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历史 > 正文

​康熙为什么会出现九子夺嫡

2023-03-13 00:49 来源:秀网 点击:

康熙为什么会出现九子夺嫡

九龙夺嫡

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在位61年,共生育35个儿子,在由谁继承他的皇位问题上,一直举棋未定,难下决断 。

康熙也曾立过太子,是其长子胤礽,可是后来又两度废立,原因是胤礽得了疯病,竟残害兄弟,阴欲谋反。

与此同时,他的儿子们明争暗斗、相互倾轧,私下还结成朋党,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绵延长达20余年。史料把康熙诸子争位称为“九子夺嫡”。也就是说,至少有9位年长的皇子在觊觎并争夺太子之位。以英明神武、不可一世著称的康熙大帝在自己的家事面前竟然一筹莫展,甚至曾几次当着众大臣的面痛哭流涕。正是康熙对自己百年后之事长期悬而不决,所以,皇四子胤禛的突然即位,也就成了一桩迷雾重重、疑窦丛生的千古之谜。

十四阿哥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

在继承康熙帝业的人选上,有一位难以避开、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皇十四子胤禵。

胤禛和胤禵一母同胞的兄弟,但两人并不亲近,甚至还有些相互憎厌。胤禵一直深得康熙赏识。史载,康熙57年,胤禵被父皇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辖西北各路大军,讨伐新疆策妄阿拉布坦和青海的策凌敦多卜叛军。这是一个关键位置,统帅满清最精锐的八旗大军镇守西北,关系到清朝的半壁江山。

不唯如此, 关键胤禵此番离京远赴西北,是代父亲征。康熙曾在太和殿举行授大将军印的隆重仪式。康熙的用意不言自明:借此提高胤禵的威信,使群臣心悦诚服,让将士真心拥戴他、服从他,也为了让他最器重的儿子多些军事指挥经验,多些艰苦戎马生涯的历练。

在授印仪式上,康熙亲口说:

“大将军王系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务,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令”。

九阿哥胤禟也说:

“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 ,将来立皇太子一定是他(指胤禵)”。

由此可见,皇十四子胤题是康熙心目中储君的最理想人选。

雍正称帝:是即位,还是篡位?

既然康熙如此赏识、栽培十四阿哥胤禵,将他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那么,他被立为太子,应该是众望所归、水到渠成的事了。那么,不被人看好的皇四子胤禛的突然即位,就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了。

从雍正登基那一天起,就有人说,康熙遗诏的原文是:“传位十四阿哥胤祯(十四爷胤禵原名胤祯)”,而康熙唯一托孤大臣、步军都统领隆科多擅自篡改了遗诏,将“十四”改为“于四”将“胤祯”改为“胤禛”,因而后来经他的嘴巴亲口宣读出来的康熙遗诏就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胤禛了”,使雍正轻而易举地代替胞弟胤禵坐上了龙椅。

因此有人断定,雍正初年,雍正帝处心积虑地找借口除掉了年羹尧和隆科多,是因为年、隆二臣是雍正夺位的主要同谋和知情者,雍正之所以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是为杀人灭口。

雍正篡位之说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满文遗诏无法篡改

有学者认为,雍正即位正是康熙的意思,是合法的,更是理所当然的,其理由如下:

(1):《清世宗实录》记载,康熙遗诏于11月16日当众宣布。那日宣读的是满文本,用满语宣读,满文中没有什么“”、“” 、“”、“”等近似字(即便是汉文,繁体的“”字也很难篡改成简体字“”)。

因此,所谓胤禛串通隆科多篡改遗诏,纯属无稽之谈。

(2):封建王朝立太子一事十分重要,被视为“国本”。康熙诸子激烈争位,立太子一事早已闹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何况当时康熙年事已高,如果他真的有意让十四子胤禵继位,就应该让他到边疆稍加磨练、建功即返,又怎会让他长期滞留西北边关,长达4年之久,乃至于自己即将油尽灯枯都没来得及赶回京城见最后一面呢?

(3):《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临终时,曾召集三阿哥胤祉、步军都统领隆科多于病榻前,说:

“皇四子人品贵重,深省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4):朝鲜历史文献《李朝实录》记载,康熙病入膏肓时,解下项上所挂念珠给胤禛曰:

“此乃顺治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

这段记录已经充分表明了康熙传位胤禛的确切意图了。

由此可见,雍正确实是康熙临终前亲自指定的接班人,是合法即位,这本来就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些论点大多取材于官修正史。俗话说: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所写。当雍正以最后的那个胜利者的姿态昂首登上皇帝宝座时,谁又敢保证官修正史是清白的呢?

对雍正即位合法与否,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说法,但仍无法盖棺定论

(1)康熙帝本来准备在十四阿哥和四阿哥中选一人继位,但一时难以确定。到他病重那日,他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仓猝之间,必须速做决断,立刻二选一,因胤禵远在西北戍边,他选中了在京的胤禛。

(2)康熙本来想召十四子胤禵火速回京,不料突然病重,直到1722年(康熙六十年) 10月 13日他知道自己的病情已无法挽回。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的道理,胤禵从西宁返京,昼夜兼程,最快也得20多天才赶得到。而这20多天,很可能酿成众多皇子自相残杀、争夺皇位的人伦惨剧。康熙决定不让这种悲剧发生。再者,皇四子胤禛为人忠厚,一直远避储位之争(他不明争,只暗争 ),一副无欲无求的“富贵闲人” 样,也深得康熙青睐,加上其子弘历(乾隆)聪明伶俐,甚得爷爷康熙喜爱,于是康熙也只好顺水推舟,就坡下驴了。

孰是孰非? 300年过去了,雍正即位还是有很多蹊跷离奇之处 ,依旧迷雾重重,始终是一个难解的历史谜案。

【插图源自网络】

你好,我是古今阅史,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康熙有24个儿子其中9个参与到了夺嫡之争中。这九个人分别就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更令人觉得可怕的是,这九个人还各自结成利益团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团体,第一个团体便是以二阿哥胤礽为首的太子党,第二个团第就是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第三个团体是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

我认为他没有篡改诏书。所谓篡改诏书是其它阿哥党以及反清复明的人散布的谣言,为了动摇清朝统治。野史上有的说他篡改了诏书,不过不可信。

在一个,雍正改诏完全没有必要,他手握兵权,有舅舅科隆替他监督内政,比较有作为,而且康熙喜爱乾隆,本想传位乾隆,所以在最后传位雍正是众望所归!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