百五十二年。据史籍《水经注·江水》记载:“楚国之先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征矣。”但楚先王陵至今尚未被发现。
自楚文王迁郢到倾襄王迁陈(今河南濮阳),楚在濮阳建都历二十王,计四百多年。楚王陵在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区城北五公里,楚国的纪南故城外的八宝山和纪山中,此地共有三大墓区,墓葬总数达两千八百余座,其中有封土的大中型墓冢七百余座,小型墓数千座,现已清理发掘八百余座,王陵尚未发现。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楚国纪南故城北二十公里的纪南故城荆门纪山寺西北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陵园建筑,可能是一处楚王陵,墓主待考。现已探明的楚庄王陵在荆州市江陵区城西八公里的八宝山中。
八宝山古称龙山,山中古墓密集,其中楚墓最多,汉墓次之,兼有其他墓葬。楚庄王陵规模宏大,宛如山丘,光是陪葬墓就有十座。
楚国世系简表
西周时期
熊 绎:鬻熊之孙,公元前1042~?年待考,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艾:熊绎之子,生卒年待考,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黔:熊艾之子,生卒年待考,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胜:熊黔之子,生卒年待考,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杨:熊胜之子,生卒年待考,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渠:熊杨之子,公元前?~前876年待考,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挚:熊渠之子,公元前877~前877年,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延:熊挚之子,公元前876~前848年,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勇:熊延之子,公元前847~前838年,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春秋时期
熊 严:熊延之弟,公元前837~前828年,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霜:熊严之子,公元前827~前822年,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循:熊霜之弟,公元前821~前800年,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鄂:熊循之子,公元前799~前791年,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义:熊鄂之子,公元前790~前764年,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坎:熊义之子,公元前763~前758年,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煦:熊坎之子,公元前757~前741年,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通:熊煦之弟,公元前740~前690年,楚武王,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赀:熊通之子,公元前689~前677年,楚文王,葬于湖北省南漳县、保康县一带
熊 企:熊赀之子,公元前676~前672年,楚堵敖,被熊恽所杀,葬地待考
熊 恽:熊企之弟,公元前671~前626年,楚成王,自杀,葬地待考
熊商臣:熊恽之子,公元前625~前614年,楚穆王,葬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故城
熊 似:熊商臣之子,公元前613~前591年,楚庄王,葬于湖北省荆市州纪南故城
熊 审:熊似之子,公元前590~前560年,楚共王,葬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故城
熊 招:熊审之子,公元前559~前545年,楚康王,葬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故城
熊 员:熊招之子,公元前544~前541年,楚郏敖,被熊围所杀,葬地待考
熊 围:熊审之子,公元前540~前529年,楚灵王,自杀,葬地待考
熊 居:熊审之子,公元前528~前516年,楚平王,葬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故城
熊 珍:熊居之子,公元前515~前489年,楚昭王,葬于湖北省当阳市磨盘山
熊 章:熊珍之子,公元前488~前432年,楚惠王,葬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故城
战国时期
熊 仲:熊章之子,公元前431~前408年,楚简王,葬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故城
熊 当:熊仲之子,公元前407~前402年,楚声王,被杀,葬地待考
熊 疑:熊当之子,公元前401~前381年,楚悼王,葬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故城
熊 臧:熊疑之子,公元前380~前370年,楚肃王,葬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故城
熊良夫:熊臧之弟,公元前369~前340年,楚宣王,葬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故城
熊 商:熊良夫之子,公元前339~前329年,楚威王,葬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故城
熊 槐:熊商之子,公元前328~前299年,楚怀王,葬于安徽省寿州市
熊 横:熊怀之子,公元前298~前263年,楚顷襄王,葬于河南省淮阳市东南五公里
熊 元:熊横之子,公元前262~前238年,楚考烈王,葬地待考
熊 悼:熊元之子,公元前237~前228年,楚幽王,葬于安徽省长丰县朱家集李家孤堆
熊 犹:熊悼之弟,公元前228~前228年,楚哀王,被熊负刍所杀,葬地待考
熊负刍:熊犹庶兄,公元前227~前223年,楚王,被秦国军队俘虏,葬地待考
-
- 张国荣为何跳楼自杀,张国荣死亡真相令人毛骨悚然
-
2023-10-28 23:36:30
-
- 历史上霍去病的妻子是谁,历史上的霍去病有老婆吗?
-
2023-10-28 23:34:24
-
- 黄公望人物简介,黄公望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2023-10-28 23:32:18
-
- 断袖之癖是什么意思,断袖之癖的历史典故
-
2023-10-28 23:30:12
-
- 张三丰究竟活了多少岁,张三丰活了100多岁吗?
-
2023-10-28 23:28:06
-
- 耶稣生日是哪一天,耶稣生日是12月25日
-
2023-10-28 23:26:00
-
-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宋江坚持受招安的原因
-
2023-10-28 23:23:54
-
- 超前点播是什么意思,超前点播是从哪部剧开始的
-
2023-10-28 23:21:48
-
- 尾生抱柱的启示是什么,尾生抱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2023-10-28 23:19:42
-
- 彭祖活了多少岁,彭祖800岁相当于现在多少岁
-
2023-10-28 23:17:36
-
- 三国大乔的资料,大乔嫁给了谁?
-
2023-10-27 21:14:02
-
- 蒋介石简历生平,蒋介石是个怎样的人
-
2023-10-27 21:11:55
-
- 独孤氏一门三皇后是真的吗,独孤一门三皇后都是谁
-
2023-10-27 21:09:49
-
- 李小龙怎么死的,李小龙死因成谜(年仅32岁)
-
2023-10-27 21:07:43
-
- 南极仙翁和寿星是一个人吗,南极仙翁是什么实力
-
2023-10-27 21:05:37
-
- 李子柒为什么被停播,李子柒事件是怎么回事
-
2023-10-27 21:03:31
-
- 画大饼是什么意思,画大饼的意思不切实际的承诺
-
2023-10-27 21:01:25
-
-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意思(珍惜时间,不浪费时光)
-
2023-10-27 20:59:20
-
- 王莽战刘秀有陨石吗,昆阳之战天降陨石是真的吗
-
2023-10-27 20:57:13
-
- 刘邦和虞姬是什么关系,刘邦喜欢虞姬吗
-
2023-10-27 2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